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60261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荣八耻”的哲学诠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整统一的。我们不仅要从微观上,领会其中每一对基本要素的丰富内涵;而且,要从宏观上,把握“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本文试从宏观视角,谈点个人学习领会。(一)“八荣八耻”的哲学统摄所谓哲学统摄,说的是:“八荣八耻”可以用一个哲学命题囊括起来,统而摄之。为使抽象的问题显得更直观,试加以图解。这张图,运用归纳法,对“八荣八耻”逐步归纳到哲学层面。下面对这张图略加解释。第一层:“八荣八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侧面,八对矛盾,八个基本要素。第二层:把八个基本要素归纳为四个,其中一、三、四容易理解。这里解释一下第二项,即“能否自我实现”

2、。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否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荣与耻的依据。以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祖国,乃至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为荣,以坐享其成,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虚度时光为耻,我国古往今来先进人士无不用这样的荣辱观来自勉。第三层:把四项归纳为两项。无论是“如何待人接物”,也无论是“如何对待祖国和人民”,以及其他方面的“如何对待”,都可以归纳为“自我与它者”的关系问题。“它者”的涵义是指“自我”以外的一切。能否“自我主宰”,和“能否自我实现”,这两项可以归结为一个“自我”,即属于自我思想道德境界高低问题。第四层:在这里,运用了概念的转化,把两项内容转化成为一个哲学命题。“自我”转化为“主

3、体”,“自我与它者”转化为“主体与客体”。“主体”,是哲学范畴(基本概念),它的外延比“自我”宽;它不仅仅指人,也可以指集体、社会、国家、人类,等等,凡属有自主能动性的,能动作用于客体的,都可以用“主体”来表征。而“客体”范畴(基本概念)指的是: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一切。主体与客体这一对范畴,具有相对性, 二者可以互转化。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客体,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主体。由此看来,对“八荣八耻”的逐步归纳,最后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八荣八耻”,说到底,就是要以这个命题来把握;“八荣八耻”问题,乃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中在思想道德伦理方面对主体两种相反的评

4、价。在实际生活中,荣与耻有真伪问题。有的人造假,虚报成绩,骗取荣誉;有的企业,贿赂上级领导,花钱买到荣誉,等等,虚假的“光荣”,远不是个别现象。另一方面,有的人,有的单位,鹤立鸡群,成绩斐然,却受不到应有的表彰。有些人出于卑鄙动机,给别人造谣,或歪曲事实,搞臭对方,甚至制造冤案。这种现象,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可谓登峰造极,几十万、几百万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被诬为“牛鬼蛇神”,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至今都会记忆犹新。凡此种种,说明:荣与耻具有相对性,现实中各有其真伪之别。因此,人们在荣与耻问题上,应力求其真,不宜随声附和。在这个问题上,如同在其他领域一样,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公平正义极为重要

5、。(二)、“八荣八耻”的实质什么叫荣?什么叫耻?荣,光荣,就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主体有突出贡献,客体回馈给主体的思想道德伦理方面的赞誉。反之,耻,耻辱,则是在思想道德伦理方面客体回馈给主体的否定性评价。荣或耻,各有其前提和基础。凡是光荣,都是从真善美中生成的;凡是耻辱,都是假恶丑的必然归趋。只有明是非、别善恶、识美丑,立足于真善美,才可能赢得荣誉;反之,沉迷于假恶丑,则必然获得耻辱。荣与耻,既有质的区别,又有量的差异。一方面,荣与耻,二者泾渭分明;另一方面荣或耻,各有其程度上的差异,有大荣小荣和大耻小耻之分,多数场合下,平平常常、居于中游的主体,无所谓荣辱。一个人,

6、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都应趋荣避辱,力争最大光荣,力避即使最小的耻辱。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中,主体居于主导地位。事在人为,是荣是耻,完全取决于主体在思想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取向,在于如何践履。在荣与耻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二者是互相渗透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司马迁受腐刑,蒙受耻辱,他忍辱负重地撰写史记,这部辉煌著作,使他赢得千古美名。汪精卫曾是“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英雄,后来由于他实行“曲线救国”投靠日寇,而成为大汉奸。这两个例子说明,荣与耻可以互相转化,关键在主体如何选择。荣或辱,属于思想道德伦理价值选择问题,这是精神现象,却不是在纯粹精神领域中形成的。相反

7、,只有通过实践,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的荣或耻才能彰显出来。由此可见,“八荣八耻”的实质,可以归结为荣与耻的实质,荣与耻的实质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在“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中,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标准上的主体两种相反的选择、客体对主体两种相反的评价。这其中,主体占有突出的地位。昂扬主体意识,唤起主体的高度思想道德伦理自觉,是领悟“八荣八耻”实质的关键所在。(三)、“八荣八耻”论断的理论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这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八荣八耻”运用抽象法,从八个方面来揭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即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涵,这是前人所未讲过的,无疑

8、是理论创新。第二,“八荣八耻”中的每一方面,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八荣八耻”,便是八对荣与耻的对立统一。这是运用辩证法的思想结晶,属于辩证思维的重大成果。第三,“八荣八耻”中的每一项,如何排列顺序,是个难题。其中把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态度放在前一、二位,突出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情操的首要地位,其后则按每个项目应有的地位前后依次排列精当,顺理成章,逻辑性强。第四,从表述形式看,“八荣八耻”采用排比方法,以八对排比加以揭示。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语言形式,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这种深入而浅出的表述形式对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五,把“八荣八耻”概括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准

9、确性。其中既承继了我国传统的荣辱观,又加进了共产党人的荣辱观因素,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应有的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六,有人提出疑问: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包括其他内容,例如在怎样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也有荣与耻的问题,等等,只提“八荣八耻”是否还不够全面?笔者的答复是:其一,“八荣八耻”是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而抽象法本身有“抽”必有“撇”。在“八荣八耻”中,抽取八个方面,撇开其他某些方面,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合理的、科学的,无可置疑。其二,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八荣八耻”之所以把它撇开,是因为近年来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变化。况且,党和政府在有关生态环境问题上所采取的

10、许多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正逐步深入人心。因此,“八荣八耻”中就把在对待生态环境方面的荣与耻问题撇开了。撇开不等于否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说:“八荣八耻”的论断是科学的,属于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它是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理论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四)、宣扬“八荣八耻”的深远意义“八荣八耻”的理论创新,来自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重大成果。我们借鉴、吸收了西方文明中的积极因素,诸如尊重个人权利,重视自由、民主、平等,实行法制,等等,我国在社会进步方面,也取得显著成

11、绩。与此同时,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诸如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也在我国滋长漫延开来。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呈现出明显的滑坡,在某些方面甚至很是严重。许多人唯利是图,把正义、公理、良心抛在脑后,许多企业、公司造假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由于互相之间的不良影响,造成社会心理扭曲,社会风气恶化。在滚滚红尘中,寡廉鲜耻者大有人在,以耻为荣者不乏其人党和政府充分了解这种情况,一直在不断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的提出,旨在进一步从荣辱观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活动恰似一场及时雨,人们的心田急需它的灌溉。不过,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宣扬“

12、八荣八耻”开展全党全民思想道德伦理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收到显效的。这是因为,按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的条件下,我们不能指望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在短期内焕然一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之所以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就是着眼于长远;只有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才可望有根本改观。古人说:“教子婴孩。”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才会更有成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教育,应该延伸到婴幼儿阶段。让孩子从小就初知荣辱,这对培养一代新人有重要意义。“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工作,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特点,有其深远的意义。这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要狠抓,今后要长抓。这将是一场全民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升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界、文艺界和新闻界,应当自觉地承担起更大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