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04365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语文教案第十册八至十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跳 水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 9 个生字及新词;练习用“模仿”、 “显然”造句;积累好词好句。二、能力训练点1 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3、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教学难点、疑点1、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 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1、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

2、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2、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 讨论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3、播放适当的音乐,烘托当时紧张的气氛。教学时间 二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教具、引 导点拨。(二)学生活动设计:1、读书、感悟:默读、有感情朗 读。2、探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加标注。3、小组研讨。4、汇报,交流。基础知识(一)、生字艘 su 舟部 左右结构 9 画 量词,用于船只。(二)、多音字钻 模 (三)、正音字Error!Error! Error!Error! (四)、区别字艘( ) 航( ) 桅( ) (五)、近义词:环游周

3、游 缓缓慢慢庄严庄重 沉痛悲痛矫健强健 身躯身体(六)、反义词: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二、教学重点(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12 课跳水, 请大家齐读课题,从 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板书:跳水)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

4、 要我学” 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三)分段、概括段意。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 发展、 结束的。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

5、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段(第 1 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 2、3 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 4 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 5、6 自然段): 讲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环游:环绕地球旅游。风平浪花静: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没有风,没有浪,十分平静。模仿: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开心:心情快 乐舒畅;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桅杆:船舶甲板上竖立的高杆

6、,用于挂帆或信号、装置无线、支持 观测台等。吓唬 :恐吓;使害怕。灵巧:灵活而巧妙。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龇:(牙齿)露在外边。咧:嘴角向两边延伸。本课用来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样子。摇摇晃晃:摇摆不定。瞄准:对准目标,使射出或扔出的东西命中目标。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纵身: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五)分组读课文。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 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六)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

7、方法。(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 “显然”造句。(四)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 变化的。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四、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跳水这 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学习第一段。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 1 自然段

8、,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板书,在 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三)学习

9、第二段。自由读一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读完以后用“ ”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让 学生动手、 动脑,加深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什么是“哭笑不得 ”?孩子 为什么哭笑不得?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同桌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来。(板书:哭笑不得

10、脸都红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叫两三组同学在台前表演。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四)学习第三段。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请同学默读第三段。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继续标出猴子的动作、画出孩子的神态的词语。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孩子的动作:逗、爬到、钩住、挂在,坐在、扭着、龇、咧。孩子的神态:气极了。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此时猴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孩子看到此时的猴子又会说什么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发展高潮做准备。(猴子心想

11、: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孩子会说:“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可。 ”;“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猴子这样放肆,孩子已经气极了,什么是“气极了” ?(板书:生气到达了极点,不考虑危险的存在。 )请一名同学把孩子气极了这部分内容读一下。听老师来读这部分,同学们闭上眼晴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读完后,请同学谈一谈感受,重点理解 这两句话:“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 难以回转身来。 ”使学生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 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要充分

12、展开讨论。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 起抖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 出现了?(板书:船长)(五)学习第四段落。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段。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教师重点指导“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读出爸爸 严厉强迫的命令口气。然后再让学生回答 问题 。(爸爸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大家讨论船长让孩子“ 跳水 ”的方法好在哪里?船长不怕海浪将他的儿子卷起吗?再读一读第 1 自然段。(这一天风平浪静。 )什么是风平浪静?(没有风,没有浪,水面上十分

13、平静。 )让学生认识“ 风平浪静” 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前提。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孩子从危机时刻到转危为安,我们看到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板书:(机智、勇敢、沉着、果断)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长,而不是孩子与猴子。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这样比喻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40 秒钟 大家已经觉 得时间太长了。 ”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大家为

14、什么觉得 40 秒钟已经太长了?让学生充分读这句话,同位子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请同学回答。(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救人心情。40 秒钟非常短,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 紧张得让人们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现场人们的心情。(六)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紧扣事物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展开,开始由于“ 取乐”水手与猴子之间发生了联系。接着,事物的联系不断向前 发展, 变成了猴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这些联系在变化中达到高潮,孩子遇到了危险,在万分危急的 时刻,

15、船长 出现了,从而又与孩子发生了联系,最终使孩子平安获救,显示出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七)读全文,谈启发。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给以肯定和表扬。比如:学生会想到遇到危急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再如: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因一时生气而不顾后果,等等。(八)解决课后练习 4。【板书设计】【小资料】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 贵族。1851 年在高加索从军,曾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之战。主要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16、,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跳水是他许多作品中的一篇。教学回顾9* “诺曼底” 号遇难记一.素质教育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 时训练学生提出 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相机点拨。(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 、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 是怎样做的?(二)疑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三)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