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74527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字数:2535来源:教学与管理( 中学版) 2012 年 10 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提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命题,我们不认真考究其错误所在,而是急于展开下一步的工作研究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要怎么样回归等问题,这就难免会使教育领域内产生一系列的争议与问

2、题,进而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说的缘起与争议“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为何不确切?这得从“生活世界”说起。“生活世界”最初是由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来的。近代以来欧洲科学领域内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盛行,使得科学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生存和生活意义等方面的关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并且呼吁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就胡塞尔“生活世界”来说,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具体的客观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的主观生活世界1。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以一种哲学术语的形式提出的。就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来说,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哲学领

3、域的东西不能随便移植到教育领域,但是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看待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哲学中所讨论的很多问题,比如真理问题、理性问题、知识问题、实在问题、方法论问题等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人主要是指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之中、受传统影响并且作用于传统的人。哲学上是这样,教育领域也如此。教育中所讨论、所研究的一切问题,同样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教育使特定社会中的人幸福、快乐,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针对我国教育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正因为如此,一些人针对我国教育领域内出现的一些问

4、题结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说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其出发点是反对过去的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是为了把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对人性的关怀。虽然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哲学问题终究是哲学问题,我们不能把它与教育问题混淆起来。教育领域内出现的很多问题可以借鉴哲学中类似的做法却不可以简单照搬移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提出后不久就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主要是围绕教育要不要回归生活世界、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要怎么样回归等问题展开。针对“教育要不要回归生活世界”的讨论,很大一

5、部分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有。其实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没有脱离过生活,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坚持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那得有一个大前提:原有教育脱离了生活世界。然而原有教育真的脱离了生活世界吗?它是怎么样脱离的?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精髓,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这有错吗?这脱离了生活世界吗?难道说这些知识与生活无关,它们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脱离生活世界?也有论者认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但是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称作

6、是“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呢?并且仅为了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我们就提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说法,这是不是太笼统了?是不是会产生很多歧义2?在接受知识动态发展观点的同时,应该承认知识存在固有的系统性和相对稳定的逻辑性,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甚至是要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所运用的实用知识不同,一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可能存在着很难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问题,然而这些知识又是必需的,这类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打基础,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可能会存在着“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情况。然而两类知识不能

7、说孰轻孰重,它们都很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也是没错的。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思想的指导下,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有学者辩解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针对教育脱离生活而提出来的,提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为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我们不能片面肤浅地看问题,应该追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深层意蕴。然而若是为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那我们为何不直接说“加强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何要用一个歧义丛生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来代替呢?是为了追逐时髦,还是纯属是在玩弄辞藻?一国的教育是不能随便模仿他国的,因为只能模仿到表面的东西,绝不能模仿到内部精神。我们为

8、什么要把西方哲学术语中的“回归生活世界”挪用到我国教育领域呢?这样的提法歧义丛生,使教育实践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各国教育都有一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的发展得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来展开,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提出的劳教结合、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教育方针政策就是针对已有教育中的问题与缺陷而提出来的,这样的提法同样是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这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基本途径。我们为何弃之而不用能3?二、“生活世界”不可以回归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人的整体远在任何能设想的客观化的事物之外。人的存在可谓是敞开的。人总是超过了他对自己所知或所能知的一切。”1确实,个体生命成长的复

9、杂性远在我们的认识之上,然而人的复杂性又源于其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值得强调的是,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非“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不能够回归的。显而易见,从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说并提倡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至今,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胡塞尔“科学返回生活世界”说的深层含义并不是实现由科学向生活的完完全全的跨越,而是为了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为了实现科学对人的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育处于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一方面,教育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已有的科学知识

10、、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教育也不能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在教育中要适当引入生活中的东西。正因为教育处于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并且与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无需“回归” ,也不能“回归” 。再者,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适性、规律性的东西,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说是脱离了“生活世界” ,无脱离也就无“回归”之说。生活世界是不可能脱离的,就教育领域来说,现实中存在着教育的工具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的难繁偏旧等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教育脱离了生活世界,而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没有能作出相应的、及时的反应与调整而出现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

11、因素,绝非依赖于一句具有歧义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口号。科学知识是从生活中经过抽象总结而得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它是一种精华,故也就少了生活的丰富性。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究竟要怎么样回归?把生活中的东西引入课堂就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吗?经过加工处理和抽象之后作为课程的“生活世界”是按照科学规律制造出来的“生活世界” ,它与原初的“生活世界”肯定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东西只能说是教育与生活相联系而不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由此我们同样可以看出“生活世界”是无法回归的。教育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教育是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具有逻辑

12、性、学术性等特点,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但是绝不能等同于生活。在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从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人们一边从事生产劳动一边进行教育。后来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到现在为止又经历了几千年,这难道不是人类的一种进步、教育的一种进步?好不容易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难道现在我们又要把它们混在一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意虽然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也不是否定科学知识的教学,但是该提法确实存在着很多歧义,尤其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教育世界有教育世界的特征,生活世界亦有其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得置身于教育世界中来研究,不是简单的回归就能解决的,教育也不可能回归到“生

13、活世界”中。“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不确切性注定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会问题百出,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比较典型的有“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 “教育回归未来生活世界”和“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 。1.“ 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又必须通过教育,因而人们在教育中便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这本没有什么异议,然而在一些教育中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造成了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甚至还产生了以死记硬背、机械灌输为主的教学。由此一些人便提出这样的教育脱离了人、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教育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 ,要充分地关注

14、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然而,虽然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绝不能等同起来,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不能把二者混淆了,更不能想当然地从一个“世界”跨到另外一个“世界” 。生活世界的主体是人们,教学世界的主体是师生;生活世界是目的世界,教学世界是工具世界;生活世界依赖生活资料,教学世界依赖教学资料;生活世界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学世界以理性认识为主。教育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是一种进步,怎么能随便回归呢?严格地说教育一直都没有脱离过现实生活世界,更何来的回归呢?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而是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利用生活来教育4。在“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思

15、想的指导下,很大一部分教育实践者将教育引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将教育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由散漫,心思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上,一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很少,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倡导者认为“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注重学生感悟、实践和体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进行学习,是现代教育所应该提倡的。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没错,但是“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提法使很多人误认为原来注重知识的教育是错误的,应该注重现实生活和日常生活,使教育联系生活、为生活服务,从而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轻视知识教育。针对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对现实生活关注不够,我们应该

16、加强二者的联系,而不是提出“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 “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争议和问题。2.“ 教育回归未来生活世界”很多人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到人的过去、当下,还要关注到人的未来。跟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差不多,很多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未来的生活世界,通过教育为学生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现今的高考制度使得人们认为教育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只有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和考试,才能够在将来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才能够生活得更好,所以教育应该回归到未来生活世界。确实教育应该关注未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提出“教育回归未来生活世界”的说法。人是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过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要关注未来,树立一定的目标,并且为之而奋斗。但是人不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最现实的是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是当下。追求未来幸福,对未来幸福的迷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当下生活的忽视。 “教育回归未来生活世界”的说法过分关注未来,这使得学生成了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