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6168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摘要:中篇小说边城的出现,标志了沈从文写作的成熟,也奠定了沈从文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作者以依山傍水的茶峒小镇为背景,用清新自然的笔触,为世人描绘出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突出表现了茶峒人善良纯真、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人性美。关键词:边城;爱;美在中国现当代文坛里,沈从文绝对算是个多产作家,而边城是沈从文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邻里间的淳朴乡情、翠翠和爷爷的祖孙深情、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都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让人们的心思随着沈从文清丽的文笔飞到了那片神秘的地方。汪曾祺曾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现

2、实。 ” 沈从文运用白描手法和大段的人物对话,用最直接的描写方 1式来描述茶峒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让人物、景物远离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仍旧保持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给读者构建出一块充满着爱与美的理想王国。沈从文将边城写的美轮美奂又略带些悲情,这在散文化抒情小说中都是独树一帜的。一、 边城的酝酿和创作一个作家能够写怎样的文章和他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既给予了作者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又能让作者从中不断思考、不断感悟。沈从文出生在军人家庭,在儿童时期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十分感兴趣,反倒认为在学校读书识字是最容易的,社会万物是最具有吸引力,经常逃课去大自然里看小动物怎样生存、市井小民怎样生活

3、赚钱,这些都奠定了沈从文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的性情。在青少年期又过了几年军旅生活,看到了许多军队中的黑暗和残暴,他渐渐意识到一种“人性”的东西应该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这种人性即是融合最纯真的愿望和美好。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接触到现代先进思潮,促成了他北上求学,在经过重重的困难,最终他坚持下来,陆陆续续写一些文章,直到边城的发表,这才真正的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小说在中国文坛占得一席之地。沈从文儿童时期接触的大自然和街市上最淳朴的叫卖,构成了茶峒里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而在军队中看到了种种黑暗以及求学的挫折,都让沈从文感悟到一种“生”的形式,一种生命里应该原有的健康和力量。在一次回家后,沈从文看

4、到家乡的真正生存形势正在消亡,这更加激励了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冲动。汪曾祺曾评论过沈从文边城的初衷:“因为想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常新,有利于后人。 ” 很显然,作品中呈现出的人性 2美、人情美以及生命力,已经让读者在深深陶醉、向往之余,更有了关于人性、人生的思考。小说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位绒线铺女孩,她安静的端坐在店铺里,和第一次见到一模一样,仍旧保持着美丽和温柔,仿佛十七年的时光从未带走什么。细细打听才知道,这是十七年前少女的女儿,而她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也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不得不说,这个场景让人时光错乱,让人感受到生命轮回的力量,后来这些经过沈从文的笔变成了翠翠母亲和翠翠的故

5、事。而现实故事中的相爱的美好,离别的痛苦,这个美丽故事中夹带着伤感和哀愁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翠翠坚强质朴、对爱执着的性格,则是来自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女士,这位女士在沈从文还是个穷酸老师时与其相爱,并且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专心操持家务,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对爱情的勇敢和执着,而这些正是构成翠翠这个人物性格的现实来源。最后在边城酝酿创作阶段,沈从文恰巧遇见一位崂山少女,当时她别着白花正在“告庙” ,这个场景也演变成翠翠爷爷去世翠翠悲痛的画面,同时展现出了湘西的各种风情风俗。可以说,翠翠这位女主人公是作者通过多个现实人物虚构出来的,她是完美的,集世间所有的爱和美与一身,有着聪慧美丽的外表和坚强勇敢的性格,就连

6、她成长的环境也是不受一丝污染没有一点肮脏。 边城取材于现实生活,从真实的爱情故事里感受到的爱情的美好、奋不顾身,最终爱情带来的忧愁都真实的集聚在整个故事节里,从现实生活中中所品味到的原始生命力也一一体现在作品里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特性中。 边城的创作和作者的亲身体会是分不开的,他从迷沌的现实中分离开来,构造出一个人间天堂,将真实的爱情故事搬入这个人间天堂,每个人与周围环境都是和谐自然的,他们有着最原始的美丽善良,就连忧愁都是如梦如幻的轻轻笼罩着他们,仿佛周围只留有生命的永恒,这也是沈从文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二、充满爱的心灵圣地(一) 美丽的令人忧愁的爱情故事边城中写了两个爱情故事:一是翠翠母亲和茶

7、峒军人的爱情,二是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这两个爱情故事最终都不是中国人热衷的喜剧结局,但却最能代表沈从文的细腻复杂的感情。在中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山区,表达爱意的方式依然延续着几千年来唱情歌的方式。一位正直刚毅的男子在翠竹深深的山岗上为心爱的女子孜孜不倦的唱着情歌,诉说着美好的爱意,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翠翠母亲可能是被悠扬的歌声吸引,可能是被军人勇敢坚持的精神打动,总之他们相爱了。他们“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 。在自然的造就下相识相爱,在有了孩子以后,他们本打算逃走, 3但“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 。最终他们选择了

8、 4殉情,军人首先服毒自杀,翠翠母亲也在生下翠翠以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作者聊聊数字便简单概括了,反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他们通过情歌互述衷肠,选择完美爱情的方式也最为刚烈勇敢有什么比选择和爱人一起共赴黄泉更让人震撼呢?也许会有人为他们的结局叹息,但留给人心里更多是震撼和感动。作者没有用多么华丽的字眼描绘这段美丽情缘,甚至连他们的离世也是写得轻描淡写,但是留在人的脑海里却是满山的翠竹、缠绵的情歌和那段让人轻轻叹气的爱情故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是文章发展的主线。 “回头大鱼来咬了你!”傩送带笑的一句话,让翠翠记住了这位茶峒二老。但是大老天保也对翠翠情有独钟,于是兄

9、弟俩商议公平竞争,两兄弟夜里轮流去碧溪岨为翠翠唱情歌,让上天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天保最终明白翠翠与傩送两人情投意合,选择乘船出行,却不幸遇难。弟弟傩送觉得有愧于哥哥,也选择乘船出去闯荡。就算如此,文章也没有渲染出多么悲痛的氛围,而是翠翠接过爷爷的撑船,等待傩送的归来。沈从文把故事又归回于生命的生生不息中,就像是故事中的所有人永远不会被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厄运所困住一辈子,相反,他们从大自然的赐予中汲取生命力,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姿态。就像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

10、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翠翠一个花季少女,在经历爷爷去世、爱人远行的打击下, 5她并没有悲痛的失去自我,而是依旧保持着边城人民的勇敢、健康的美好人性,坚持爱情的选择,依旧和气友善的摆渡, “只是头上多了一朵小白花” ,让读者被茶峒人民的坚韧、勇敢所钦佩,甚至是产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在经过重重打击中依旧勇敢保持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在阅读小说中,正是这种健康的人生形式给了读者一味心灵鸡汤。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中,故事情节被作者刻意的淡化,留给读者很大的相信空间。就算是悲剧结局,

11、人们依旧被那片山水中的景色、人民所着迷。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的结局,也留给人们一声叹息,一份 6美丽的憧憬。(二) 浓浓亲情作品中除了美丽的爱情故事,每个人物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首先是老船夫对翠翠母亲以及翠翠的爱。翠翠母亲“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父亲知道后“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 ” 在翠翠母亲去世后,老船夫又自然而然 7的抚养起这个遗孤。他会很快乐的吹竖笛给翠翠听;在节日时候放下撑了一辈子的渡船陪孙女去城里热闹,即使放心不下渡船,也会催促翠翠去城里玩玩;在发现翠翠对傩送的心思后,会为翠翠

12、的婚事张罗奔走这些点点小事,都是寄托了这位七十岁老人对翠翠的浓浓爱意,他不忍心翠翠受到伤害,让她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养成了“一只小兽物” , “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残忍是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就算是偶热谈起翠翠母亲,爷爷也从没有重 8言重语,反而是轻轻地给翠翠讲故事,说翠翠母亲的乖巧处、性格的强硬处,告诉翠翠在母亲和父亲的深情对歌中“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爷爷是保护翠翠的一棵大树,保护翠翠免受风雨雷电的伤害,同时还交予翠翠生存的方式养成了健康向上的性格。翠翠是跟着爷爷长大,对爷爷的感情自然是不言而喻。在得知爷爷端午节时不和自己一起去城里看热闹,翠翠半撒娇半生气要爷爷

13、要么两人一起去,要么两人一起守船。翠翠一向是最喜欢看热闹,连过渡的新娘吹打队经过,她都会追着目送他们越过山头。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做取舍结果是亲情战胜了少年的好奇心。在爷爷去世时,翠翠毫不掩饰的放声大哭,在得知爷爷为自己做的许多事后,翠翠重新撑起渡船,仍旧保持了爷爷的坚韧、勇敢和善良,这正是爷爷教给她的也是爷爷所希望的。爷爷用自己的爱包容、关爱着翠翠,让翠翠在自然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翠翠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爷爷,让人们看到一幅祖孙其乐融融的画面。其次,天保和傩送间的兄弟之情,也让人感动。两兄弟在顺顺的教育下“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傲,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天保在发 9现弟弟傩送也喜

14、欢翠翠后,因为自己已经走了“马路” ,为求公平,便要弟弟走“车路”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天保并没有传统社会的“长兄为父”架子,反而告诉傩送唱歌“这是你的拿手好戏,你要去做竹雀你就去吧,我不会拣马粪塞你嘴巴的。 ”这话虽是粗糙,却表明了天保的态度让命运去做选择,结果怎么样我都可以接受,绝不会因为翠翠选择了傩送而生气或者怨恨。傩送对待哥哥也是同样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大哥的懦弱或退让,他可以大胆的告知家人自己“不要碾坊要渡船” ,却在两兄弟选择唱情歌示爱时,知道哥哥不擅长唱情歌,甚至提出代替哥哥,至于翠翠会在哪天答应,全由上天来安排。这两兄弟完全没有因为一个女子翻脸,甚至是影响他

15、们的感情,相反,在公平竞争时完全看到了两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也正是因为这两兄弟的正直,才让人更深刻的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性美,让人在流逝时光中不得不思考一种大自然与生赋予的健康向上的人性美。三、洋溢美的世外桃源(一) 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边城里作者大段的描绘茶峒的美好风光,深情的讲述了那里的山、水和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湘西是中国的西南僻地,历来以山深水恶、地脊民贫、多战乱、多匪患、多神秘而闻名于世。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阻隔,域外各种离奇故事荒诞传说繁衍不绝” 。这些都给这个地方增添了神秘色彩,但是沈从文却用他的笔把湘西10的美丽山水一点点勾勒出来,揭开了湘西的神秘面纱。“茶峒地方凭山依水筑城,近山的一面

16、,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而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 ” 简单两句话就勾勒出11小镇的布局,城墙让茶峒人民远离社会的纷争,保持着真善美;酉水让人民有着水一样的性情,活泼有活力而又真性情。沈从文是这样描绘他生长哺育了他将近二十年的河流“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都看的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 就是这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哺育了几千民12众,在这毫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 “他们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凭一把力气一点智慧在山里出没水里浮沉” , “人人古道热肠,勇敢上进,敬神守法” 。13在那里,吊脚楼本身就是一个美丽风光,有着“南方最古老建筑之称”的吊脚楼竖立在水边,弯弯的屋檐勾向天空,木石构造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似乎就是在昭显一种原始力量和智慧。各家门口晾晒着衣服,屋檐下挂着各种腊肉或干货,屋角堆着垛垛柴火。妇女们在不远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