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57744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炼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 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

2、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

3、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观 猎 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 “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 “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4、完成后面问题。 (6 分)汉江临泛 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 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 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 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

5、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 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

6、“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 (2)两题(6 分)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 ru, “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 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 分)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

7、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 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 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6 分) 苏武庙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

9、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 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 ,又读(xi) ,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2)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 ,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10、。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 ;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 分)昭君怨 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落日怅望 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

11、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 分)(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 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 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 分)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蝶

12、 恋 花 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4 分)(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 。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2 分)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

13、)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浣溪沙 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

14、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2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 分)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 1099 年) ,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 。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 。下阕“春幡” ,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 “

15、天涯海角” ,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B “便丐春工” ,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C “春幡”立于田头, “春胜 ”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D “一阵春风吹酒醒” ,诗人无福消受 “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 “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全词共 44 个字)仅“春”字就出现 7 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2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 ,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