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汇编全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360585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37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2页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2页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72页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72页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命通会汇编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命通会汇编全文(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命通会 第 1 页 共 369 页卷一原造化之始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列御寇曰:“有形生于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炁。太初者,炁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炁与形,质合而未离,曰浑沦。 ”历纪云:“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滓始芽,鸿蒙滋萌。 ”律历志云:“太极元炁,函三为一。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易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炁混而为一。 ”蒙泉子曰:“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虚者,炁之始也。太素者,象之始也。太乙者,数之始也。太极者,兼理炁,象数之始也。

2、由数论言之,可见浑沦未判之先,只一炁混合,杳冥昏昧,而理未尝不在其中,与道为一,是谓太极。 ”庄子以道在太极之先,所谓太极,乃是指天、地、人三者,炁形已具而未判者之名。而“道” ,又别是一悬空底物,在太极之先。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其理之通行者言,则曰道。以其理之极至者言,则曰太极。又何尝有二邪?向非周子启其秘,朱子阐而明之,孰知太极之为理,而与炁自不相离也哉?所谓太极者,乃阴阳动静之本。体不离于形炁,而实无声臭。不穷于变化,而实有准则。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仪者,物也。凡物未始无对,而亦未尝独立。天以生覆而依乎地,地以形载而附乎天。有理斯有炁,阴阳之谓也。有炁斯有形,

3、天地之谓也。天地不生于天地,而生于阴阳,阴阳不生于阴阳,而生于动静。动静不生于动静,而生于太极。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阴阳者,所生之本也。太极,形而上,道也。阴阳,形而下,器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此造化所由立焉。柏斋何子曰:天,阳之动者也,果何时动极而静乎?地,阴之静者也,果何时静极而动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智愚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盖天地水火,虽浑然不可离,实灿然不可乱,故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 谓之互藏其宅则可,谓之互藏相生则不可,此言的有见也。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既立,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阴阳,五殊二

4、实,无余欠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五行,质具于地而炁行于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火木阳也,水金阴也。以炁而语某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水金阴也,又统而言之,则炁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柏斋何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周子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造化全,可乎?若以谓天,即太极,故朱子以“上天之载” 释太极, “天道流行 ”释阴阳。观易曰:“ 易有太极,是

5、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 则天地皆太极之分体明矣。以天 为太极之全体,而地为天之分体,岂不误甚也哉!其 说似有理也。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时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长之,秋以肃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而相循无穷。盖五行异质,四时异炁,而皆不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故五行各一其性,所谓“各具一太极”也。四时自有其序,所谓“运用一太极”也。五行四时周而复始,所谓“统体一太极”也。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间,所谓

6、妙合者也。无极是理,二五是炁,真以理言,太极无妄之谓也。精以炁言,阴阳五行不二之谓也。凝者聚也,炁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炁化而生者也。炁聚成形,则形交炁感。遂以形化,而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矣。鲍鲁斋曰:“天地以炁交而生人物。观其所交,则炁之所至,可以知其类之所从出矣。 ”天炁交乎地,于人为男,于物为牡。地炁交乎天,于人为女,于物为牝。男女牝牡,又自交而生生化化不穷。人物既生,炁随天地之炁升降交感。人得天地之中炁,四方之炁无不感。物得天地之偏炁,而亦各随所感。故观天地之炁交,可以知人物之

7、初生矣;观天地之炁感,可以知人物之相生矣。朱子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凝体于造化之初;二炁交感,化生万物,流行于造化之后,此理之常三命通会 第 2 页 共 369 页也。若姜嫄、简狄之生稷、契,则又不可以先后言矣,此理之变也。张九韶曰:论人物始生于天地肇判之初,则由炁化而后有形化,张子所谓天地之炁生之是也。论人物始生于结胎,受形之初,则由精炁之聚而后有是物,朱子所谓阴精阳炁聚而成物是也。由是言之,则人也,物也,炁也,形也,孰有出于阴阳之外哉!夫命禀于阴阳,有生之初非人所能移,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于是有生而富,生而贵者;有生而寿,生而夭者;有生而贫,生而贱者;有生而富贵双全,巍巍人上者;有生

8、而贫贱,兼有落落人下者;有生而宜寿,而反夭阏;有生而宜夭,而反长年之数者,谓由于所积而然与?亦由于所性而然与?谓由于所积,则贫可以致富,贱可以致贵,夭可以致寿,古之所谓人能胜天者也。谓由于所性以得乎,富贵者终于富贵,贫贱者终于贫贱,寿夭者终于寿夭,古所谓命不可移也。夫谓之积,则不可专以为命,夫谓之性,则不可专以为人。将以付之于所积,与未知命之所禀,富贵、寿夭、贫贱何如也?将以付之于所性,与未有富贵、寿夭、贫贱可坐待者,而人为似不可缺也。或曰:命禀有生之初。诚哉是言也!何人生天地之中,有五行八字相同而富贵贫贱寿夭之不一,其故何也?答曰:阴阳二炁交感之时,受真精妙合之炁凝结为胎,成男成女,得天地父

9、母一时炁候,是以禀其清者为智为贤,禀其浊者为愚为不肖。智者贤者,由是或富或贵或寿,必有所得,所谓德足以获福也。愚者不肖者,不能自奋,日益昏蔽,则贫贱与夭有不能免,所谓下愚不移是也。其富贵两全者,原禀清轻之炁,生逢得令之时,兼以财官亨通、禄马旺相,其运与限甚吉甚祥,纵有少晦,不系驳杂。其贫贱兼有者,原禀重浊之炁,生逢失令之时,刑冲驳杂,无些顺美。虽无祸患侵扰,未免蹇滞不前。又有富而贫、贫而富、贵而贱、贱而贵、寿而夭、夭而寿者,又有为贤为智而反贫贱,为愚不肖而反富贵者。天地间之人万有不齐,此亦四时五行偏正得失,向背浅深之炁之所致也。故当时元炁虽禀轻清,然而生于衰败之时,行休囚之运,富者损失财源,贵

10、者剥官退位,寿者夭阏不禄。其元炁虽禀重浊,其人生中和之令,行旺相之运,贫不终贫而为富,贱不终贱而为贵,夭不终夭而为寿,虽然修为在人,人定胜天,命禀中和,性加积善,岂但一身享福已哉!而子子孙孙荣昌利达,理宜然也。命值偏枯,性加积恶,非惟自身值祸已也,而子子孙孙落落人下,得非报与?由此言之,虽系于命,亦在于人之积与不积耳。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殆此之谓欤?耕野子曰:“天一炁尔,炁化生水。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落土出,遂成山川。土之刚者成石而金生焉,土之柔者生木而火生焉。五行具,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矣。 ”浚川子曰:天地之初,惟有阴阳二炁而已。阳则化火,阴则化水。水之渣

11、滓,便结成地。渣滓成地即土也,何至天五,方言生土?水火土,天地之大化。金木者,三物之所自出。金石之质,必积久而后结。生之必同于人物,谓金之炁生人,得乎哉?且天地之间,无非元炁之所为,其性其种已各具太始之先。金有金之种,木有木之种,人有人之种,物有物之种,各各完具,不相假借,不相凌犯,而谓五行递互相生,可乎?今五行家以金生水,厥类悬绝,不侔厥理,颠倒失次。不知木以火为炁,以水为滋,以土为宅,此天然至道。而曰水生木,无土将附木于何所?水多火灭,土绝木且死矣,夫安能生?周子惑于五行家之说,而谓五炁顺布,四时行焉。不知日有进退,乃成寒暑;寒暑分平,乃成四时,于五炁之布何与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

12、 ,皆假合之论。土无所归,配于四季。不知土之炁在天地内,何日不然?何处不有?何止流行于季月之晦?季月之晦尚有,而孟月之朔即灭,其灭也归于何所?其来也孰为命之?天一生水,乃纬书之辞,而儒者援以入经。水火者,阴阳始生之妙物也。故一化而为火,日是也。再化而为水,雨露是也。今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 ,戾于造化本然之妙,可乎?其折朱子以四时流行之炁论五行,天地奇偶之数论五行,太极图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论五行。其折五行配四时,如五行家四时各主其一,春止为木,则水火土金之炁孰绝灭之?秋止为金,则水火土木之炁孰留停之?土惟旺于四季,则余月之炁孰把而不使之运?又安有今日为木,明日为火,又明日为土、为金、为水

13、乎?按:王氏之说有理,而非达观之见。 珞琭子曰:“以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以为无也,天垂象以示文。 ”夫天垂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之象,观天王会通,其立名分野,是亦人为之耳。而义象符合,至灾祥占卜,或属类某事,或指见某方,应于某年月日,如探左契。虽天道玄远,亦不外人事。与五行阴阳家以十干、十二支分为五行,因日与天会而为岁,月与日会而为月,日有三十,时有十二,以人生年月日时所得干支立为四柱,以推一生吉凶,亦理之自然者也。三命通会 第 3 页 共 369 页王氏以“春属木而土何在” ,不知五行旺相死休囚,各主其当时不当时,用事不用事而言,非为春木旺而土则无。十干、十二支错综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14、,不假安排,即造化之所在也。非为今日属木,明日属火,便非天道之自然。不思“人立而天从之,人感而天应之” ,即天象立名分野之义,天人合一之道也。观一日有早午晏晚,自有温凉寒热炁候,是金木水火土备于一日,五行之不相离如此。谓今日木,明日火,又何莫而非天道之自然也耶?且朝廷造历,颁之天下,其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间一年之神煞方位,每月之天行德旺,而一日之中又有黑黄吉凶,事之宜与不宜,人遵之则福,违之则祸,是果无理强造而率天下以必从哉! 又相人术,观炁色之青黄赤白黑,而决祸福应于某年月日时,青则甲乙,黄则戊己,赤则丙丁,白则庚辛,黑则壬癸,一毫不爽。察病亦然,观素问可见。是干支虽所以纪日,而造化不外是

15、也。又人之精神梦寐,预兆吉凶,占之者或以意断、或以物象、或以字解、或以音叶,皆人为之也,而吉凶不能外焉。是有是人而后有是梦,因是梦而求是人,造化且不外,而况干支五行?自有天地,便有此理,因有此理,便生是人,人与天一也。外人以言天,外天以言人,皆诬矣。若伏羲画卦,仰观俯察,远稽近取,是得天地人物之理,而八卦所由作也。今之谈阴阳者,虽穷极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著知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亦岂能外干支五行,而别有造化,以尽天地人物之大哉!今王氏知尊易而不信阴阳家说,是知有理而不知有数也,理数合一,天人一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耳。论五行生成天高寥廓

16、,六炁回旋以成四时;地厚幽深,五行化生以成万物。可谓无穷而莫测者也。圣人立法以推步者,盖不能逃其数。观其立数之因,亦皆出乎自然。故载于经典,同而不异,推以达其机,穷以通其变,皆不离于数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咸有所自也。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阳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阴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木居东方,东,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应西南长夏,五者,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由是论之,则数以阴阳而配者也。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灵枢经曰:“太一者,水之尊号。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 ”以今验之,则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岂不以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质化,莫不备阴阳之炁在中而后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则甘,土之味也。甘极而反淡,淡,本也。然人禀父母阴阳生成之化,故先生二肾,左肾属水,右肾属火。火曰命门,则火之因水而后见,故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