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9033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 2011 年初中学业考试仿真模拟(一)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各地群众仍然对 16 日晚上的十一运会盛大开幕式难以忘怀,赞不绝口。全运会开幕式鲜明的山东元素,辅以恢宏的场面设置、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美轮美 hun( )的视觉盛宴。恢 hun2下面两句话中有语病,找出并在原句中改正。(2分)(1)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2)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2、。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然后大声把合约读了一遍,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教书先生的意思表现出来。 (2 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4名著阅读。 (2 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

3、“那达克” ,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文段中的“我”是 (人物) 。 (1 分)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 。 (1 分)5填空。(8 分)(1)气蒸云梦泽,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马作的卢飞快,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5) 宣州谢月兆 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6) 浣溪沙一词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正稳的词句是: 。(7)人们常用李商隐写的无题中的“ ,”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8)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的诗(词)句,请你写出前后相连的任意两句。6仿照示例,创造性地解读下面的汉字(2 分)示例

4、:课从他人的“言”教中,收获人生的硕果。羽怯7为迎祖国 60 华诞,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唱红歌,颂祖国”活动,其中一些经典歌曲被大家广为传唱, 爱我中华 、 中国心就是其中两首。请你就内容或形式等方面任选一首简要赏析歌词。(2 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中国心你的赏析: 二、阅读(共 5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26题。(一)望岳(5 分)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

5、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 (2 分)9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3 分)(二)(8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2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

6、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小惠未徧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必以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夫大国,难测也。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2 分)(三) (4 分)上 谓太子少师 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

7、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 ,乃日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 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3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 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14从这个语段中,你

8、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 分)(二)汉语遭遇“喀斯特”(10 分)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9、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说。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然而“洞开”“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之意,

10、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为什么“洞”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节。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 300 米,宽 200米,最高处达 260 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

11、下的物质,洞中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作者单之蔷,有删节)19作者认为“水滴石穿”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是一个 的过程;在石灰岩的岩石上既是 的过程,又是 的过程。介绍“洞开”“洞庭”等词是为了引出对 的说明。(4 分)20文章第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 分)321第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3 分)(三

12、)少年爱国者(14 分)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

13、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身世。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 “拿去吧!” 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

14、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蠢笨的国民!”一个说。 “下等的国民!”一个说。 “强盗”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18.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位少年为“爱国者”?(3 分)19.阅读文章,说说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少年的“经历”到底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3 分)20.揣摩文章最后一段,为文章补写一段描写少年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