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62078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真题及解析满分 100 分 时限 120 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30 分钟,作答 90 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二、给定资料资料 1.近日,一个韩国美女留学生教你吃粽子的图帖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自称北京某大学留学生的韩国女大学生,说中国人吃粽子不懂得讲究礼节,并自摄图片教中国人如何吃粽子。此帖一出,引发了网友关于保护端午节风俗的热烈讨论。网友的意见,且不复述,但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网

2、友对韩国女大学生之举反应如此强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并没见到中韩就其他节日像这样较劲。是不是韩国人过于自以为是?或者仅仅是因为韩国曾经将端午祭成功“申遗”至今还令中国人耿耿于怀?抑或是中国网友在内心真的瞧不起我们身边这个曾经自比“小中华”的“东国”?我以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这些年,对于传统文化,讨论甚多,左、中、右各派观点竞相交锋。在喧腾的表象背后,确实有些根本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传统节日为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必然要走向衰弱。此说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中亦蕴藉荒谬不经,必须予以揭露。放眼世界,早于我们先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3、国家、地区有很多,并未见得它们都把传统节日弃如敝屣。韩国只是其中一例。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也是植根于农耕时代。从发展的角度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的必由之路,那是否就可以认定传统节日迟早要与人类永绝呢?再则,以农耕文化来解释传统节日的现实处境,不仅在实践上站不住脚,而且在逻辑上也存有问题。每一种文化的历史演进之路,不可能都是简单的新陈代谢或此消彼长,更多的应该是发展与继承并行不悖。何况,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有今天这种窘状,政治干预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并不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农耕产物,更是人类进程的缩影。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有助于我们研究

4、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而经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体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中国传统节日还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而传统节日中的行为、愿望都发自于内心,充满了感情。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人们总是能体会到生活之美,也更加珍爱

5、生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困境显示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困境。实际上,传统文化在当代已形成一种割裂,比如,过去,过七夕节有乞食、乞巧、乞智、静夜葡萄藤下窃窃话私语等很具体的动作,可是现在这些东西不是被淡忘了,就是没有那氛围去做,当我们要过七夕时真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节该怎么过才好,最后就用疯狂购物,或是一顿美食好酒打发算了。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之下,端午节即便“申遗”成功,也会锁在保险柜里,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丝毫联系。要发扬传统文化,争抢“名分”是次要的,我以为首先应该向聪明的韩国人学学,他们在传统文化身上注入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当然,学习的时候不要有老大心理,想想自己为

6、什么抵不住“韩流”,就该虚心一点。资料 2.上千条空中航线,9 万多公里铁路,近 400 万公里公路,40 天的时间,亿万人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只为了回家过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的春运客流量在 30 亿人次左右,这些数字折射出“回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贴春联、挂福字、吃年饭等传承数千年的习俗依然是春节的“必修课”。显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不能忘怀的鲜明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未消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春节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近些年,国人明显感受到春节的年味淡了、节日气氛不浓厚了。某知名网站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9

7、3.6%的受调查者感觉现在年味儿变淡了,其中 51.8%的人表示年味儿“淡多了 ”,41.8%的人认为“有点淡”,认为年味儿没变淡的人仅占 4.6%。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巨变,信息沟通和交通技术手段的日益发达完善,使一些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传统节日原有的内涵和功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失效或淡化,比如中秋节乡思、旅愁的释放功能减弱,月宫神话魅力丧失,月球的神秘感消失。资料 3.“端午节很重要吗?为什么要放假?”山西某大学外语学院两名大一学生这样反问记者。6 月 14 日下午,记者在外语学院遇见小文和小杜时,这两名女生正在校园里四处打听哪里有电玩城。当记者问怎样过端午节时,她们说:“什么过不过

8、?我觉得除了放假稍微长点,跟平时周末没什么区别,平时学习紧张,难得放个假,要好好玩个痛快。”“其实我们很不能理解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端午节有那么重要吗?”她们这个小长假的游玩日程是“第一天唱歌、打游戏,后两天去平遥古城玩”。当记者问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小洪哪一天是端午节时,小洪想了半天仍一脸茫然,他解释说:“端午节跟我还真没什么关系,端午节不就吃个粽子吗?其实,吃不吃都无所谓,怎么过节不重要,只要放假就行。”记者走访发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节重点在于小长假,端午节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人们可以借此聚会、逛街、购物、出游,或者干脆宅在家里观看世界杯。“我们现在缺的是休息和闲暇,只要有假期,是端午节还

9、是清明节都不重要。”一家知名电脑公司太原分公司经理高洁说。“假日是公民的福利,想干什么都可以,而节日要按节日的方式过。”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这些节日便退化成一个个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资料 4.吃之于中国传统节日几乎是天然的重头戏。一谈起过节,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过节要吃什么”。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每个传统节日似乎都在跟着一个“吃”字转。“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追求温饱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各种文化与精神活动中。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国人对于传统节日以吃为主基调的行为模式越来

10、越多地提出反思与质疑,这是对于生理需求得到保障后的超越,也是对于传统节日内涵流失与本义曲解的不满与不安。因为除了吃,传统节日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历史上过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各地还有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系五色丝绳、缝荷包等诸多的民俗。在这些民俗的背后包含了许多值得传承的文化财富和思想精髓。现在的情况是:一边是对传统民俗的遗忘,一边是对节日气氛缺失的抱怨,两者纵横交错暴露出国人的矛盾心理。人们在这些节日里除了吃就是看电视了。据统计,全国有 90%的家庭春节是在电视前度过的。看电视成为人们在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国家电视台每年为了给广大群众奉上这个节日大餐,也越来越用心了,然而

11、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兴趣和口味了。显然,春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除了电视节目之外,其他的传统节日活动却早已被遗忘,踩高跷、玩狮子、舞龙等有着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活动早已被人们遗失了,并且也没有其他能体现中国节日内涵的活动创新。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所以,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冯骥才如是说。资料 5.“王经理,再帮我准备 100 盒含金月饼。”某日中午,南海一私营企业销售经理刘哲(化名)刚拜访完一拨客户后,打开车尾箱发现,周一买来的 100 盒月饼已所剩无几,赶紧再次拨通了一

12、大型酒店的月饼销售经理电话。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开始,刘哲都会开始痛苦的送礼历程,“没办法,我们搞销售的,有求于客户,不招待好,生意就被别人给抢了,所以每逢过节都跟打仗似的。”所谓的“含金”月饼,是一句行话。刘哲将其翻译成通俗语,“光送月饼,客户懒得要,也吃不完,一定要在月饼中夹带消费券、金币等贵重礼品。”刘哲举例说,各大酒店推出的月饼一般都分为 A、B 两种,外包装几乎一样,但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具体差异,就要看我们向酒店方提出的含金量要求而定,我今年送的最贵的一盒过万元了,因为里面放了金条。”在禅城汾江路一家星级酒店做销售经理的李灿(化名),则透露了各酒店之间的“中秋之战”,“有人说有月饼的

13、地方就有江湖,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原本为普通时令食品的月饼贵到普通民众都舍不得买,当本应是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系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时,中秋节已经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中秋节了。套用一种比较滥俗的说法,如今的节日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劫日”。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节日传统,则因为变形走样而失去了色彩和生机,甚至变得面目可憎。可实际上,无论是节日食品的“异化”,还是节日传统的式微,都不是中秋节这一个节日遭遇的困境,而是几乎所有传统节日都正在面临的危机。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维系社会交往和国民认同的重要纽

14、带。当“异化”改变了公众对节日的情感认知,蚕食了公众对节日价值的认识,很多传统文化都将无可依附。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中,即便我们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申遗”成功,也不会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关系。资料 6.在研究如何承续和发展传统节日方面,专家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东南大学 A 教授指出,由于普遍缺少传统文化和民俗知识的教育,我们的年节文化符号和功能意义已被很多人所曲解或淡忘,不少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使节日习俗产生了明显的异变。比如,说春节倒贴“福”字为“福到”,说元宵节吃元宵是为“团圆”,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取名为“七巧桥”等,都是由于知识的缺乏而对传统节日事象的妄说。此外,近些年来,西方文化有

15、关“情人节”的话题备受年轻人的青睐,一些商家、学者和媒体也纷纷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不仅把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元素并开始打“中国情人节”的牌子,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学者还把中国的“元宵节”“中秋节”统统都与“情人节”扯上关系,大有一番把中国传统节日“改朝换代”的趋势,不去做“情人”的文章,就不叫过节的倾向。 虽然节日属于民俗,具有多元性、民间普遍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但是在一片大唱“中国的情人节”的声浪中,我们是否想过在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是不可能形成社会推崇的普遍的民间基础的,没有民间基础也就没有节日之说,也就不可能存在“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他

16、认为,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北京师范大学 B 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正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比如北京庙会经常有许多民俗风情出现,有些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外来的东西。2008 年北京春节地坛庙会的标志物鲤鱼旗,就来自日本。在日本,端午节的时候要挂鲤鱼旗,家里有几个小孩就挂几条旗。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节日的新变化”。他说,“我们传统节日的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中国社会科学院 C 研究员以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为例,说明今天各地流行的节庆活动,不少是在各种现实力量的促发下生产或再生产出来的,所以,对于目前的节日现状,不必过于忧虑。传统是被不断发明、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过程,现有的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地来自于过去的某个原点,其中甚至常常融入当代的内容。今天出现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为促成向后世延续的传统增加新的因素。资料 7.经济在增长,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在坚守。韩国的主要节日和中国一样,大多也是植根于农耕时代,但是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20 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