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44508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世界地理东亚复习备考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世界地理 东亚复习备考资料1、东亚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北半球、东半球) 、20N55N(绝大部分北温带)80E145E、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描述某地位置特点: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海陆位置(东岸、西岸、内陆等)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2、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1)从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 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南北的气候差异大、 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在夏季风湿润

2、气流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人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3、东亚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半岛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少,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气候、河流、植被):(1)影响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向海洋倾斜,利于( 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 水系): 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 水文 ): 地形呈阶梯状

3、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 水系水文 ):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 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5、山区发展经济有什么优势:森林多,森林资源丰富, 。 。 。 (看题目要什么)丘陵可发展林果,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名山成旅游资源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利于发展立体农业。6、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温带季

4、风气候 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年均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更大,雨季较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 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年均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更小,雨季较长。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141.气候特点描述: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气温(年均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大小?)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空间分布和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

5、其季风,加 “雨热同期”)光照状况:气象灾害:7、东亚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很少(为什么)原因:距海遥远,同时受南北向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显著。8、东京平壤乌兰巴托三个城市,气候特征发生了变化有:降水越来越少;年温差越来越大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由海洋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过渡9、东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差异如何?东亚比较内容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东南亚(热带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 偏北、西北风;亚洲大陆的内部;东北风;亚洲大陆风向及其源地 夏季 偏南、东南风;太平洋冬季风强于夏季风西南风;印

6、度洋夏季风强于冬季风7 月 高温 高温 高温气温1 月 温和,最低月气温在0C 以上寒冷,最低月气温在 0C 以下暖热,最低月气温在 15C以上冬季 较少 少 少夏季 多;集中在 5-9 月 多,集中在 7-8 月 多,集中在 6-9 月降水全年 1000-1500mm 500-600mm 1500-2000mm10、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长期耕作,土壤较肥沃;劳动力充足;多优良港口,交通发达;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山地;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草原广阔;矿产丰富;交

7、通不便;经济落后,科技力量较弱;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 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 地形 水源()社会经济因素:资源 交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运河城市)政治 宗教 旅游科技 军事防卫 经济状况: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11、日本为什么多良港:海岸线曲折;多避风港湾;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便于筑港,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 (具体地点考虑经济腹地) 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水域条件:临海或临河,提供航行停泊条件港阔、水深、避风、不冻、海岸线曲折()陆域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平坦便于筑港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经济腹地经济发达城市依托交通条件便捷港口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好特殊政策(

8、自由港,自由贸易区)12、日本农业机械为什么多小型化: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13、日本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劳动力不足;境内多山、平原狭小。1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 270 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 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15、日本为什么重水利事业?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于夏季,旱涝灾害较为频繁;且山地多平地少,地壳活动频繁,不适合发展大型水利枢纽,需大力发展小型水利枢纽;16、日本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

9、?日本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日本岛中部为山脉,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降水云层受中部山脉阻挡无法继续前进,所以夏季东南部降水多;冬季盛行来自于亚欧大陆的西北风,气团经过日本海时,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影响,在里日本西海岸产生大量的降水。17、日本河流为什么短小?水力资源丰富?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河流水文特征的概括流量水位变化(季节、年际变化)流速汛期含沙量冰期主要补给方式水能航运价值 69.河流水系特征的概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干支流状况)水系形状河道弯直、宽

10、窄、深浅、高低(河床特征)18、为何说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19、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20、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的原因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进口原材料及出口产品,易受国际市场的制约。2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11、。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22、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的原因(中国和日本渔获量稳定世界前二)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23、日本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尤其是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

12、之地,也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24、朝鲜半岛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 日本海,西 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 岛屿。 陆上与我国辽 宁、吉林两省接壤, 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 国有日本、俄 罗斯等。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 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北部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 江、 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 战后积极吸引外国 资本和技术,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 展教育和科技,使 经济得以快速 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