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0834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1《社会心理学》复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岛()祝你成功公共选修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12011-2012-1 公共选修社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强化结果的观察而获得新的行为的过程称为( A ) 。A 观察学习 B 联想学习C 经典条件反射 D 操作条件反射2.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 。A 弗洛伊德(Freud S.) B 冯特(Wundt W.)C 达尔文(Darwin C.) D 马斯洛(Maslow A.)3. 社会学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派别,它强调(C ) 。A 文化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 B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C 直接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D 事物意

2、义及符号对个体行为的作用4. 角色扮演有三个过程,指出下列中不是角色扮演过程中的那一个( C ) 。A 角色领悟 B 角色期待C 角色尝试 D 角色实践5. 在行为方式上表示男女差异的概念是, ( B ) 。A 性别认同 B 性别角色C 性别 E 性别差异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自尊是一种( C )需要。A 基本 B 普遍C 高级 D 选择7. “眼睛是心灵之窗”这是个体对他人( C )的知觉。A 身段表情 B 性格C 面部表情 D 语言表情8. 现代心理学用于“图式”概念来解释( A ) 。A 认知者的知识、经验 B 认知者的动机C 认知者的选择 D 认知者的想象9.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3、,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了“V”手势,成了世界上广为运用的代表胜利的手势语。 (“V”是英语 Victory 的头一个字母),这是(B )的传递。A 语言表达 B 身段表情C 面部表情 D 语言表情10. 在于它人接触形成印象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起关键作用的现象,叫( C ) 。A 刻板印象 B 定型C 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11. 在大学生择业中,有些单位拒收女大学生,这就是( B )的一种表现形式。A 光环效应 B 刻板印象C 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12. 中国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一种( A ) 。A 光环效应 B 刻板印象C 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13. 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

4、己的印象,称作( B ) 。A 印象形成 B 印象整饰C 印象模式 D 印象产生创新岛()祝你成功公共选修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214. “贤妻良母”是按( C )整饰自己的印象策略。A 社会常模 B 隐藏自我C 社会期待 D 投人所好15. 人们认识科学家时偏重于智力因素,而对演员来说则是看其吸引力。这种形成的总体印象的整合模式是( C )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C 加权平均模式 D 累加模式16. 某考生高考名落孙山,他说“今年的高考题出偏了” ,这种归因是( B ) 。A 内归因 B 外归因C 可控 D 不可控17. 某一系列失窃案原因的分析,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线索都集中到同一人身上

5、,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失窃,都有此人踪影,而这人不出现时就平安无事。此事就断定作案的就是这个人。这种归因遵从的是( B )A 协变原则 B 不变性原则C 折扣原则 D 隐藏性原则18. 在印象形成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较大。正确的表述是( A ) 。A 信息的获得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B 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C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D 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19. A 姑娘和 K 小伙经他人介绍第一次见面时,A 姑娘发现 K 小伙很机灵,有礼貌。但个儿矮,穿着寒酸。A 姑娘认为机灵很好,给+10 分,有礼貌也不错,给+4 分,个儿矮她不喜欢,给-5 分,寒酸说明贫穷,她较烦,

6、给-9 分。把这种正性与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四个特质分为 0,说明 A 姑娘对 K 小伙的印象不好不坏,正负抵消,这种对他人的总体评价是印象形成过程中的( D ) 。A 加权平均模型 B 平均模型C 双重加工模型 D 加法模型20. ( D )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A 自我概念 B 角色C 印象 D 图式2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 A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第一印象 D 初次印象22.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新获得信息,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的称为( B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第一印象 D 最新信息2

7、3.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 C ) 。A 基础 B 效果C 机制 D 信息24、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C ) 。A 光环效应 B 刻板印象C 定型 D 概括化印象25.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A ) 。A 归因 B 互动C 知觉 D 整饰创新岛()祝你成功公共选修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326.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是(C ) 。A 直线 B 正态分布C 倒 U 型典线 D U 型曲线27. 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这就是个体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 B ) 。A 需要 B 依恋C 合居 D 亲合2

8、8.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景中,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 B )越强。A 成就动机 B 亲合动机C 社会赞许动机 D 自然动机29. 由饥、渴、性、倦等需要而产生的吃、喝、求偶、休息等动机,是( A ) 。A 自然动机 B 社会动机C 亲和动机 D 非优势动机30. 1969 拉特纳的不幸女士实验: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穿过门到隔壁房间去了。4 分钟后听到的是尖叫声,椅子摔倒和女士痛苦的声音, “噢,天哪!我的脚我搬不动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结果显示:被试单独一人时,70%会试图提供帮助;两个被试在场时,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比例为 40%;若房间里还有一些与实验无关的一群人,则

9、仅有 7%的被试尝试提供帮助。这种现象是( A ) 。A 责任分散 B 自然环境因素C 时间压力 D 人格因素31. 当一辆车出现意外驶向人行道,人们立即跑开。这种人躲开行为的动机是(D ) 。A 清晰动机 B 优势动机C 社会动机 D 自然动机32. 在侵犯原因的本能论解释中,多拉德等人提出的学说观点是( C ) 。A 性本能 B 生物保护意义本能C 挫折侵犯学说 D 社会学习论33. 幼儿园中,老师用贴小红花的方式,激励孩子行为,这是利用( B )的驱动。A 亲和动机 B 社会赞许动机C 成就动机 D 权力动机34. 亲合行为起源于( B ) 。A 一幅反射 B 依恋C 学习 D 社会性3

10、5. 态度形成三阶段(服从认同内化)是( B )提出的。A 霍夫兰德 B 凯尔曼C 海德 D 费斯廷格36. 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占重要地位的是( C ) 。A 认知成分 B 行为倾向成分C 情感成分 D 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37. 个体获得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就好像找到一个应付新情境的向导。这里指的是态度的(D )功能。A 工具性 B 价值表现C 自我防御 D 认知38. 在态度转变模型中,沟通信息重点频率与说服效果是中等程度的重复,呈( B ) 。A 正比关系 B 倒 U 性曲线关系C 促进关系 D 反比关系39.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里,态创新岛()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