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54144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高效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和规划前置条件(一)内涵与基本特征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 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依据农业资源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产业开发和利用原则,有机结合传统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华,进行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的因地制宜与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高效益的协调发展。其特征是:生态资源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产业生产的有效整合与安全高效;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协调。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质就是:“生态循环、经济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二)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

2、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4、 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5、 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6、 台州市和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7、 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8、 台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9、 台州市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10、其他有关专业部门的专项总结和调查报告等(三)规划原则1、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2、坚持农业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3、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4、坚持农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3、5、坚持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布局优化、环境优化的原则。6、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则。(四)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基年期为 2005 年,规划末期年为 2010 年。规划范围涉及全市三区和临海、温岭、玉环、三门、天台、仙居等 6 个县市。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一)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环境条件分析1、人口和生态区位的多样性。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全市现有人口 559.85 万人,人口密度 595 平方公里/人。其中,农业人口 461.54 万人,非农业人口 98.31 万人。陆域范围介于东经 120 17-12156,北纬 2801-2956之间,地势南北西三面环山,

4、南与温州毗邻,有雁荡山脉座落其间;西连金华丽水,有括苍山脉环抱之中;北接宁绍平原,有天台山脉横断阻隔,中部多为丘陵盆地和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东部以沿海平原为主,并与东海相连。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山海优势并存,山地、海洋、岛屿和丘陵、平原、水网具全,优良港湾众多,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综合农业生态区。2、生态气候环境的复杂性。台州因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能充裕,雨水充沛,但降水有效利用率低,不到 17%。境内河流众多,其中,椒江水系是我省八大河流之一,总长 197.7公里,流域面积 6519 平方公里,总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 90.84 亿立方米,地表水多年平均为 89.78 亿立

5、方米。气候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明显,存在地区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三种气候类型。西北山地气候相对寒冷,年降水较多达 3000mm 以上,冬春有明显的逆温存在,宜林木、茶叶、高山蔬菜等作物种植;东南平原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在 18002800mm 之间,是我市主要的粮食和水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区;东部岛屿属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雾多雨少,多大风天,年降水量只有 15001700mm,宜发展海水养殖业和岛屿观光旅游业。3、生态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台州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内陆有种子植物近 150 科、1660 多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 15 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的有 1

6、0 种;滨海或海岛特有植物 80 种。同时,台州又是中国著名的果品基地,有名列世界四大名柚之一的玉环柚和蜚声海内外的黄岩蜜桔,以及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的临海涌泉蜜桔。野生哺乳类 50 多种,鸟类近200 种;爬行类 49 种;两栖动物 21 种;森林昆虫 1558 种;列入国家和浙江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30 多种。畜禽品种中猪牛羊和鸡鸭鹅齐全,其中有不少地方优良品种:如仙居鸡,温岭高峰牛,仙居花猪、泮郎猪、温岭灰鹅等等。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在台州湾捕获鉴定的共有鱼类 200 多种,甲壳类 56 余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甲壳贝类分别为 30 多种和 20 余种。4、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

7、可塑性。台州的旅游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由于雨量适中、气温宜人、山水奇秀、景观众多,加之岸线漫长、港湾众多、岛屿棋布(有500 平方米岛屿 687 个)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目前台州拥有神仙居、天台山、长屿硐天、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众多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以上这些都为台州市打造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台州经济飞速发展。2005 年,台州 GDP 达到 1251.77 亿元,人均 GDP2.2438 万元,财政总收入 147.45 亿元,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104%、

8、99.3%、1.77%,农、工、服三产比例为8.20:52.58:39.22;农业总产值 184.79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87 亿元,牧业 18.27 亿元,分别比 2000 年增长20.6%、37.7%、26.2%,农林牧渔和农服业产值比重为35.64:1.54:9.89:52.04:0.89;农村人均纯收入为 6689 元,比2000 年增加了 2393 元。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是粮食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播种面积和总产由 2000 年的 416.25 万亩、141.40 吨,下降到 2005年的 248.79 万亩,82.48 万吨,分别下降了 59.77%和 58.33%。

9、其中,只有单季稻面积扩大较快,从 2000 年的 31.73 万亩、总产 13.27万吨,增加到 2005 年的 100.94 万亩、总产 40.91 万吨,分别增加318.12%和 308.29%。二是蔬菜上升势头较好,花色品种增多,且向精细化和商品化发展。播种面积和总产由 2000 年的 73.94 万亩、119.72 万吨,增加到 2005 年的 108.33 万亩、179.34 万吨,分别增加 46.51%和 49.80%。三是果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种植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面积和总产由 2000 年的 83.91 万亩、39.13万吨,增加到 98.88 万亩和 107.36

10、 万吨,分别增加 17.84%和174.36%。四是畜牧业总体发展平稳,畜禽产品产量稳中有升。2005年肉类总产量 13.23 万吨,禽蛋总产量 3.79 万吨,分别比 2000 年增长了 9.52%、25.08%,其中生猪饲养仍是我市畜禽业的主要产业,猪肉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 90%左右。五是竹木加工和花卉药材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已被大量开发利用的有银杏、樟树、南方红豆杉、桂花等 30 多种珍稀乔木和近 300 种 5 千多亩用作园林盆景的奇花异草,以及近万亩的铁皮石斛、黄姜等多种名贵中草药材。竹木加工、榨油、医药等产业 2005 年产值超 100 亿元,台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竹木工艺制品、医药

11、生产和出口基地。六是农业机械拥有量进一步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2005 年农机总动力达 165.91 千瓦,比 2000 年增长 28.4%。机耕面积达 153.6 万亩,机械化程度达75%,比 2000 年增长 3 个百分点,耕作、排灌、植保、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3、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和努力下,台州围绕着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相继成立了十大市级农业产业协会和农村科协等组织,建成了台州农业信息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开展了“农技 110”专线电话、网站、电子邮件等服务项目和新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

12、,发展了县(市、区)级以上命名的农业龙头企业 403 家,农民合作社 523 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62 个,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队伍为主体的组织推广实施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4、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规范,农产品食品安全现状有了较大改善。台州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 绿色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5 年蔬菜抽检测合格率为 95.1%,病害猪检测率为 0.07%,瘦肉精检出率为 0.26%,初级水产品检测合格率为 97%。已编制修订各类农业标准 311 项,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6 个,

13、标准化推广和辐射面积达到 102 万亩;建成了 110 个、面积达 116 万亩的绿色农业生产保护区。农产品绿色认证全省领先,目前全市共有 12 只有机食品、48 只绿色食品和 117 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86 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农业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农产品共注册商标 975 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6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 10 个、获浙江农业名牌称号 17 个,获台州名牌产品称号 21 个,规模产地获“中国特产之乡”称号 13 个。以上这些都为做大、做强、做精我市的农业品牌产品,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和技术保证

14、。(三)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分析1、农业资源量偏少,生态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台州目前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长期的开发过度和管护不严,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的人口压力,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效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量偏少,人均占有量仅0.398 亩;且重用轻养,致使耕地蓄水保肥能力降低。全市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 1623M3,低于国际警戒线人均 1700 M3。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各行政区和流域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污水灌溉,以及受厂矿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的影响,众多的农业用地、河道、水井等污染严重。农、林生态系统

15、和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酸雨已覆盖全境。2、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县域之间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台州市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快且更新较慢。同时,西北部三县与东南部各县(市、区)之间农业发展不协调,前慢后快差异日趋明显。而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经济综合管理人才又相对缺少,基层农技人员流失严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台州农业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力。3、生产方式仍较粗放,农村多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台州当前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占主导地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合作社组织不够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品牌

16、市场效益低,转化增值的效率有限。同时,由于受资源浪费严重和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实际情况的困扰,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4、自然灾害连年频发,农业抗灾能力急待进一步加强。台州市是浙江省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的气候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春季低温冷害和冰雹、龙卷风及病虫害等。近年来基础设施虽不断得到改善,抗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遇频发的台风、干旱等强自然灾害时,抗灾能力乃显不足,如 8923、9417、9711、2002 年“森拉克” 、2004 年“云娜”等台风(热带气旋)和 2003 年的夏季干旱,均给台州市带来了重大灾害,造成台州农业损失惨重。尤其是 2004 年 14 号台风(云娜)侵袭期间,大风、暴潮、暴雨同时发生,全市死亡人数 106 人,直接经济损失 127.8 亿元。其中,农田受灾面积达 247.84 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 27.11 亿元。三、台州高效生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