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5729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皆有发展,在中医学中地位颇为重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一。伤寒杂病论在脾胃学说继承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文就伤寒论中关于脾胃学说的内容作个简要的分析。一、重视保护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故仲景非常注意保护脾胃,以免损伤。祛邪依据脾胃盛衰。患者脾胃素虚,仲景或先补后攻,如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 条) ,或禁汗如“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89 条) ,或禁攻下如“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94

2、条),或根据胃气盛衰而减少易伤胃气之药如”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条)。祛邪不忘保护脾胃。仲景在祛邪时或在方中配伍护脾胃之药如中白虎汤,方中之粳米、甘草能使阴寒之石膏不损脾胃;竹叶石膏汤、桃花汤之用粳米,皆旨在培补脾胃元气。或用护脾胃之药送服峻药,如十枣汤中用大枣(肥者十枚),就是为了避免峻药伤及胃中之津液。大枣,甘温,归脾胃经,本经云:“安中养脾补少气、少津液” 1。其次,在伤寒论112方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甘草、生姜、大枣。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补脾胃之品。二、重视脾胃的枢纽作用脾胃居中央而运四维,心肺之降、肝肾之升,皆有赖脾

3、胃升降斡旋之力。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则气机升降失常,则病由生。黄元御在论“厥”时说:“平人阳降而交阴,阴升而交阳,两相顺接乃不厥冷。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则生逆冷,不顺而逆,故曰厥逆。足三阳以下行为顺,足三阴以上行为顺,顺行则接,逆行则阴阳离析,两不相接。其所以逆行而不接者,中气不运也。 ”故伤寒论中多有从中土治疗疾病治病。如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09 条) ,陈修园曰:“此一节言少阴水火之气,皆阳明之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会于中土。若上吐下利,则中土虚矣。中土虚则气不行于四末,故手足逆冷;中土虚不能导手少阴之气而下交则为烦,不能引足少阴之气上交而

4、为躁,甚则烦躁欲死。方用吴茱萸之大辛大温,以救欲绝之阳;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和胃,以行四末。师于不治之证,不忍坐视,专求阳明,是得绝处缝生之妙” 2另外仲景治疗脾胃气虚,寒热错杂于中焦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也是着重于调理脾胃,用黄芩、黄连清热,人参、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补中和胃。我校伤寒大家俞长荣教授,就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之胃病,可谓深得仲景之术。三、善于从脾胃疗疾病脾胃居中,主土。脾胃一虚,则百病纷起。故在很多情况下,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重视对脾胃的治疗,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伤寒论在这方面做出了示范。如“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

5、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 条) ;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 条)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条)之“阳明三急下证”就是通过攻下而避免中焦热盛伤及下焦之阴;少阴三急下证也是通过攻下阳明而就真阴。又如“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 条) 。尤在泾云:“二三日悸而烦者,正虚不足,而邪欲入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 ”3福建名医赵棻教授就非常重视健运脾胃,以自拟“健运麦谷芽汤”为基础治疗外感内伤众多疾病,可谓善学矣。四、重视胃气盛衰在决预后中的作用内经云:有胃气则生,

6、无胃气则死。伤寒论中在预后中也非常注重胃气的有无。如“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6 条) ”,陈修园曰:“此言少阴藉中土之气,交上下而达四旁,若胃气绝则阴阳离,故主死。 ” 4 又“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288 条)此言胃阳未绝者可治。仲景在推测六经欲解的时间时,很注重土的因素。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自丑上。 (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28)辰、戌、丑、未在运气学说十二支配五行

7、中,都属于土。五、补土伏火四逆汤是回阳救逆之方,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方简力宏。附子、干姜都是大温大热可;甘草,一可以解附子之毒,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补土。四逆汤证是阴寒内盛,肾阳不足,此时若只用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之品,易造成水中之火上越,而成死证。用上甘草,补其土。因土能藏火,可以使附子、干姜之热变成持续的温煦的作用,从而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 5后世对补土伏火理论亦有发展,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发热就是一大发展。又北京何绍奇先生说:“火有虚实,虚火又有阴虚火炎与气(阳)虚火不安位之别,气(阳)虚火不安位之火,即是阴火,也就是补土伏火之火。” 6何氏认为脾胃气虚导致的发热、口疮、胃

8、溃疡吐血等“其治当补脾胃,俾土厚火自敛” 696其在书中的三个医案再一次说明补土伏火理论的可反复的得到验证。六、小结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思想,并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之瑰宝,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参考文献:1张登本编.全注全译神农本草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57.2林慧光主编.陈修园医学全书.长沙方歌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9.3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4清.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42.5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383386.6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5年第2版:9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