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77854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石潭记 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因此世称“柳河东” ,是我国唐代文学家,他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请写出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澈 曾巩。2. 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山水游记,本文是其中第四篇。3.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实词 (1)蒙络摇缀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佁然不动 (6)俶尔远逝 (7) 隶而从者 (8)以其境过清 (9)水尤清冽 (10

2、)卷石底以出 (11)为坻,为屿,为嵁 (12)翕忽 (13)隔篁竹(14)如鸣珮环 (15)全石以为底 (16)青树翠蔓 (17)皆若空游无所依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明灭可见 (20)潭西南而望 (21)不可久居(22)其岸势犬牙差互 (23)乃记之而去二、用原文填空1.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3.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4. 最能表现潭水清澈的两句话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

3、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6.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 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8. 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9.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0.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1.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小石

4、潭的全貌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 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和 “潭西南而望”两个句子得到

5、印证。13.全文的点睛之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问答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22.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即: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周围气氛(气氛,感受) 。突出了小石潭的“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的特点。3第一段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答:写了潭水清澄的特点。用的是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

6、描写潭水。好处是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4.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5. 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 ,而后才描写鱼 呢?答: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6. 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答:衬托水的清。

7、7. 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 答:“心乐之” ,心里很高兴。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8.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答: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9. “若” “似” “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珮环。 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答: 比喻: 闻水声,如鸣佩环。10. 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答: 动静相应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

8、快。 侧面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答: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1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分别指明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答:(1)如鸣珮环:形象地表达出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2)斗折蛇行 (3)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象逼真地描写出小溪曲折蜿蜒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高低参差。13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答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14. 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15. 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答: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

10、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6.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1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8.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3答: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19.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11、,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 ,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0.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氛围:凄清寂静 心情:寂寞忧伤

12、。21. 作者在文中主体部分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什么特点?这与结尾部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答: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特点。不矛盾。因为此时的作者正值被贬不得志之时,幽深静谧的景物正好与他孤凄悲凉的心境吻合。22. 作者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小石潭特点:幽静。对小石潭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3、三、四段文字依次写出了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和潭中气氛。2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答: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2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

13、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不久就感到忧伤、悲凉。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26.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答: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27本文历来被誉为

14、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答: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28.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 ,才“下见小潭” ,这说明小潭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说明小潭是在一个幽静、僻远、荒凉之所在,人迹罕至。表明作者有探幽、访奇的情趣。29.小石潭为什么会水清到空明澄澈的地步?怎样写出水清的?答:因“全石以为底”以及少有人来,所以水极清。通过游鱼的情态从侧面衬托出来的。30.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答:本文

15、作者不仅描写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思想情感寄托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去。做到情景交融。如借游鱼的嬉戏来表达纵情山水的乐趣;小石潭幽深的环境引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都是抓住景物特点寄予作者思想感情的。四、开放题1.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览胜”和“抒怀”为尾词,写一组对偶句,要求不少于五言。参考答案:伐竹取道探幽览胜 借景抒情作记抒怀2. 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4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的相关名句。答:柳老先生,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坎坷,不必过于悲伤。看一看您的后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胸,您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3.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 10 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要点提示:围绕挫折造就辉煌或者凡事应辩证地看谈。4.“一切景语皆情语” ,似这种因景而生情,反之又以景写情的现象在我们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请结合具体作品谈一谈。答:朱自清在大革命期间,感到苦闷彷徨,于是写下了荷塘月色 ,虽然景致很美,但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