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5842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论 文院 级 : 政 治 与 行 政 学 院 2011 级 2 班专 业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姓 名 : 韩 晓 梅学 号 : 201103140214时 间 : 2013 年 12 月 通 过 写 读 书 笔 记 , 和 这 个 学 期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著 作 选 读 和 西 方 哲 学 史 评价 的 学 习 , 还 有 就 是 这 学 期 自 己 看 的 一 些 关 于 哲 学 和 文 学 方 面 的 书 籍 如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展 望 上 下 五 千 年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等 , 下 面 我 将 来 谈 谈 叔 本 华 的 悲 观

2、悲 观 主 义 。浅 析 叔 本 华 悲 观 主 义摘 要 :叔 本 华 影 响 了 尼 采 、 萨 特 等 诸 多 哲 学 家 , 开 启 了 非 理 性 主 义 哲 学 , 尼 采十 分 欣 赏 他 的 作 品 , 曾 作 作 为 教 育 家 的 叔 本 华 来 纪 念 他 。 莫 泊 桑 称 他为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伟 大 的 梦 想 破 坏 者 ”。 国 学 大 师 王 国 维 的 思 想 亦 深 受 叔 本华 的 影 响 , 在 其 著 作 人 间 词 话 中 以 叔 本 华 的 理 论 评 宋 词 。虽 然 叔 本 华 哲 学 很 多 时 候 被 大 众 理 解 为 悲 观

3、 主 义 的 哲 学 , 但 叔 本 华 在 探讨 关 于 人 生 悲 观 与 痛 苦 的 背 后 , 隐 藏 着 他 对 幸 福 的 执 着 追 求 , 至 今 对 于 现 代繁 忙 社 会 的 我 们 依 然 具 有 一 定 现 实 意 义 。关 键 词 : 叔 本 华 生 存 意 志 悲 观 主 义 欲 望 痛 苦 正 文 :叔本华是我喜爱的哲学家之一,他说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叔本华以独特而深入的思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痛苦,展现了一幅悲观、残酷的人生画卷。在揭示人生的痛苦方面,叔本华是一个勇者。因为隐藏在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的,是对幸福最大程度的把握。

4、他说任何幸福的生活都不应该以快乐多少来进行度量,而应以脱离苦恼的限度亦即脱离积极的恶事的限度来度量。这便是叔本华悲观哲学的真谛所在。下面,我将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背景,思想体系、对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再思考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叔本华悲主义的认识。一叔本华的哲学背景(一)柏拉图“理念”的理论给养。罗素说过:“他(叔本华)承认他的哲学有三个来源,即康德,柏拉图和优婆尼沙昙(奥义书) 。 ”而“理念”学说显然是从柏拉图那里获取理论资源的。叔本华在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中称柏拉图是“神妙非凡的柏拉图” ,从中窥见出柏拉图对他的影响。叔本华明确柏拉图“理念”的矛盾,而他借用柏拉图的“理念”就同时也一同接下

5、了“理念”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他抛弃掉的是柏拉图的灵魂,用他的“意志”置换了柏拉图的“理念” ,从而清洗掉了“理念”本体论内涵,赋予它可认知的“表象”身份。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象” ,而是“意志的直接客体性” 。(二)继承康德关于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世界的分立以及意志高于理性的思想。叔本华继承了康德的将世界分为表象和自在之物的思想,又继承了柏拉图有关理念的思想,进而将这两家思想融合,提出了他自己的思想。他认为, “自在之物是可以认识的,那就是意志,而理念就是意志的直接,因而也是恰如其分的客体性” ,意志客体化为表象需要理念作为中介,通过理念,意志客体化分为若干等级

6、,每一等级的理念为该等级的表象确立一个模式。叔本华认为,不仅对表象的认识是直观的认识,而且认识理念也必须直观。这种直观需要主体必须是纯粹的主体,是摆脱了为意志服务的认识才能达到对理念的直观,进而认识理念。(三)从佛教中得到悲观厌世的思想。叔本华虽然是一个西方人,却深信东方的佛教,在他看来,虽然社会的进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发展,可唯有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仍处于蒙昧阶段,人即不知为何生,也不知为何死,且不知生之意义何在,他认为世界就是表象与意志,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都是意志的客化体即表象。在这种生存意志的基础上,叔本华推出了一幅带有浓厚悲观主义色彩的人生哲学图画。二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思想体系(

7、一)世界是表象和意志的世界“这世界的一面自始自终是表象,正如另一面自始至终是意志。 ”在叔本华看来,这条真理比任何其他真理都要普遍和绝对,它是一切认识的真理的前提。因为任何知识和真理必然要预设主客分立这个共同而基本的原则,而主客分立则意味着客体必以主体为转移而存在。对意志世界智能通过非理性的、非科学的方式去认识,而科学所运用的理性的、概念的或逻辑的认识,其对象仅仅是现实世界。(二)人的本质是生存意志“物体世界它除了只是我们的表象以外,也就是它自在的本身,它是最内在的,本质上又是我们在自己身上直接发现为意志的东西。 ”叔本华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两个方面。现象是指表象世界,自在之物是指意志

8、世界。在表象与意志的关系上,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一切现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说:“本体也就是构成事物的本质,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那生存意志。 ”由此可见,世界万物的本质准确地说是“生存意志” ,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就是生存意志的外化。(三)意志就是欲望,欲望的不满足与满足,带给人的是痛苦与无聊意志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求” ,即欲望。所以,我们可以说“生存意志”就是一种生存的欲望。叔本华认为欲望的不满足带来痛苦。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欲望的满足总是有限的、相对的。即使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陷入新的痛苦中去。就人生本身的短暂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人就算穷尽一生也是不可

9、能获得所有的欲望的满足。所以,人的欲望导致人生总是痛苦的。同时,叔本华也认为欲望的满足招致无聊。他说:“人因为他易于的满足,随即消失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最后的两种成分” “生命就是一团欲火,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来摆去。 ”总之,世界是表象和意志的世界,人生的本质是生存意志,而这种意志又是指生存的欲望,欲望导致痛苦、无聊、自私自利,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那么痛苦就是人生的本质

10、。(四)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叔本华自己并没有说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从以上他对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人生的痛苦的认识来看,他认为:人生处于无限的痛苦之中,无论人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痛苦的魔咒,人生来就有欲望,生来就注定要在痛苦中过完一生。人生似乎就是一场悲剧。这样看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是悲观的。这一点,可能也就是把叔本华归为悲观主义者的思想依据。三对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再思考(一)关于叔本华是不是悲观主义者的争论人们常常对“悲观主义”这个词避而远之。总觉得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悲观主义的标签,那他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他就是一个愚昧、懒惰的、不知进取的人。但是,在叔本华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他在思想

11、上的悲观与在行为上的积极。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

12、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叔本华的这种论调有时候使他被认为是虚无主义者,但事实上叔本华认为生命具有某种意义,虽然它是一种消极的意义。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二)叔本华从悲观走向虚无的人生哲学的背后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来看,叔本华是悲观的。他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生被欲望之火支配着,欲望使得人们不断了按自己的方式好好的活着。从这方面来说,人们如果听信于他的禁欲思想,那就是一个很悲剧的误会了。叔本华是一个彻底的宿命论者和决定论者。表象间受到因果律的影响,而表象和意志

13、间没有联系。意志通过某种超因果律的却又基于因果律的法则和表象世界发生关系。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严格的必然性而发生,我们所感觉到的自由意志仍是处于表象世界的活动,而我们所观察到的任何表象以及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意志这样一种神秘的力量的控制。这种观点可以被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叔本华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自己一直在为得到自己所理解的幸福、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比如他与黑格尔在哲学问题上的辩论,虽然在当时是失败了,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叔本华的斗争精神。同时,叔本华对自己的哲学贡献也要积极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虚无主义是叔本华哲

14、学的归宿,但不是他的归宿,也不是哲学的归宿。虽然在当时欧洲那个理性王国之中,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叔本华哲学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重视,尼采就从他的悲观中超拔出来,以权力意志和超人梦想从“虚无”走向了“超越” 。 。诚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对那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人而言有着消极的影响。但这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他们认识的问题,而不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本身的问题。叔本华是探究痛苦的勇士,其哲学的实质是要以一种尖锐的思想矛盾来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虽然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我们表现得不太一致,但是起码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珍爱生命。叔本华说过:“人们为一个人的

15、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将归化为零。 ”当我们执着于摆脱痛苦,追求绝对的幸福快乐,追求永恒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命的短暂、价值的相对性把我们的理想打败得一塌糊涂。叔本华对人生的痛苦的思考正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残酷的人生画卷。其实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隐藏着一个秘密,在悲观与痛苦后面,叔本华真正提倡的是对幸福最大程度的把握。如果人生的本质是痛苦,那这痛苦的本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感受到的幸福越多,谁就是生命的胜利者。叔本华在思考人生的过程中经历了对痛苦的十分艰难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

16、便是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但是叔本华在行动上却是积极的。这是因为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痛苦之后,叔本华看透了人生的痛苦,发现了人生的秘密在人生的痛苦与悲哀之后,隐藏着人们可以达到的幸福。对于这个现代社会忙碌中追求幸福的人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正是揭开痛苦这层面纱,最大限度的把握人生的幸福。参考文献: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2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3吴雁飞试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4刘泽民,陈科科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5王建伟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6李瑜青叔本华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7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上海三联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