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3221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资料)婚姻家庭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婚姻家庭是(D)A自始存在的 B永恒不变的 C基于人类自身主观需要而产生的 D姻家庭法律关系的形成是基于(C)A、两性的结合 B血缘联系 C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 D为法律调整对象的婚姻家庭是(A)A狭义上的婚姻家庭B,广义上的婚姻家庭C有时是狭义上的婚姻家庭,有时是广义上的婚姻家庭 D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中强调(D)A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B客体的特定性 C内容的丰富性 D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B)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 D类社会因而根本不同于动物的生物群体。(D)A人类固有的性本能 B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 C血缘联系D姻家庭制度的

2、核心内容是(C)A夫妻财产制 B收养制度C婚姻家庭法律制度D格斯曾说:“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委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这里说的文明时代是指(A)A私有制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B)A马克思B恩格斯 C摩尔根D婚制的高级形式是(B)A血缘群婚B普那路亚群婚 C杂婚 D人类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社会形式的演进过程中,被认为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是(C)A,普那路亚群婚 B交换婚 C对偶婚 D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说法错误的是(C)A婚姻家庭领域里的旧制度、旧思想的残余影响,

3、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 B婚姻自由的实现程度还受到来自社会条件的制约 C在婚姻家庭领域,男女两性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已经实现D国古代的婚姻家庭法有自身的特点,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始见于(C)A,律B令 C,礼 D姻离异方面的“七出 ”和“三不去 ”,以及纳妾、立嫡、宗祧继承、亲属的服制等都是发端于(B)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制时代C封建制时代 D国与婚姻家庭有关的成文法始于(B)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两汉时期 D中国封建时代前期户婚立法之大成的是(C)A 法经B北齐婚户律C 唐律 户婚D隋开皇律于家父权即家长权的规定,最初载于(A)A 十二铜表法B 查士丁尼法典C 法学阶梯D 学说汇纂“神

4、作之合者,人不得而离之”一语出自(B)A 旧约全书B 马太福音C但普里安法典D 法学阶梯国民法近代化的最初尝试是(A)清民律草案民律亲属编草案C1926 年制定民律草案亲属法草案国后第一部婚姻法的立法依据是(C)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苏区的立法经验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大清民律草案不同的时代和国家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的名称不尽相同,在古代罗马私法中称其为(D)A婚姻法B家庭法 C婚姻家庭法 D姻家庭法调整的对象是(B)A婚姻家庭 B婚姻家庭关系C婚姻家庭法律关系D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C)A婚姻关系 B家庭关系C人身关系 D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

5、质而言是(B)A程序法 B身份法C公法 D某老家山东,已婚,因长期在一人在京,倍感孤单、寂寞。2003年 7 月开始与单位赵某(不以夫妻名义)同居,其行为是婚姻家庭法所禁止的(D)A重婚B事实婚姻 C家庭暴力 D历史上看,我国古代的婚姻家庭礼制、法制的基础是(C)A皇帝诏令 B封建刑律 C宗法伦理 D我国婚姻家庭法律领域里,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表现为(C)A基本一致 B基本不一致 C完全一致 D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立法基础是(D)A民事习惯 B国家政策 C 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 D姻家庭法与诉讼法的关系是(C)A公法与私法的关系 B子法与母法的关系 C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D列关于婚姻家庭法的渊源中

6、,位阶最高的是(A)A 未成年保护法B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C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D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代婚姻制度和古代婚姻制度的根本分野是(B)A是否实行一夫一妻制 B婚姻是否自由 C男女平等的程度 D于我国的人口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是(D)A控制人口素质B少生、优生 C适当的晚婚、晚育 D控制人口数量、列关于计划生育说法正确的是(D)A国家要求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严禁第二胎生育 B少数民族地区无须实行计划生育C落实计划生育措施,是女方的义务 D对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实行计划生育 B

7、提高人口素质 C维护和发展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D胡的父亲老胡与陈某商定,陈某免去老胡以前所欠累计 7 万元的债务,老胡将小胡嫁给陈某,并已经将婚姻登记手续办妥。其行为是一(C)A合法结婚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C买卖婚姻 D“亲,村也,言相隐衬也。 ”一语出自( A)A 释名释亲属B 说文C 唐律疏义D 尚书尧典“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一语出自(B)A 释名释亲属B 礼记曲礼C 唐律疏义D 尚书 尧典代惟一的实体性亲属组织是(D)A以共同经济为纽带的家庭B以血缘联系的家庭C以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家庭 D列关于亲属说法正确的是(C)A亲属关系即亲属法律关系B亲属即家属 C家庭成员间不仅有亲属关

8、系D婚姻是亲属之流,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的依据是(D)A亲系 B行辈C亲属关系的远近D亲属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近亲属是(A)A配偶 B自然血亲 C拟制血亲 D然血亲形成的客观依据是(C)A婚姻B法律规定 C血缘联系 D国古代的亲属制度发达很早,借助其而形成的当时最重要的上层建筑是(A)A宗法等级制度 B婚姻家庭法 C民律 D亲是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不包括(A)A配偶B血亲的配偶 C配偶的血亲 D国亲属关系中的连襟属于(C)A血亲的配偶 B配偶的血亲C配偶的血亲的配偶D杨弟弟的妻子是老杨的(A)A血亲的配偶 B配偶的血亲C配偶的血亲的配偶D,杨妻子的弟弟是老杨的(B)A血亲的配偶 B

9、配偶的血亲C配偶的血亲的配偶D杨弟弟的妻子的哥哥是老杨的(D)A血亲的配偶 B配偶的血亲 C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D媳与公、婆是(D)A旁系血亲B直系血亲 C旁系姻亲 D父母与养子女是(B)A旁系血亲B直系血亲 C旁系姻亲 D据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老杨的舅舅的孙子与老杨的儿子是(A)A六亲等旁系血亲 B六亲等旁系姻亲C三亲等旁系血亲D据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老杨的舅舅的孙子与老杨是(B)A五亲等旁系血亲B三亲等旁系血亲C三亲等直系血亲D据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刘某的丈夫的弟弟的妻子与刘某是(A)A一亲等旁系姻亲 B二亲等旁系姻亲C。一亲等直系姻亲D据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刘某的丈夫的弟弟的妻子与刘某是(

10、B)亲等旁系姻亲C一亲等直系姻亲D中国古代丧服制度,己身为族伯叔父母丧为(C)A斩衰B齐衰 C绸麻 D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的起点是(B)A订婚 B婚姻成立C婚姻的存续 D论是有关婚姻成立的要件的规定,还是有关婚姻无效或撤销的规定,其立法宗旨均是(D)A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B保护婚姻自由 C维护和睦的家庭关系 D来是将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称为(D)A结婚条件B必备条件 C公益要件 D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结婚方式是(C)A互易婚五劳役婚 C聘娶婚 D洲中世纪最主要的结婚方式是(C)A,罗马法的万民婚五罗马法的市民婚 C寺院法的宗教婚 D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到资本主义婚姻

11、家庭制度过渡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B)A共食婚制 B民事婚制 C共诺婚制 D结婚方式上,首先首先采用选择民事婚制度的是(D)A日本B尼德兰 C法国D国现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开始施行的日期是(B)A2001年 4 月 28 日 B2001年 10 月 1 日 C2003年 4 月 28 日 D2003年 10 月 1 前我国婚姻法将其作为婚姻可撤销的原因仅是(C)A意思表示重大瑕疵 B因胁迫而结婚 C意思表示不真实而结婚 D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C)A18 周岁 B20周岁 C22 周岁 D“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载于(A)A 周礼地官媒氏B 孔子家语C唐开元令 D 查士丁

12、尼法典照当代各国有关法定婚龄的立法例,男子法定婚龄最高的是(B)A罗马尼亚B叙利亚 C保加利亚D5 岁的刘朋刚满周岁时就被其父好友陈亮收养,偶然的机会与生父之妹 23 周岁的女儿丽丽相识而一见钟情。依我国现行婚姻法,刘朋与丽丽(B)A可以结婚 B不能结婚 C能否结婚从习惯 D国婚姻法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就其实际意义而言主要是禁止(C)A 包办婚 B胁迫婚 C中表婚D列关于我国政策法律中对婚约的态度说法正确的是(B)A订婚的最低年龄,男为 19岁,女为 17 岁 B当事人可以自行订立婚约C婚约一经签定则具有法律效力 D婚登记的中心环节是(B)A申请B审查 C登记 D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是(B)A订婚 B结婚登记 C举行结婚仪式D列情况下,依法可以结婚的是(D)A小王现龄 20 虚岁B张某已婚,但与妻子分居多年 C小陈的父亲与小肖的母亲是兄妹D某与陈某(无血缘关系)均出生于 1976年 5 月 1 日,两人从1995 年 10 月 1 日开始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后因感情不和而纷争不断,但又因财产问题而协议离婚不成,遂于2001 年 9 月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婚姻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