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865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业的调查一、桥圩镇羽绒业发展及调查情况介绍羽绒业是贵港市港南区的传统产业。该区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把羽绒这个小东西做强做大,并建立起广西最大的羽绒业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成为与广东吴川、浙江萧山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今年初还荣获“中国羽绒之乡”称号。2006 年,该区羽绒业产值超过 20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税收占财政收入的 1/3 强。今年 1-8 月,港南区又新引进投资额超 1000 万元以上的国内先进羽绒成品制造项目 6 个,总占地面积 350 多亩,投资额达 2.64 亿元。这些项目投产后,该区的羽绒业产值将再增长五成以上。我之所以会选择羽绒业来调

2、查是因为羽绒业是本镇的龙头企业,具有代表性。利用假期之便,我走访了羽绒城的华昌等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二、羽绒业的发展1、羽绒发展历史悠久 产业集群初现端倪港南区是 1996 年新建的县级区,该区羽绒业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广西四大名镇之一的桥圩镇周围,主要是进行鸭毛、鹅毛的收购、销售,仅是小打小闹。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形成了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购销网络。原材料(鸭、鹅毛)从粤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加工,羽绒半成品又出口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稳定的经营销售网络,有着较高的信誉度,为羽绒业做强做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矗港南区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贵港港又是

3、西南、华南地区内河第一大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年吞吐量达 2500 多万吨,有专用集装箱码头。港南区的羽绒半成品就是通过这个集装箱码头直接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有利条件成为该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羽绒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区位和临江优势外,港南区还有充足的水、电等资源,工业用地、劳动力等方面的较大优势。该区城郊及周边乡镇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 1.1 万多亩,工业用地价格较低,相比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每亩土地价格便宜 20 万元左右。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从事羽绒业的熟练技术工人达 3.5 万人;与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在劳动力成本上有着比较优势,因而极大地吸引各地羽绒业投资者

4、的目光。港南区委、区政府着力为羽绒业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拉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区共有大小羽绒企业 1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羽绒企业 15 家。华昌、金丰、建兴等 5 家羽绒企业年产值均超 1 亿元;拥有 800多台(套)分毛机,其中拥有水洗羽绒生产线的规模羽绒厂就有 11 家,年加工羽绒原料 4.5 万吨以上,其中水洗羽毛片达 3 万吨、水洗高质白绒达 0.85 万吨。2、领导重视为做强做大羽绒产业构筑更好的发展平台近年来,港南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坚持“重点发展羽绒产业”的工作思路,制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重点扶持帮助、引导羽绒业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

5、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该区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解决羽绒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去年底,投入 150 万元用于解决羽绒企业集中的桥圩镇自来水供水管道改造,缓解了羽绒生产用水困难问题。今年初,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羽绒企业现场办公,多方协调解决桥圩水厂扩大增改建资金 450 多万元;并与供电部门理顺了变压器增容所需的资金 20 多万元,在桥圩青山园小区增设一台 450 千伏的变压器,解决了 8 家羽绒厂的用电问题,为羽绒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走外引内联之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投资战略伙伴,引进羽绒精深加工企业。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到浙江萧山、安徽桐

6、城、广东吴川等地进行考察和招商引资,引进了浙江柳桥集团、杭州、华兴羽绒制品公司等企业到该区投资,并初步达成杭州金弘三鸟羽绒公司等多家企业到港南办厂的意向,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以来,先后有浙江、广东的 10 多家羽绒加工企业落户港南,进一步整合了资源,扩大了该区羽绒业的总量,提升了羽绒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羽绒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促进羽绒企业经营、连片发展,聚集产业,把羽绒产业做强做大。1996 年,该区规划建设了桥圩镇羽绒工业小区,彻底改变了羽绒企业分散经营的局面;从 2000 年开始,该区进一步规划建设福旺园二期羽绒小区和羽绒城二期工程;2006 年 10 月开始,充分依

7、托坐落在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而具有的工业用地、用水、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在江南工业园二期工程中规划建设一个占地近千亩的羽绒工业集中区。目前,该区基本形成了以桥圩羽绒城、江南工业园为基础,以 324 国道为轴心的羽绒工业长廊,在走廊内已聚集了 60 多家羽绒企业,羽绒行业逐渐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带状化的发展格局。3、羽绒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据有关资料介绍,羽绒业发展属于朝阳产业,区域产业拉动能力较强。目前日本羽绒制品的普及率为 80%,美国为 55%,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都在 45%以上,而我国国内酒店羽绒制品普及率只有 1%,平均使用率仅占 4%-5%。从国内羽绒制品市场来

8、看,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港南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壮大羽绒产业是加快推动工业化、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发展羽绒产业在认识上高度重视,政策上重点扶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倾斜支持。2006 年 10 月,区委书记梁旭辉、区长杨评防带领贵港羽绒协会的有关同志到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汇报港南羽绒业的发展情况;11 月 30 日,中国羽绒协会常务副会长姚小曼女士深入港南区考察羽绒业的发展情况,并对该区申请“中国羽绒之乡”的工作进行验收。港南区羽绒业通过 20 多年的发展,还带动塑编、纸箱、食品、纺织、制衣、寝具、五金、运输、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区朝着“全国最大的羽绒加工基地之一及

9、羽绒制品强区”的目标,争取用三五年时间,实现羽绒工业总产值 80 亿元、年均增长 35%以上、羽绒业实现利润 6 亿元以上、税收 1.2 亿元以上,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羽绒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羽绒制品名牌。三、羽绒业发展的建议1、羽绒科普新思路当前,工业正从“数量工业”向“质量工业”转化,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在生产方式上,这将越来越依赖工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为此,我们应审时度势,将增加农民收入与提高广大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同步实施。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业”、“科教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羽绒科普强镇”的发展思路,建立了羽绒科普示范基地。港南区委

10、常委、桥圩镇党委书记谢君茂、桥圩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梁业志经常带领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指导开展科普示范工作,使全镇羽绒科普工作热火朝天开展起来。2、科技培训强素质为不断提高全镇群众的科普素质,该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全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是抓好企业干部培训,该镇在羽绒科普示范基地里召开的会议,有三分之一用于科技培训。二是实施专题培训。该镇把基础知识好、思想觉悟高的技术员组织起来,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个团队的目的。三是大面积培训。该镇畜牧站、羽绒科普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分别组织开展羽绒单项、单科培训,向农民讲授养鸭、养鹅知识。四是邀请

11、自治区、市科研部门以及浙江萧山等地的羽绒专家前来进行羽绒生产技术指导,以会代训。2007 年以来,该镇共聘请自治区、市羽绒专家 20 人次,举办科普培训班 8期,接受培训的人员达 5000 多人次。3、科学养殖增效益羽绒行业发展的基础还得依靠养鸭、养鹅业的发展。为此,应组织农技人员和各村的致富能手分批到外地学习科学养鸭、养鹅技术,协调有条件的村、农户进行科技示范养殖,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应用先进的养鸭技术。目前,全镇采用科学养鸭、养鹅技术由原来 3 个村普及到 14 个村,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项目 3 个,全镇养鸭、养鹅户由原来的 156 户增至目前的 563 户。2007 年,全镇养鸭、养鹅业

12、总产值达 4912 万元,比上年增长 5.5%。养鸭、养鹅业户农民人均收入达 3851 元。今年以来,全镇养鸭、养殖户人均收入达 2980 元。4、技术改造促发展近两年来,该镇有 8 家羽绒企业更换了节能节劳的新型水洗机、分毛机,每台新式机器多投入 20 万到 30 万元,节约劳力 80%,节约能源 50%。新式机器大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羽绒企业由 2005 年的 72 家增加到 130多家,羽绒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13.7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3.8 亿元,创税由 2005年的 650 万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180 万元。有 37 家羽绒企业扩建了厂房。今年以来,尽管全国羽绒业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景气,桥圩镇的羽绒业却在逆境中发展壮大,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羽绒深加工企业陆续登陆桥圩镇。企业资源加快整合,羽绒产业链不断拉长做大。港南区桥圩镇党委、政府借助该镇是中国羽绒三大集散基地之一的优势,积极引导羽绒企业学科技、用科技,不断引进先进加工机械设备和加工方法,羽绒业由原来的家庭作坊、粗放式管理到初步形成加工羽绒和简单制品交易并存,发展到今天的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的新格局。2007 年,全镇羽绒业总产值 23.8 亿元,上缴税金 2180 多万元。今年初,被中国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