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4795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于 当 前 我 国 居 民收 入 差 距 过 大 问 题 的 探 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与社会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公平性问题已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国当前收入差距过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分析了形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进而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关键词:收入差距 ,现状,原因,特点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两级分化导致社会矛盾也愈

2、发突出。邓小平早在 1985 年就指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1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2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及特点中国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做法,我们虽然

3、走出了共同贫穷的时代,却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不和谐的时期。这种不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一)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P139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P373-3741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鸿沟越来越深。用基尼系数和财产分布来看,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已非常明显。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为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国际标准,这一数字在 0.3 以下为最佳状态,在 0.3-0.4 之间为正常状态

4、,超过 0.4 为警戒状态,通过 0.6 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这一数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 0.445,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从 1980 年的 0.33 扩大到 1988 年的0.38,2003 年已扩大至 0.485,有的地区已达到 0.467。 1贫富差距还可以从财产分布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 2006 年 1 月 1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 2005 年 12 月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 14 万亿元,达到 141050.99 亿元。人均储蓄超过 1 万元

5、。这个数字比 1978 年城乡居民储蓄额为 210.6 亿元,人均不到 22 元,多出了很多倍。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庞大的居民储蓄是如何让分布的。国家统计局披露,在城市,收入最高的 10%人口拥有全部城市收入的 45%,而收入最低的 10%人口则只拥有全部社会收入的 1.4%。 2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严重。还有专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大。(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呈现的特点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宏观上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明显,微观上可以表现在个体差距、行业差距显著等等。居民收入的东西差距表现在,占地 9.5%东部地区拥有 55.6%国内产值和 36%的劳动力,占地 71.

6、5%的西部地区 GDP 仅为 16.9%。 3 从人均 GDP 来看,东部、东北地区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而中、西部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而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达到 5 位数的 7 个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始终远高于农村居民家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个体因素即人力资本因素,这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受高中或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人群在城市高收入者的比例为 77.68%。行业间,尤其是垄断行业与传统农业的收入差距。从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及其比去年花来看,不同行业间存在巨大收入差距,且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的绝对差额逐年扩大。12005 年按区域划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及各地区居民的消

7、费水平(摘自 2006 中国统计年鉴)222005 年按区域划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及各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摘自 2006 中国统计年鉴)2二、我 国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产 生 的 原 因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之所以引起重视,是由于分配不公而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对提高工资的强烈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群体事件,并且我国已经入中等偏低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群众,都对收入差距给予了极大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呢?有人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西蒙库兹尼茨的“倒 U 型假设” (简言之,是收入分配差距

8、随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呈倒 U 型)来解释。也有人认为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必然带来如此大的收入差距。正确看待收入差距过大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罪于经济改革的代价。收入非配差距的扩大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改革的成果(如打破平均主义,铲除大锅饭) ,二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渐进改革中一定程度的寻租活动) ,三是过高的或可以避免的代价(如设租活动) 。过高的代价并不是非付不可的,换言之,并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必然要付出过高的代价。(一)收入差距过大的体制原因1、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是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户籍制度有关的。另外,农村的土地制度虽名义上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事实上

9、改革开放以来,在土地的流转中农民收益很少。2、垄断部门的收入大大高于竞争部门的收入。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自由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垄断业师法律所不容许的,而我们先行的垄断则是行政性垄断,某种意义上,它是具有行政性垄断特征的计划经济的延伸。这种垄断的形成,与其说是市场取向改革的结果,还不如说是计划经济印记未消的表现。3、区分了市场的功能和政府的功能,但同时也以简单的办法放弃了政府应有的功能。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有一部分准公共产品(包括教医疗、低收入者的住房等)是不能完全推给市场的。这一领域那些可推给市场,哪些是政府的责任,存在着灰色地带,容易发生政府和个人(通过市场由个人负责)互相推诿的问题。3(二

10、)收入差距过大的政府原因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在市场化程度提高阶段暴露出其局限性。局限性:首先它忽略了作为全社会的代表-政府对于社会成员应尽的社会公正责任;其次客观上颠倒了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的手段间的关系。因此,传统体制打破以后,这种“优先说”在实践中就会不断暴露出其局限性,从而,造成分配领域中效率被摆在第一位,公平往往被忽视。2、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促进了一定生产力水平上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国由东往西,有沿海到内陆的发展战略客观上带来收入差距在地区间、居民间的拉大。由于中国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中央政府的资本和优惠、宽松政策扶持形成

11、了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机制,造成东部沿海优越的投资发展环境,进而吸引更多资本、人力资源流入,这样本地区国民收入就会提高,如此形成区域发展差距扩大。3、政府在体制改革中对权力机构改革、监督不到位产生的非规范收入导致的收入分配无序化。财政体制上逐渐形成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弱干强枝”的现实,财政预算外、制度外收入规模巨大,这些资金长期游离于预算、监督外,收支随意性大,侵吞挪用、贪污腐化时有发生。由体制改革中权力机构改革、监督不到位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不容小视,它导致普通居民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认同度降低,影响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潜伏着社会不稳定的因素。4、政府行为的“缺位”纵容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恶化。

12、政府行为的“缺位”指的是,政府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行为不到位或努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收入分配差距额扩大化。三、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对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宏观方面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重视。许多外国专家认为,初次分配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职能在再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即使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的干预仍是显著的,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行政性分割仍非常突出。例如,国4企的工资形成机制很难说是市场化的,工人很少有通

13、过谈判进行博弈的权利;企业高管也不是竞争上岗的,他们的收入水平与其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既得利益自我决定的结果。因此,减少和弱化政府干预是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再分配领域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革:首先是要进一步解决逆向再分配的问题,坚决杜绝“抽瘦补肥”现象,使收入再分配真正成为政府“抽肥补瘦”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另外,在政府财力容许的范围内,应加大再分配的力度,特别要在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对贫困人群、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2、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都要关注。30 多年来,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发生了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收入差距过大的变化;同时,在财产分布领域则发生了从几乎没有个

14、人财产到个人财产高速积累和显著分化的演变。财产分布的不平等越来越成为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国家要求官员不仅要申报收入而且要申报财产的原因。3、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化和明细化,这是进行监督的前提。比如,可把财政预算公开化和明细化,这样,各项消费中的公、私界限比较容易划分,预算外开支、 “三公消费” (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公款出国)问题能较容易解决,长期存在的工资制和供给制并存的局面也较易于克服,真正实现收入货币化的改革目标。4、杜绝权钱交易。我国已形成了一个高收入阶层,对此应作具体分析: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富起来的高收入者,不应用泛泛的仇富心里去对待;但对于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

15、而富起来的人,除了触犯刑律追究法律责任外,则应通过改革隔断他们利用权力获取收入和财富的途径。除了杜绝官商勾结外,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对待官商之间的角色转换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官商之间的角色转换是可以的,当官之后可以当企业家,反之亦然,但有一条,就是不能同时具备两种身份,也不能利用当官期间形成的利益链条随后谋取商业利益。换言之,即使不同时具备两种身份,也必须割断两种身份之间的利益链条。应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运行机制是很不健全的,亟需规范化。5、通过各种税收缩小收入差距。目前社会上讨论的最热闹的是房产税、遗产税5和资源税。这三种税收各国的做法并不一样,我们应根据国情加以考虑。遗产税有利于

16、解决财产和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问题;房产税有利于遏制住房的投机和囤积行为,而且也有利于地方政府从难以持续的土地财政转向可以持续的税收财政;资源税有利于克服相关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变为所有权的行为,而且资源所在地的税收分成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上的地区差别。引进这些税种,既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更要克服既得利益的阻碍,后者比前者可能更为艰难。(二)政府方面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1、改变收入分配的政府政策导向扭曲,初次分配领域坚持以效率和贡献为导向,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再分配领域侧重维护社会公正,努力保证低收入群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2、进行权力结构改革,加大反腐、监督力度。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转轨阶段权力层掌握经济、行政资源配置相联系的,权力改革应取消不平等的和僵硬的经济、社会等级,强化法规、监督,减少公共权力与个人利益捆绑造成收入分配的无序。3、打破地区、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平台。首先,应当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平等。其次,政府应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自然垄断行业中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