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26610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指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准确安装闭式引流及其装置。2.患者取半卧位,水封瓶应置于患者胸部水平 60-100CM 处。3.保持引流通畅,注意水柱波动(正常在 4-6CM),波动过高,可能肺不张;无波动则示引流不畅或肺已复张。定时挤压胸管,如有阻塞,可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4.预防感染。定时更换引流瓶,严守无菌操作规程,鼓励患者作咳嗽。深呼吸运动。5.搬动患者时要双重夹管,保持密封系统。6.记录引流量及性状。7.48 小时后,若肺已复张,24 小时内引流液少于 50ML,脓液少于 10ML,X 线胸片示肺完全复张,即可拔管。8.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气胸和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

2、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常见护理问题包括:疼痛;清理呼吸道低效;有感染的危险;有引流不畅的可能;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一、疼痛相关因素:1 胸壁伤口。2 引流管放置的位置。主要表现:1 病人诉引流管处伤口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2 呼吸浅快。3 病人不愿咳嗽排痰,听诊双肺可闻及痰鸣音。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缓解和消失。护理措施:1 告诉病人有关密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2 病人咳嗽排痰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导致疼痛。3 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提供医师拔管

3、指征,以尽早拔管。4 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在排痰前给予止痛药物。重点评价:1 病人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2 控制疼痛的措施有效与否。二、清理呼吸道低效相关因素:1 胸腔闭式引流插管,不利咳痰。2 因疼痛而不愿咳痰。主要表现:1 呼吸浅快。2 喉头可闻及痰鸣音。3 可出现紫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可致窒息。护理目标:1 教会并协助病人排痰。2 呼吸道通畅,听诊无痰鸣音。护理措施:1 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可扶坐起拍背,咳痰时协助轻提引流管,以免管道摩擦引起疼痛,致咳痰无效。2 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3 病人咳嗽排痰前适当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增加咳痰的效果。4 每班仔细听肺呼吸音,发现异常

4、,及时处理。5 必要时鼻导管吸痰和支气管纤维镜下吸痰。重点评价:1 双肺听诊是否清晰。2 病人是否能正确掌握咳嗽排痰的方法。3 病人是否了解咳嗽排痰的重要性。三、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1 与胸壁切口有关。2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3 病人家属无菌知识缺乏,与护士向其家属交待不清有关。主要表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插管周围红肿,引流管内可有脓性液体流出。护理目标:1 无因引流装置处理不当而发生的逆行性感染。2 插管局部无感染发生。护理措施:1 向家属传授引流装置的管理知识,如不要自行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要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引流瓶是无菌瓶,不可用生水冲洗等等。2 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

5、药。3 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4 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5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和颜色。重点评价:1 引流液性质有否异常。2 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四、有引流不畅的可能相关因素:1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2 引流管口堵塞。3 引流管位置放置不当或粗细不适当。主要表现: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弱,挤压有阻力感,引流液体突然减少,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等。护理目标:保证胸腔引流的有效功能。护理措施:1 观察引流情况,每 2 小时 1 次,将插管与皮肤接触处做好标记,观察是否有引流管脱出。2 每 2 小时挤压胸腔引流管 1 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

6、再轻轻慢慢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免发生倒吸引流瓶中液体。3 发现有引流液突然减少,要查找原因,将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嘱病人变换体位,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4 仔细听双肺呼吸音, ,将两侧进行对照,发现患者呼吸音极低,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5 必要时遵医嘱带管照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胸膜腔积液。重点评价:1 复查胸片了解是否有引流液潴留。2 病人自觉症状是否与引流不畅有关。五、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相关因素:1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2 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主要表现:1 进行性呼吸困难。2 皮下广泛气肿,插管周围可扪及捻发感。3 患侧呼吸音减弱。护理目标:

7、1 病人及家属能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求。2 无因引流装置管理不当所致的气胸发生。护理措施:1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的方法。2 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 2cm 以上。3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 2 小时 1 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4 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5 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6 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并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重点评价:1 引流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各接口及引流瓶中液体是否符合要求。2

8、 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有否得到改善。3 皮下气肿、捻发感减轻或消失与否。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护士网 http:/ 详细出处参考: http:/ 4-6 厘米为宜,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及水量)。(2)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加闭引流管。(3)消毒引流管连接口,并与负压引流筒或者水封瓶连接。(4)观察引流是否通畅。(5)将引流瓶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 60-100 厘米。(6)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患者反应。3.指导患者:(1)嘱患者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闭状态。(2)拔除引流管前嘱患者深吸气,然后摒住,以免拔出引流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者疼痛及造成气胸。(三)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3. 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4. 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作好记录。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5. 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7.拔除引流管后 24 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