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9773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 内容摘要 :我们城南中学处于淮安市区南大门,近几年由于城市拆迁改造,很多家里由于拆迁经济条件好了点,有条件的都送城区上学了,剩下的不是成绩很差就是家里出现了许多的特殊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更早、更多地承受人生的无奈和苦涩。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这样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很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出现一些缺陷。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方法,寻找相应对策,帮助学生积极改变内因,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帮助他们改善和适应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促使他们能逐步走向成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现实,提

2、高抗挫能力,勇敢面对未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时刻都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 心理特点 后进成因 心理教育对策 注:本文所指的特殊家庭主要是针对父母离异的家庭、失去父母一方的单亲家庭、寄养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也随着人们对道德准则、婚姻观念、维权意识等不断的变化而解体了或由于父母中一方亡故、服刑等等各种原因使得孩子只由父母一方扶养甚至寄养在亲戚处,于是许多的特殊家庭也就产生了。根据家庭结构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孩子大约有 12.2以上患有心理障碍,而在完整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仅占 1. 35,明显可以看出

3、两者之间相差了 10 倍。特殊家庭形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扶养孩子的父母一方因经济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大,容易沉闷、暴躁、忧郁、喜怒无常,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耐心、同情、关怀和理解,甚至把孩子视为累赘。这些疏忽和失误,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必将给孩子心理和行为造成极大的创伤。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和谐的家庭生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反之,失去了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很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出现一些缺陷。我校现在有 48 个班级,在校学生人数达 2146 名,据统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已达381 名,占总人数的 18%左右,

4、在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中差、较差的占 45%以上,个性不健全的,如性格孤僻、怪异、行为习惯不良等情况占 33%以上,上网成瘾的占 25%以上。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应有的良好发展,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本身,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对他们特别地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灵创伤,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一、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1表现敏感和心情烦躁 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使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心理躁动加剧。而家庭不的完整或变异使他们这类学生的敏感心理、烦躁心理更突出,而情感的缺陷使他们对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突变的适

5、应能力相对差一些。因为他们认为关心他们的人少,可以依赖的人少,只好把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埋藏在心中,任凭诸多矛盾在内心冲撞,最终表现为对外界事物极端敏感,遇事较为烦燥,对于小小的伤害马上还以颜色,无事生非。 2自卑感与孤僻感 特殊家庭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缺陷,往往使他们感受到身心巨大的空缺。尤其是当别的同学谈论家庭的幸福生活时,他们感觉自己是另一类人,对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到自卑不敢正视,这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孤僻感。 3恐惧感与敌对性 恐惧心理是特殊家庭学生常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体验。这主要由于他们的家庭由完整走向残缺,要么是激烈的矛盾冲突,要么是天灾人祸意外事故,无论是哪种演变过程都会给他们带

6、来极大伤害,常常会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特殊家庭学生敌对心理除表现为与同学经常发生争执或产生攻击性行为外,更明显地表现为与老师敌对、不合作行为及抵触情绪。 4挫折感或厌学情绪 特殊家庭学生大部分亲身经历了由完整家庭到残缺家庭的演变过程,其生理和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短时间是无法适应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人生无望、前途渺茫,不敢问路在何方。原有的“学习成功感” 、 “幸福优越感”茫然无存,生活的真实与心中美好企盼的反差使他们对学校、对社会、对人生、对身外的一切人和事物甚至对家人都失去了热情,产生了失落感,进而迁移为厌学情绪。5逆反与报复心理逆反心理是表现为

7、“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一种情绪。这往往是由于家长的错误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且常常在学校中时有表现。有些学生在经历了家庭解体前后的风风雨雨后,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使他们心中的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等各种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消极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等时有发生。6、渴求温情,易早恋由于特殊家庭学生缺乏家庭正常的温暖和关爱,他们特别渴望得到一份关怀与爱,同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因此他们容易去寻求异性的关爱,并发展成早恋。而且他们早恋的对象也不都是同学,也有部分与

8、社会不良青年结交。一旦恋爱受挫,他们就会表现得更消极。二、特殊家庭学生的品行偏差与学习后进的成因1家庭情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亲身经历了父母漫长的闹离婚过程,长期生活在一种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孩子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稍有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感觉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完整的爱,孩子的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来自这种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性格孤僻、忧郁,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事物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执,学习凭兴趣,对老师的批评不在乎。有

9、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或死亡,孩子由父母一方独立扶养或由祖父母扶养。由于对孩子溺爱放纵,缺乏监管和教育的能力,造成孩子任性霸道,养成了骄横的习气,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行为表现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部分学生家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格甚至苛刻,这会使得部分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对自己没有自信,唯唯诺诺;同样也会使部分孩子对家长的管教有较强抵触情绪,有逆反行为表现。这些各种各样的家庭原因都会促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尤其对于部分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当部分的学生往往会以厌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潜意识的报复。并

10、逐渐由学习上的失败者发展成为品行上的不良者。由最初的上课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发展到抄袭作业、不做作业、打架斗殴,最后发展到自暴自弃、屡教不改。2学校应试教育下的盲点学校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预防和矫正不良品行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上普遍的“重智轻德”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仍存在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现象,忽视对后进学生的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所指出的:“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对学生在校外活动的情况,抓

11、得比较松,致使有些学生在社会上接受了不良影响,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许多特殊家庭的学生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焦虑,他们生活懒散,学习被动。由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没能及时跟上,导致这部分学生逃学、厌学、打架斗殴而成为“问题学生”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体制是有所偏重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名利直接挂钩,这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后进生没有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更加发展。有些教师把后进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大声斥责,甚至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或息事

12、宁人、不了了之、放任不管,使学生失去是非观念;或将家长叫来训斥,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使家长不愿主动接近教师,最终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后进生转化难度大,牵制精力较多,有些学校对转化后进生兴趣不高,措施不力,后进生很容易流向社会成为犯罪预备军。据统计浙江省少管所关押的未成年犯中 84%是中小学流失生,就证明了这一点。3社会监管力度的不足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整个社会处于冲击震荡之中。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之中。由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又受到过创伤,在社会某些不良因素

13、的影响之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在这些学生心中滋长。由于大部分特殊家庭对孩子失去管教,有些孩子对家庭的管教有抵触,这使孩子流向了社会,频繁进出网吧、录相厅等不良场所,对于判断能力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社会上和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些颓废的、消极的不良因素又对他们影响很大,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之中,通霄达旦、废寝忘食,这将给他们的身心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尤其网上的腐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蚀;网上的黄色流毒,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摧残;网上的暴力文化,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误导。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对学习进一步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

14、育,在品行上也表现的越来越差。另外在那些不良场所中总有着一批社会青年聚集在一起,相互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教唆缺乏是非观念的学生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从观看暴力、淫秽作品、抽烟等不良行为开始发展到传播暴力、淫秽作品、打群架等违法行为直至发展到吸食毒品、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许多特殊家庭的学生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由功课差或品行差的单项后进生,逐步发展到两者均差的双项后进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父母、老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动辄打骂、批评或歧视时,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受到挫折,增加他们离开学校成为流失生可能性,加速他们陷入泥潭的进程。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他们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上三方面是造

15、成特殊家庭中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既要各尽其职,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受到良好效果。但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无疑起着主导作用。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现状,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效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学生积极改变内因,并帮助他们改善和适应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策1真诚的理解、正确的评价学生,悉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a.用理解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众所周知,理解与爱是沟通的桥梁。对于心理上有创伤、自我封闭的特殊家庭学生来说,理解与爱正是走进他们心灵的

16、一把钥匙。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但,真正能做到“知其心”并不那么容易。要想知其心,只有通过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才可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知道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爱所恨。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与这些学生平等协商地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教师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关爱和真诚,让他们能敞开心扉。 b.用肯定来抚慰学生的心灵。特殊家庭学生也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也都有自己兴趣和爱好。教师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寻他们的“闪光点” ,并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如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通过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来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无形中增强自信心。C.用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