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318265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步体验阅读”方法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的整体概述(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和智慧,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只有搞好了阅读教学,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只有小学生具备

2、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也才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但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学生阅读习惯差,读中无收获。调查显示,我校约有 97%的学生阅读过程中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这种现状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只流于形式或浅尝辄止,收获甚微。2、教师阅读教学模式化,效率低。我们所了解到的传统的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体验学习,不注重学生对语感、情感、美感的感悟、积淀、交流以及再创作,教学

3、程序模式化,一般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扫除“拦路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个环节,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三个环节,领会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处理练习题。这样的阅读教学,遮蔽了阅读的本质, ,事倍功半,致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鉴于以上种种,我们觉得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就非常有必要了,为此,我们便提出了“三步体验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实验课题。(二)课题的界说“体验”是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客体时所感受到的无穷意味的心灵战栗。体验阅读教学是以情景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体验

4、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对文本的一种创造性的感悟、理解和意义建构。实验课题名称为“三步体验阅读”,三步即读通、读懂、读好,它强调了一个“读”字,重视了一个过程,即学习一篇课文,由指导学生读通开始,到指导学生读懂,最后读好。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核心,读好是升华。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的语文课程教学新理念和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实验目标1、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初步构建“三步”体验阅读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研究“以

5、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为讲”的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切实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习阅读能力。3、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营造学校良好的科研氛围,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目的。三、理论依据1、 “妙悟”说“体验”的重要严羽曾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谈诗歌创作,认为“妙悟”比学历更重要。我以为“妙悟”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是用心去体验、去感悟,用灵性去创造。2、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操作层面为:情境、协作、会话(交流) 、意义建构。3、接受美学揭示阅读教学的本质接受美学改变了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对作者意图的还原的

6、观点,把读者的体验和创造放在了与作者同等的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使它成为自己的体验。4、 “万物流变”说知识是动态的,体验也是动态的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变。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流。 ”知识也是能动的,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的体验、建构和整合。5、 语文课程标准崭新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以上 5 方面,为我们的“三步体验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

7、依据四、研究成果1、“三步体验阅读”模式“三步体验阅读”模式为读通读懂读好。第一步:读通课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和理解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感知是理解的基础。如果没有从感知得到的文字符号和它们所携带的信息,理解就失去了前提。”“字词知觉的整体性也会给阅读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或在预习前、或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他们多读,边读边借助工具书,逐步扫除读书障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圈画出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把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做到心中有底,课堂上有疑而质,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其次重点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顺

8、、读细、读正确、读熟练,达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大意,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法的基础,教师只示范读书,指导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去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作好记录。第二步:读懂课文(重点探讨从朗读角度入手)(解决怎样写的问题)1、从读题质疑入手。在板书课题后,让

9、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然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如“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等,这些语言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入题处去读懂课文内容,从课始时去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从课文重点词句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由教师讲懂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方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小黑板、挂图、微机等教学工具要进课堂,朗读要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以读代讲,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体会。如;教学麻雀一文大胆抓住三个重点句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教师指导得也细致。教师要多让学生

10、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做一做、画一画,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如:在教学詹天佑时,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火车的开法,画一画隧道的开凿法;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读,细细地琢磨,对一些问题的设计提前花点心思,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读出来,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说得不完整,不深刻,读得不正确,不完美,教师适当加以点拔,引导学生发展;此外,在指导学生读懂词句、读懂课文时,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难点问题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讨论、交流,逐步培养学生

11、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意识。质疑的范围可从题目入手,从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入手,像“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读了这个句子,这个段落你有什么体会”等之类的问题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鼓励大胆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发动其他学生帮忙解答。要给每个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人人能够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中心,落实朗读训练,加强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从课文“空白”处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

12、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受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受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小学语文的“空白”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空白还可能出现在标点处,从而使文章蕴含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空白”的填补,可以说加入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阅读与文本的对话,在“三步阅读法”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空白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空白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谈谈感受、练一练笔;可以去质疑一下空白点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

13、,更好地去读懂课文内容,使自己受到语文熏陶。第三步:读好课文(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指导学生读好,使学生的思想、语言、情感等在读中得到升华。其落脚点必须是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从有感情的角度深入指导学生去朗读课文。因为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中不同的语声调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要抓住能够对文中重难点起突破作用的词、句、段,从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方面加以指导训练,什么样的句子要读得欢快,什么样的句子要读得笑容满面,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学

14、完课文,要带领学生品尝文中的韵味,领悟言外之意,欣赏文章特色,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法的深化,要多角度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理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调、色彩,读出文章的抑扬顿挫、喜怒哀乐,真正做到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在小马过河一文,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要用吃惊的语气读小马的问话,用恐惧语气读松鼠竭力阻止小马过河的话,这样做到了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句中起修饰、限制、说明作用的词语,一般要读得重一点。如在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朗读前,我先让学生找出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

15、挤挤、碧绿、大、圆。然后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做重读标记,再请学生读这一句,注意把加点的词语读的重一点。学生按这种方法读,不仅读出了荷叶多、绿、大、圆的特点,而且体会到荷叶长得特别茂盛、充满生机。在狼和小羊一文中,狼第二次找到碴时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狼第一次找碴儿结果没有得逞,这里的“我听说”其实是狼又在想找什么理由吃掉小羊,所以要语速放,其余句子要读出狼凶狠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读好”课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还可运用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读好课文,如让学生复述、背诵课文,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有创意地延续下去或表演一下,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

16、认识、体会等。总之,三步阅读法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课前导入要新颖,课中手段要多样,指导朗读要到位,要面向全体,不能只抓一两个好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要让学生养成将教学新课文提前读几遍的好习惯。三步阅读教学法提倡读,并不等于教师不讲解,“读”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讲解仍然必不可少,只不过将繁琐的讲解砍去了许多,变讲为读,转换了一种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哪些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讲),哪些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略讲),在教学时决不可偏离。3、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质。“三步阅读法”的研究,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自主读书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和素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现了“人人都能进步,人人都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目前,各年级学生初步养成了读通、读懂、读好课文的学习方法,阅读体验、自主探究、积极质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验班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课文的综合水平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