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8984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威海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威海 2009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龇 z 牙 屏 bng 息 痉 jng 挛 直拦横槛 knB薄 b 荷 强劲 jn 水濑 li 归帆去棹 zhoC机 zh 杼 模 m 样 盥 gun 洗 咀嚼 ju 赏鉴D忖 cn 度 马厩 ji 簇 c 新 厚德载 zi 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蜇 烟蔼 深居简出 可望不可及B告诫 社稷 没精打采 一泄千里C演绎 林阴道 走投无路 自行其是D残羹冷炙 倍受压榨 干燥如焚 烟消雾散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

2、的消极面逐步 ,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动向。订阅和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 一致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尽管上半年国际干散货币市场运价一直走低,但“中海发展”却风景这边独好,上半年经营业绩 没有下滑, 实现了强势增长。A出现 磋商 非但 /反而 B凸现 协商 非但/ 反而C凸现 磋商 不但 /而且 D出现 协商 不但/而且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

3、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D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少商家挖空心思铺天盖地地打出了减价的标牌,三折、四折甚至是七折、八折,折扣的确是非常诱人。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遏止艾滋病传播,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 10 年里,还会有 1000 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在当

4、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D为了满足海内外广大京剧戏迷的要求,中国电影公司在中国京剧院的鼎力合作下,经过紧锣密鼓的策划筹备,艺术影片中国京剧于近日在北京开拍。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在某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法国医生弗朗伦斯 可尔诺第一次用“记忆错觉”描述这一现象,同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现错觉等形

5、式出现。 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有计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信息的来源。熟悉感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身处在与曾经看过的某部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场景类似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小说或电影,但脑子里还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而临床医生们则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总是先把记快存储到缓存区内,而“似曾相识”感觉的产生,是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当前信息存到了历史记忆中,在看着眼前的事物时又

6、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人们产生好像在以前就发生过的错误感觉。记忆错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命名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而仅仅用记忆存储失误来解释,显得过于简单了,记忆并不是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此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的一种“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所谓“ 全息摄影” ,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碎,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照片的整个图像。就好像一面完整的镜子打碎后,每一个碎片依然可以映出同完整镜子一样的头像。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完整资讯,通常是以代

7、码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隐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中。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气味、声音、灯光等,都可能会诱使我们造成错觉,仿佛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境况一般。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经常在外施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里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感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过上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最低。(选自科学之谜2006 年第 11 期)6以下是对文中有关“记忆错觉”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

8、某种场景或事物产生熟悉的感觉,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虚幻的。虚幻的熟悉感可以引发我们的记忆错觉。B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缓存区把当前信息存储到历史的记忆中,结果二者发生了人为的联系,造成了记忆上的错觉;有人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C我们本来没有过某个地方,也没做过某件事情,一旦发生了记忆错觉,我们就会感觉曾经身处其中。D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中的 “全息摄影错觉” 造成的,这里的“ 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指历史记忆而非当前记忆。7下列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眼前情景是实景,历史情景是虚景,诱发人们把眼前情景和历史情景等同起来的原因是:二者间存在若干相同的元素。B在碰到生活

9、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人们不一定会产生记忆错觉。C在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和与其中相同的元素时,就会发生记忆错觉。D历史环境中的气味、声音、灯光等元素将触发记忆错觉的出现。8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会使人产生现实的真实感,而小说或电影中的场景会使人产生虚幻的真实感。B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人们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比较高,当人们的生活趋向日复一日的单调时,它就会逐渐降低。C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记忆错觉的现象,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D文中关于“记忆错觉”的成因有几种解释,因为“记忆错觉”不是疾病,所以说临床医生的解释是不恰当的。三、(12 分,每小题

10、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

11、,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生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司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遗送白紬(ch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

12、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素流:士族高门子弟;清华:清要官职;戢:感念。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敕:报告。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许:称赞。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一日之赠,率而不思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D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人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清净寡

13、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瓜田李下,古人所慎A B C D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

14、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第卷(共 114 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3 分)2,4,62,4,6 (2)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3 分)(3)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2 分)14翻译课本中的文言语句。(6 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5名句名篇默写。(10 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3)苟以天下之大, ,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5)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五、语言运用(12 分)16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 20 个字)(4 分)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