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54151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修改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1徐光平(山东社会科学院 省情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2)摘 要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妥善解决好二者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迁村并居的推进问题、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等。其次要深入研究二者协调推进的环境条件、动力机制和成功模式等。最后要重点探讨二者协调推进的对策措施,以指导实践工作。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城

2、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需不足问题,而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环境问题亟待破解,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工作该如何更好的协调推进,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大事,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一、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都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

3、者之间虽然落脚点不同,但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从地域空间上看,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10DJGZ04)阶段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徐光平,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型城镇化自上而下地将城镇系统延伸到乡村系统之中,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地将村庄整合到城镇体系之内,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共同构筑起我国的新型城乡体系;从人口流动上看,农民工是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主力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而返乡农民工则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从产业基础上,发展现

4、代农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共同的产业基础。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二者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打破城乡界限,尽快实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 “十二五”时期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加速期,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攻坚期,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5、一)迁村并居的推进问题2007 年 3 月,为探索并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民政部下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验方案 ,打算用一到两年时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 。农村社区建设拉开了我国迁村并居的序幕,总的来说,迁村并居是件好事,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减少农村数量,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截止到 2010 年底,我国有二十多个省(市、区)开展了迁村并居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有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冒进”倾向,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顾农民

6、的意愿和利益,强制推行迁村村并居,致使许多农民“被赶上楼” ,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十二五”时期,迁村并居工作还应大力推进,但如何把握推进的力度和速度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二)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问题“十一五”期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政府从土地出让中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据统计,2010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为 29109.94 亿元 ,政府从中获得的纯收益为 15714.34 亿元。对于巨额的土地出让收益该如何分配,2006 年 12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规定,土地出让收入应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

7、城市建设支出、其他支出等。2010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支出为26975.79 亿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 13395.6 亿元,占总支出的 49.7%,城市建设支出为 7531.67 亿元,占总支出的 27.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助农民支出 2248.27 亿元,占总支出的 8.3%(见图 1)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看保 障 房 建 设支 出 1.7%其 他 支 出12.4%农 村 建 设 支出 8.3%城 市 建 设 支出 27.9%成 本 性 支 出49.7%图 1.2010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支出情况出,在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中,城市获得的利益远

8、远高于农村。 “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城镇化的加速,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收益还会持续增加,如何更好的分配这一巨额收益,是关系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最根本、最直接因素。(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生的,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的,在外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年龄轻,未婚率高,受教育年限较长,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务农经历,对农村的乡土感情较浅,吃苦耐劳的能力较差,他们外出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他们是农民,但从他们的身上已看不到我国传统农民的痕迹,他们生活在城市,却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

9、居民,他们是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边缘人” 。目前,这一群体的数量已经超过 1 亿,且数量和规模仍在扩大。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要重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留居城市的就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社会融入问题等。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居城市,农村的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谁来建设新农村又是一大难题。(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

10、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见表 1) ,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国民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可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表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对比公共服务 城镇 农村基础教育三年优质学前教育:具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生均经费较多,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水平较高二至三年学前教育:多数地区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生均经费较少,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医疗

11、:城镇职工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较高养老:城镇职工和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高,且城镇拥有专门的养老机构医疗:大多数农民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养老:部分地区在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农村养老主要靠子女和家庭养老公共卫生拥有条件较好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诊所等,人均卫生费用较高(2008 年为 1862.3 元)拥有乡村卫生室、乡村诊所等,条件相对较差,人均卫生费用较低(2008 年为 454.8 元)就业服务 有专门的就业培训机构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面向农村的就业培训服务还不够完善公共文化 实现了广播电视、信息通讯、互联网全覆盖,拥有条

12、件较好图书馆、 部分地区实现了广播电视、信息通讯、互联网的全覆盖,条件较好的体育馆、博物馆和社区文化站等 村庄拥有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 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设施 部分地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共汽车和通自来水环境保护 拥有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环境监测设施等 大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于随意丢弃和排放状态三、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主要模式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带动作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城镇产业,尤其是一些加工制造业不断向农村转移,有效的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

13、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农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镇,有效的促进了城镇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不矛盾,二者之间可以协调推进。(一)城市辐射带动型城市辐射带动型主要是指在城市郊区或周边地区,通过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自上而下地将城市系统延伸到乡村系统之中。随着在城市周边设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等,城市的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外延伸,城市产业不断向外转移,以及在城市周边地区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带动了城市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城市辐射带动型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比较普

14、遍,在特大城市和一般的大中城市周边都存在,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城周围也比较明显,在有些地区还形成了卫星城镇或组团城镇。(二)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但农业由于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等特点,农业的效益比较低,一向被认为是是弱质产业,再加上我国长期实行的工农业产品不同的定价机制,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以及现代农业的出现,农业生产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化提升,农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效益低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推动型的新农村建设与

15、新型城镇化一般出现在农业基础较好,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山东寿光,正是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化,来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的 。(三)村企一体化引领型所谓村企一体化是指村庄与所属企业合二为一,由一个或几个强有力的能人在村级组织及所属企业中交叉任职,主导支配村级公共权力,运作经营其所属企业,进而推动该村庄及所属企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兼并周边村庄,形成新的更大的村镇。这实际上是一种能人带动型的发展模式,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村集体兴办企业,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第二阶段是企业发展壮大后,由企业引领村庄发展,并逐步兼并改造周边村庄,带领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村企一体化引领型

16、的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一般出现在一些区位条件较好,市场经济活跃的地区,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普遍,如江苏江阴的华西村、山东烟台的南山村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四)资源开发促进型资源开发促进型是指通过对某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根据资源的类型不同,资源开发促进型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又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如煤炭、石油、铁矿等,依靠发展矿产经济,促进当地发展,从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另一种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依靠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当地发展,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资源开发促进型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一般出现在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地区,如黑龙江的大庆,山西的临汾等就是通过开发矿产资源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再如广西的阳朔、江苏的周庄等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对策措施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