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6943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 3 亿,其中大学生占重要比例,而且比重还在不断加大,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像 QQ、MSN、BBS 等都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交流手段,满足了大学生想要扩大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网络不仅是及时有效的交流手段,更是大学生与身边人,社会人交往的纽带,通向社会,了解社会的渠道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网络交往在为大学生扩大交流范围的同时,可以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改善。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虚拟性和广泛性,大学生可以不用考虑身份、地位、财富、国界等种种因素,与人可以自由的交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排遣压抑的心情,宣泄不良的情

2、感。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帮助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交流方式上,通过访谈,笔者深刻感觉到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改变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有助于大学生排除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众多,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多来自学习、情感等方面。不良情绪初期如不能及时疏解,积小成多,则会产生重大的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后,大都只会和关系好的朋友说说,暂时派遣下,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看心理医生是不错的办法,但正真去看心理医生的能有多少同学呢,大家知道后反而会用异样的眼神看待你,甚至有人会认为你是神经病,对你进而

3、远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社会地位,身份差距,伦理道德,自尊心等约束,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对象表达。这一来,最可行、最简单实现的办法之一就是网络了。网络是目前大学生宣泄和释放不良情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网络上大学生可通过 QQ、MSN 、BBS 发表自己的情感。不用顾虑自己的身份会有人知道,不用担心你的真实姓名别人会知道,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聊天记录会被公开,也不用考虑对方是谁,地位如何,收入如何等等,你只需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压力等,向网友宣泄你的情绪,寻求对方的安慰和理解。网络是大学生释放心灵的最佳空间,是宣泄愤怒的出口。网络对于排除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释放不良情绪有着重要的

4、作用。通过网络,控制情绪,增强自我管理,保持平衡的心理,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基础,可以说缺乏自信心的人是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纷繁变化的生活,没有自信心更无法去处理好这一切,可能因此失去了人生一半的机遇。而大学正是树立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但有些大学生由于出身贫困或来自偏远的农村,初到大学,面对老师同学时,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和渺小。小到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在同学面前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大到不敢参加社团活动,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但是网络却可以帮助这样的大学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你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你的

5、意见,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可以和网友谈天说地,侃侃而谈,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受到对方权利、地位财富的压力而自卑,但在网络上,却不必担心这些。网络交往对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作用不可忽视。 网络交往满足了大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的需要,众所周知,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想要扩大人际交往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同时,面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型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又有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的需求。这种在精神上的需求是学校和家庭都无法给予的。在现实生活中,在有限的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可能因为生活习惯、性格差异、学习成绩等问题,无法和周围身边的同学很好的交往,这使得本来就很狭小的人际交往圈就变得更小了。但网络

6、交往就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具有的民主性、平等性、匿名性、虚拟性,你能够交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朋友,在现实交往中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在网络中都能避免,从而弥补了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不能满足的主体意识的需要,满足了他们民主、平等、张扬个性的精神需要。通过网络交往,也有助于大学生认识世界, 认识社会,增长经验。大学生未走出过校门,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而通过网络交往,正好弥补上了这个缺陷。网上有很多以兴趣来划分的群,像“ 读书群” , “爬山群”等。群主会定期组织群成员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成为虚拟的网络向现实转变的桥梁。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和群成员的交流,大学生可以学到有意义的社会

7、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未毕业和快要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大学生活是个开放的环境如食堂、图书馆、寝室、教室等都是与人共享,都是公共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下,几乎没有私人空间。而网络交往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私人空间。虽身处喧嚣的环境,但只要打开电脑,看到网络上那些熟悉的联系人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你可以自由言论,自由选择交往对象,而你的所有行为都是私密的,不被别人侵犯。这是一块真正属于你的交际圈。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所起到的作用不能忽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完善时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8、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网络交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但网络本身并无对错,关键是大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它,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克服弊端,利用网络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今大学生注重与同学等同龄青年之间的横向交往,忽视与老师、家长之间的纵向交往。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性增强,他们与长辈之间的交流很少,从而形成一道无形的“代沟” 。所谓代沟,主要是指两代人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我们应当看到,代沟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代沟是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下一代对老一代继承、否定和发展的结果。如果历史停滞,也就不会出现代沟,所

9、以代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人类进化的象征。但是,代沟有它的消极作用,它妨碍了代际之间的交往,由于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使得代际之间认知距离增大,情感冲突增多,共同语言减少,心理沟通困难。但是网络交往却在进一步缩小大学生横向交往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这种代沟。因为从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上看,他们在网上的交往大多只限于一个范围及小的同辈之间的交往,而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很少,代际之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所以网络人际交往不仅减少了大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横向交往,也削弱了大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纵向交往,使得原本微弱的纵向交往更加陷入一种困境,久而久之,将不利于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为了促

10、进学生健康发展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抗诱能力。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抵抗能力。即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却常常陷入网络而不可自拔。究其原因,在于其缺乏抗诱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抗诱能力也是抵御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而对学校教育来说,就在于加强德育教育。通过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教育,主要培养毅力,使其产生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网络辨别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教育、社会媒体、学校教育的影响,会形成对于客观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但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广大学生及家长还没有来得及认清其特点

11、的时候,就很快沉浸其中。而对于家长而言,对网络的认识存在着全面批判或坐视不理的态度,这导致学生也很难形成对网络的全面认识。因此,学校有责任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全面认清网络文化“双刃剑”的作用。网络文化是客观的,它不包含任何主观性。盲目崇尚或拒绝网络文化都是错误的做法。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网络文化,并学会利用优良的网络文化,同时避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生活。校园生活占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对其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潜移默化地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可举办高水平的文艺欣赏讲座,提高

12、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抵御网络中颓废的审美观;可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可通过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帮助“网络性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化解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沉溺网吧的恶习,尤其要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大学生有展示才华和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在温馨和关爱中成长,在自尊和自信中走向成熟。网络是一个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世界,它给我们的心灵、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我们要在混乱中寻找方向,从诱惑中学会拒绝,从迷茫中找到希望,才能使自己在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成为 21 世纪中国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新锐一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