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42580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多媒体资源为语文课添光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教学设计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西固小学 陈英概述:本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与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能激发学生了解西部、探索西部的兴趣,文章 语言优美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教学指导。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教材分析:文章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是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同胞热情招待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

2、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个民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本文特点:(1)层次井然,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写美景,再写人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由景及人,最后用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 衔接 紧密,推进自然。 (2)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 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3)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 处处流露出作者的 赞美之情。选编意图(1)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草原风光余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学

3、情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了“兴趣” 的种子。适时、恰当、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段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五年级学生已养成提前预习,养成了做预习笔记的好习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掌握了比喻、拟人的写法特点,能快速找出并能简单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学生结合多媒体课理解文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感受、鉴赏自然美、语言美的能力。2、理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鼓励学生仿写诗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过

4、程与方法:本节课,以旅游为主线,教师为导游、学生 为游客,通过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 欣赏美景感受人情揭示主题拓展延伸”几个模块 ,以学生为主体,从不角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欣赏美景、感受人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抓注重点句、段,感受草原美景,感受草原人情,激发学生对热爱草原, 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2、 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和人美教学难点:理解、体会“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以

5、旅游为主线,教师(导游)、学生(游客)角色的转变,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游、赏、说、玩、 导、 创的方式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体会蒙 汉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根据教学流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融声音、图画、视频、文字于一体为学生的旅游创设了教学学情境,教师适时的引导并播放课件,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多媒体课件、书本、小组学习伙伴等,在小组学习中还准备了小红旗及展示台,作为小组学习和评价工具。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1、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MTV 形式的歌曲 为 学生 创设

6、 了情景,激 发 学生学 习兴 】A、 思考:歌曲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明确欣 赏时 的任务 】B、指名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 语 言表达能力 】2、 教师导语:那老舍笔下的草原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学习草原这一课。 (板书:草原)过渡语:老师带领大家去内蒙古草原欣赏美丽风光、感受风情,准备出发!(学生兴趣盎然的说“ye!”)二、欣赏美景教师导语:来到了美丽的草原,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老舍先生对草原美丽风光的描绘。1、播放课件(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为 学生 创设 情境、初步感知内容 】A、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描绘草原中的景物。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B、学生 汇报

7、 。(美景:碧草、蓝天、白云、羊群、骏马、小丘。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学生品读,感受美景A、找出描写景物优美的语句品读。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B、写出自己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C、学生交流 汇报。教 师点拨 【突出教 师 的引 导 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 语 言表达能力。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 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千里”可以看出草原的辽阔, “碧 ”可以看出草原的碧 绿,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小丘比作绿毯,把羊群

8、比作白色的大花, “绿”、“白” 体 现了草原的颜色之美。这样的比喻贴切并展现了小丘与羊群的美。小丘是静态的,羊群是动态的, 动静结合,意境很美。 “绣”也展现了老舍先生用词的凝练。 )那些小球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魔仙够了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 勾勒” 军事绘画用语, “渲染” 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 廓,已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清脆,似在流动,富于生机。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斧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出示课件(中

9、国画对比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感受小丘的柔美。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回 忆、品味。这里是大牛和骏马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因此静立不动,都似乎被陶醉了,向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你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一位数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汇报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 (板书:景美)3、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草原教师导语:欣赏着草原的美景,品读着老舍先生的美文,我的心情非常的愉快,我想用一首歌赞美草原。A、教师范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教 师 示范,感染学生,激 发 学生随草原 热爱 与 赞

10、 美之情。 】B、学生 汇报用相机把美景拍下来。 【总结 欣 赏 美景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抒 发 自己的感情 】想起描写草原的诗。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感情的朗读美景段。我想当一名导游把美景介绍给游客。课件播放草原美景动漫视频,小导游结合视频介绍草原美景。过渡语:欣赏了草原美景,我们席地而坐来感受一下草原人情。三、感受人情 1、游戏感受人情 【寓教于 乐 】A、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让 学生明确游 戏规则 】同桌合作分别在感受人情四字中选一个字。老师说 开始,小组举手抢游戏权,提前 举取消该组该轮比赛资格。游戏 中读对、答 对各得一面旗,其他 组补充得当得起一

11、面B、游 戏过程,教师评判并点拨。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教 师 的主 导 作用 】忽然,向北一 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大老来迎接远客,从中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这是主人来到你实力外欢迎远客。(从“几十里 ”可以感受到草原人民 对我们的到来非常的 欢迎。)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住客都 盘腿坐下, 谁都有礼貌,谁都有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同胞的盛情款待。 )饭后,小伙子 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 们表演了民族舞

12、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来到草原,欣赏舞蹈、摔跤,可以唱,可以舞,感受到了快乐。)C、 宣布游戏结果2、在游戏中,通 过品读、交流,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培养学生的 总结 概括能力 】(能歌善舞、热情友好、待客大方、盛情款待。 )3、小结:不错, 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草原的人美。 (板书:人美)四、揭示主题过渡语:来到草原我们欣赏了美景,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款待,可是现在已夕阳西下,此次旅程即将结束,你们愿意离开吗?(学生意味犹尽、异口同声的回答:“不愿意!”)1、 学生交流不愿意离开的理由。教师导语:老舍先生跟我们有同感,有诗句可以见证。2、 学生汇报老舍

13、的诗句。3、 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引 导 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4、 指名学生交流诗句的理解。5、 学生模仿写诗句教师巡视点拨。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句。 【展示学生的作品 】草原 风光好,蒙汉情谊深。欣赏 草原美景,感受草原人情,促 进民族团结。草原 风光回味无穷,同胞盛情款待。7、 小结:与老舍此行,我们感受到草原景美、人美,增进了蒙汉人民的交流,促进了蒙汉两族团结。(板书:民族 团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我们小学生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维护民族团结出一份微薄之力。 【总结 内容升 华 主 题 】过渡

14、语:最后我要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蒙古风情。五、拓展延伸 【拓展知 识 、开拓学生的 视 野,激 发 学生 对 西部的探索之情 】课件出示1、出示蒙古包、服饰及文字说明学生齐读。2、出示饮食文字,学生默读了解。3、出示礼仪,学生齐读(教师点拨,来到草原我们就得入乡随俗,否则 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六、布置作业此次旅行到此结束,请大家返回后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 用一幅画描绘草原美景。2、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此次旅游的过程,题目自拟。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出处处创设情,通过听、说、读、写、玩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有 师生的互动交流、有小组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教学。板书设计 草 原景 美美 民族团结人 美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游戏环节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特别强烈,通过汇报补充的方式,学生们已经能把重点的句子分析理解得很到位。让我感慨的是:只要方法的当,精巧的教学设计和教师有序的课堂组织是能做到高效课堂的。草原教学设计姓名: 陈 英单位: 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西固小学时间: 2012 年 8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