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6672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一小学 黄美荣摘要: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实有效,不停留在表面形式,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性和探索性,组织方法是否恰当,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 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的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发现组内相互交流质疑,探究论证达成组内共识组间交流质疑,进一步探究论证达成共识整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使整个课堂失去实效性。这里,我就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正确合理用于教学粗浅地说说我的几点思考。一、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合作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它的

3、使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而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它的使用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学习的内容、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研讨。那在什么情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最为正确合理呢?本人认为当学生学习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迁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规律性明显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开放性较强的教学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适宜。所以在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准确且实效性强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合作

4、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 原则,形成互 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 的培养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 的培养。这 “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5、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 训” ,使其清楚小 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 发挥 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

6、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 ;如何 说服 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 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这样把合作交流的

7、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

8、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 ”,“我与集体”的观念。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

9、,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耐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学“长 方体的认识” 时,教 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过程: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 “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学

10、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

11、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 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 群体 ”给 予研究,又要 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 予研究,既要 对“ 在群体中的个体 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

12、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 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 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

13、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 的评价机制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 奖” 、“组合

14、默契奖”、 “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主出“最佳表现奖” 、“合作标兵奖”, 这样增强 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 合作交流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总之, “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 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与交流学 习” 才能体现 出实效性。参考文献1、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2、2、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邓肖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