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77785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玲丽—语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团林中心学校 章玲丽在课改轰轰烈烈进行若干年之后,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反思的时候,都惊奇地发现,如今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情感的体验,思想的感悟,精神的升 华,也就是偏重了语文的人文性,过多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自由发展,而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工具性被打入冷宫,教学不再涉及双基的训练,甚至对双基、 对语文的工具性嗤之以鼻。然而透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明 显地感到学生的基础是那么的薄弱,遣词用句中常常张冠李戴, 阅读写作中经常不知所云。重人文性,偏工具性这也是背离课程改革初衷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 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2、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可见语文作为 工具学科的重要性, 他是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等重要。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语文的工具性,采取有效策略,在关注人文性的同时 也不忽略工具性。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在课堂上进行双基练习,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今天我们在重新审视语文的工具性时不妨也借鉴练习的方法,结合新课程理念赋予课堂练习新的意义。我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现简要归纳如下,以供抛砖引玉之用:一、设计练习的依据。1、依教材设练习。就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设计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地挖掘教材,梳理文本,找到

3、文本的重点内容,包括知识点、语言点等有价值的内容出题训练。比如白杨一课,爸爸的话含义深刻,用了 “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这个句式来表达白 杨的优秀品质, 语言简洁且表达意思生动准确,是非常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之后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仿造这个形式写一段话,从而让这个句式也进入到他们的习作中,这是对语文课文中写点的练习。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择的优秀篇章,文章中有许多精妙之处,尤其在遣 词造句、写作方法方面更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可写之 处, (就是课文中的写点)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练习的方式很多,根据

4、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造句、仿写、续写、改写等。根据 课文进行的写点练习让学生有章可循,降低了作文的难度,能够唤起学生写作的信心,尤其是基 础较差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写点练习还会深化主题,比如 再见了,亲人课文是以一个志愿军战士的语气来写的,在学 习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以文中出现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语气来写一写他 们对志愿军说的话,有的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到“志愿军叔叔,你 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却比亲人还亲,现 在你们要走了,我怎么不难过?怎么舍得呢? ”学生在写话中进一步体会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

5、。这种训练不正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结合吗?2、依学情设练习,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深入地备学生,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 。练习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不懂之处。有一些知识点学生一时难以掌握,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巩固,还如再见了,亲人, 课文中有很多的反 问句,它 们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是文章感情的升华,教师们在讲到这里时都会指导学生们朗读体会并比较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在品味了两种句式之后,基本都明白了反 问句的表达效果要好,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并要学生懂得想表达 强烈情感

6、的时候可以用反问句,这种方法可以渗透到自己的作文中,为己所用。他 们在情感体 验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方法的运用,岂不是一举两得?2 )易错之处。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它们容易错的地方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能预设到学生易错的到方,然后在课堂上加以提示和讲解,这样 可以防患于未然。就要求教 师在平时多积累、多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比如 错别字、近义词、 标点符号、词语解释等。3 )易混淆之处。学生经常混淆的地方,如多音字、形近字,修辞(拟人、比喻)等也是练习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 发现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比如:修辞方法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学生容易把他们混淆,解决

7、 这个 问题时就可以在课文中进行练习,比如 桥一课“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是一个拟人句,如果此时让学生试着把拟人句变成比喻句,学生在实践中就很容易把他们区别开了。3、依知识点设练习。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总是有纵横联系的,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比较练习,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认 知渠道;二来能够加强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系统性。 这在语文基础知识上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瞅一眼”的“ 瞅” 字,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很容易读成“qi”一眼, 这时,教 师就可以把“ 揪” 字写出来让学生将这两个字辨音组词,在比较中他们自然就会发现, 这两个字虽 然都含有“ 秋”但他们的读音都与“秋”不同,而

8、且意思不同,通过它们的部首很容易区分它们的意思。还可以顺势举一些读音与声旁不同的例子加以理解,如:“ 钞、炒”等字,进而让学生懂得一些形声字在演变的过程中, 发音出现了变化,在学习中要认真对待,不要想当然。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二、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要在练习中教给学生一些搜索、选择信息的能力,尤其在阅读教学更要交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得他 们能够迅速、高效地找到有用信息。如:(一)上串下联,左顾右盼。这可以应用在文章中对字、词、句的理解上,告诉学生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道理,在理解字、词、句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和篇章上串下联,整体理解。(二)缩小范围,找突破口。对于文

9、章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先找到词句所在的段落,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寻找需要的信息。(三)抓住重点,聚合概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就要抓住重点词句,然后根据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理概括,聚合归纳 。(四) 围绕中心,发散求异。经常会让学生谈谈对文章、人物,事件的看法,该从哪入手呢?可以告诉他们围绕中心,发散思维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五)总结收获、反思缺憾。反思会使人不断地进步,我们教师提倡要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促发展。对 于学生也应该强调 反思的作用,也要 让学生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每次学习、练习 之后,让他们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和反思, 寻找方法,积累经验,他 们也会在这中间体 验到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从而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三、应注意的问题:1 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要防止机械、过度训练。2 练习的时机要在训练点出现时相机进行,而且还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之后。3 练习的内容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少而精。4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题目要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