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5994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琴的发展及其意义系别:文化与传播系 班别:公关 1041 姓名:吴敏瑞 学号:100903404117摘 要:古琴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及文人骚客无不对古琴偏爱有加。古琴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其诞生之日起,许多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便相继而生。发音细腻含蓄、回旋往复、平和沉稳的古琴,除了供人消遣娱乐之外,更多的是身份和地位的标识。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正宗、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古琴的发展意义非凡:充分展现古代有识之士的道德情操和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古琴在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人民的不同生活状况;古琴在当代的发展,可以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把中华文明完美的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关键词:古琴;发展;文化:意义古琴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乐器,原名为“琴” , “古琴”是现代人的称法。现代人之所以称之为“古琴” ,是因为在古琴产生之后,有很多的其他乐器也以“琴”字冠名(如胡琴、扬琴、马头琴以及钢琴等) ,为了严肃它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正宗地位,现在人才把它称之为“古琴” 。 1 古琴虽然在古代很受社会人士的重视,但是在当代,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人们对古琴的了解却显得极为有限,对古琴复兴的意义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古琴发展的不同阶段论析古琴发展背后蕴藏的社会意义。一、古琴的构造与发展古琴,又名瑶琴、七弦琴

3、,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最初的琴只有五根琴弦,故称五弦琴。汉魏时期,是古琴曲创作的鼎盛时期,古琴在此时期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古琴的形制也基本稳定,后代所用的古琴皆以此为本。关于古琴的诞生,古有“伏羲制琴” 、 “神农制琴” 、 “舜作五弦琴”的传说,虽不能全信,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古琴的历史的确十分悠久。 2古琴一般长约 120 公分,宽约 20 公分,面板多为平面。古琴除了常听到的七弦十三徽 之 外 , 还有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琴弦和琴脚等主要部分构成, 3结构复杂,想要准确的把握古琴的每个发音,没有一两年的功夫很难下得来。正是由于古琴操2作起来相当麻烦,所以无论在古代还

4、是在当代,古琴都很难得以普及。除了古琴的结构复杂以外,琴曲的记录也相当麻烦。故从古琴产生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琴曲全靠口传心授,琴曲传播速度极为缓慢。随着汉魏时期琴曲创作鼎盛时期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琴曲的记录和传播,琴曲的记录也慢慢的得到发展,由此创造了最初的文字谱记谱方式。后来隋唐一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继到来,文艺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种较文字谱更为简化、方便的记谱方式减字谱应运而生。减字谱出现以后,后代的记谱方式多采用其作为古琴的记谱方式。古琴结构和记谱方式的复杂性决定古琴的指法和演奏方式也必定复杂化。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按弦主要调整音色的差异,按弦技

5、法会对按弦的力度造成影响。右手的弹弦主要是调控古琴发音的振幅和强弱。右手弹弦的变化较大,弹弦时亦有手指与手指之别和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 4古琴演奏指法如此的复杂,这就要求习琴者拥有超凡的毅力和良好的手指协调能力。这对古代小农经济中以吃住为主要追求的社会下层人民来说,用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无用”的音乐,还不如到自个田地里多除几根草,多杀几条虫来得实在。古琴的结构、记谱和演奏方式的复杂性,严重的影响了古琴这一古老乐器的普及。新中国建国以来,弹拨类乐器(包括古琴)虽然得到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改革,在发音和性能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古琴的一些局限是伴随着古琴的诞生而产生的,所以古琴的

6、某些局限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决。二、古琴中的中华文化从奴隶社会周代的建立开始,奴隶主就创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以维护其自身在奴隶社会的统治地位。 “礼乐”中的“礼”用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制度。 5 “礼乐”中的“乐”并不是一种独立于“礼”的纯粹音乐,它只作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礼制的附庸而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3音乐的演奏和使用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礼乐制度的实施,大大的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西周后期,随着礼乐制度逐渐丧失它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政治作用,整个华夏战乱不断,西周最终土崩瓦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公旦(即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礼乐制度的瓦解,并没有使音乐从此走向

7、衰落。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思想文化领域却是百花齐放,繁荣异常。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有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荀子的墨家以及韩非子的法家。虽然这些流派的思想各有千秋,难成一统,但这些流派的创始人都十分热衷于音乐,尤其热衷于用古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名人为古琴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古代,弹琴(古琴) 、弈棋(多指围棋) 、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6而琴棋书画中,又以琴为尊。古琴除了用于消遣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古琴还是历代士大夫和文人骚客们身份的标志。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古琴代表着和谐理性、载道养身,倡导人

8、们积极入世,偏重伦理。因古琴的韵蕴、意境与儒家所倡导的思想大体一致,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古琴一直伴随着儒家文化走到今天。尽管古琴的演奏难度很大,但自我们最熟悉的孔子之后,却相继出现了众多的古琴演奏高手。古琴曲一般以一定的社会现实为基础进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创作者生活的社会坏境。下面以人们熟悉的古琴名曲广陵散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广陵散全曲气势恢弘,结构庞大,它所描绘的是战国时期,聂政为韩国大臣严仲子而刺杀韩国宰相的壮烈故事,体现了在战乱时期,人们原为知己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古琴自奴隶社会开始,就与我国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琴中所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几个会演奏古琴的历史名人和几首流芳千

9、古的古琴名曲这么简单,它更多的寄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和认同。4古琴,牵动着多少文人雅士的情绪、拨动着多少名人骚客的心弦。古琴中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意境深远。三、古琴所蕴含的意义在现代,人们经常把古筝误认为是古琴,琴、筝不分,对古琴的了解知之甚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古琴自身演奏方式复杂,会演奏古琴的人屈指可数所致;另一方面,古琴在现代社会露脸的机会亦是少得可怜,人们对古琴的了解,仅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穿插的个把几个镜头的描述,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古琴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意义重大。以下结合我的一些思考,从三方面概述古琴发展的重大意义。其一,在古代,古琴往往与士大夫

10、和有识之士挂钩,古琴作为他们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古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科目,古琴的教学往往与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谐理性连在一块。在古代,以琴会友亦多受士大夫以上阶层所青睐。古琴作为士大夫之族的专好,一方面可以作为其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历代文化名人都推崇古琴,喜欢借助古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古琴与文化名人的结合,便产生了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古琴文化,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二,古琴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反应了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这

11、对历史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下面主要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进行阐述。古琴在被发明的时候只有五根琴弦,象征着五行(金、木、水、火、土) ,反应了在科技落后,思想还不成熟的农耕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恐惧。春秋战国,国家动荡不安,古琴曲的创作主要表达怀才不遇,知己难求的窘境,如孔子、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汉魏时期,民族融合很快,此时古琴往往与其他乐器(如筝、笙、琵琶)等合奏,是为“相和大曲” 。 7清末民初,由于古琴自身的局限性,加上社会的动荡,古琴渐渐走向衰落。古琴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这对历史研究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其三,古琴在现代的复兴,可以推动中国优

12、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把中国优秀的文化完美的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汉语在世界掀起了一层有一层的浪潮,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中国热。古琴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必须要加入古琴这一重5要要素。去掉古琴中的等级观念和礼教束缚,让古琴真正成为人们消遣娱乐、陶冶情操的方式。从古至今,古琴流传着众多感人的故事,人文色彩浓厚,故而,2004 年,美国卫星上天时,特别载着中国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乐音环宇绕行。 8 虽然古琴在古代很受欢迎,然而于当代,古琴却逐渐被人们忘却。古琴要想在当代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大气力进行全面改革。假如古琴仍然故步自封,讳疾忌医,迟早都会被现代世界音乐所淘汰。参考文献:1李昆丽中国民族器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 34 页.2 http:/ 36 页.4 http:/ http:/ .6 http:/ 35 页.8李昆丽中国民族器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 3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