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11424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99例疗效观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 99例疗效观察【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手法; 投药,口服 ;中药外敷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患者年龄多较大,常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所以中医非手术治疗成为目前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20012005 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 99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9 例均为本院骨科门诊患者,男 63 例,女 36 例; 年龄最小 60 岁,最大 78 岁,平均 66 岁; 病程最短 2 个月,最长 20 年,平均 3.8 年。1.2 临床表现 本组 99

2、 例,其中单纯腰痛 15 例,单纯腿痛78 例,双侧腿痛 6 例,间歇性跛行 86 例,患肢感觉障碍 76 例;腰2后伸试验阳性 68 例,屈颈试验阳性 57 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5例,加强试验阳性 14 例,鞍区麻木 22 例,括约肌功能障碍 17 例;经 CT 及 MRI 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椎板增厚或黄韧带肥厚等退行性改变;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 68 例,突出髓核钙化、骨化 36 例,侧隐窝狭窄 28 例;99 例椎管矢状径均狭窄(均13mm) ,最窄之矢状径 7.9mm,单一节段狭窄 44 例,2 个节段狭窄 42 例,3 个节段狭窄 13 例。有腰部外伤史

3、 65 例。1.3 中医辨证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分型1 ,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型 8 例,湿热痹阻型 10 例,气滞血瘀型 18 例,肾阳虚衰型 37 列,肝肾阴虚型 26 例。1.4 治疗方法1.4.1 中药内服 予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 40g,怀牛膝 15g,皂角刺 15g,三棱 10g,莪术 10g,熟地黄 20g,桑寄生 15g,狗脊 30g,茯苓 20g,肉桂6g,地鳖虫 10g,血竭 5g,独活 10g,骨碎补 20g,制何首乌20g,防己 20g,泽泻 30g。加减:寒湿痹阻型加制川乌头 15g,先煎 1h;湿热痹阻型加虎杖 30g;气滞血

4、瘀型加地龙 20g、蜈蚣 2 条;肾阳虚衰型加淫羊藿 30g;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 30g。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饭后 30min 服用。10 日为 1 个疗程。31.4.2 中药外敷 药用:透骨草 60g,伸筋草 30g,制马钱子20g,皂角刺 30g,威灵仙 30g,制乳香 30g,制没药 30g,三棱30g,莪术 30g,苍耳子 30g,石楠叶 30g,制川乌头 20g,狗脊30g。加减:寒湿痹阻型加细辛 30g;湿热痹阻型加芒硝 30g、生大黄30g;气滞血瘀型加刘寄奴 60g;肾阳虚衰型加肉桂 30g;肝肾阴虚型加生白芍药 60g、乌梅 30g。水煎热敷,每日 3 次,每次 3

5、0min,10日为 1 个疗程。1.4.3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于硬板床上,结合临床按压及CT 与 MRI 检查确定痛点,术者一手拇指点于此点,一手托患侧下肢,向上左右摇摆晃动下,拇指迅速向下点按痛点处,同时将患肢向上抬高,手法即告成功。每日 1 次,10 日为 1 个疗程。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判定疗效。痊愈:腰腿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腰腿疼痛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腰腿疼痛症状及功能均无改善或加重。2 结果本组 99 例,治疗时间最短 3 周,最长 8 周。经 6 个月以上4随访,痊愈 25 例,占 25.25%

6、;显效 48 例,占 48.48%;好转 22 例,占 22.22%;无效 4 例,占 4.04%;总有效率 95.96%。3 讨论目前,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认识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由退行性变形成的骨性因素和累积性软组织病理改变造成2,3 。表现在腰椎体的退行性病变、黄韧带肥厚、椎板肥厚、腰椎小关节内聚等,本组病例均不同程度的单发或并发上述不同的病理改变。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影像学上腰椎管狭窄常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本组占 68.69%。但对于腰椎管狭窄与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先后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作者认为,椎间盘突出发生于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基础上,由于退变的椎间盘常发生纤维化、钙化、纤维环韧

7、性减低,易于破裂4 。对此,笔者则认为腰椎管狭窄多发生于椎间盘突出的基础之上,其理由是,腰椎间盘突出是青壮年的常见多发腰痛病因,而椎管狭窄则是中老年腰痛的常见病因。腰椎间盘髓核发生钙化和纤维环的退行性变于 30 岁之后即已开始,而在劳损与外伤的影响因素下又大大加速了其退变的进程,本组有腰部外伤史者占 65.66%;而引致腰椎管狭窄的退变则在年龄上相对要大且病程上相对更长。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的钙化、骨化往往是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直接成因(在本组占 36.36%) 。另外,有学者注意到黄韧带亦可发生骨化、钙化、透明变性、囊性变、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当这些改变发生在小关节囊部时,可引起较严重的神经5根管狭

8、窄5 。此外,笔者还倾向于有既非骨性因素也非累积性软组织病理改变的第 3 种病理因素的存在,亦即腰椎管内静脉淤滞致急性无菌性炎性渗出和水肿,这使得原来已狭窄的腰椎管相对更加狭窄,从而引发急性腰腿痛发作,或剧烈腰腿痛症状。这一病理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属于慢性的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出现急性发作症状以及时好时发的情况。这又很自然地引申出这样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到何种程度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文献记载: 矢径13mm,横径18mm 者可定为椎管狭窄6 ;矢径 1012mm 为相对狭窄,如10mm 则为绝对狭窄。但临床资料显示,并非当矢径数值达到狭窄的标准时即有狭窄的临床症状,因椎管大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

9、异,故此具体的数值则因人而异,椎管管腔较小者其狭窄症的发生率相应增高(本组病例椎管矢状径均13mm,最狭窄 1例之矢状径为 7.9mm)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分为内外两方面,其中肾虚为主要的内在病理因素,外因则包含劳损和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而退变则是此内外二因各自或相互作用的慢性病理改变过程,最终导致椎管狭窄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病久入深,或着于筋脉,或着于肌骨,甚至深入骨髓,留于脊柱所致,6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肾、督脉虚损为本,风、寒、湿、热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故治宜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以补

10、阳还五汤、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方中怀牛膝、熟地黄、枸杞子、骨碎补补肝肾,壮筋骨;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黄芪补气;三棱、莪术活血;肉桂温通血脉; 防己、泽泻利水;皂角刺化痰。中药内服、外敷,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活血、利水、化痰,对调节腰部代谢及抑制炎症形成有明显治疗效果。在本病的治疗中,笔者先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总结出本症存在阴虚、阳虚、瘀血、寒湿、湿热五大证型特点,而分别选出相应的最佳治疗方法:外用中药针对寒湿凝滞经脉痹阻而设,尤其热敷可起到温经散寒、祛湿除痹的功效;正骨手法最适于通经活络,通利关节,使通则不痛;中药以补虚通络为主,可根据症状分别起到补阴、补阳及阴阳双补的准确效

11、果,尤其是内服中药既能补虚又能活血通督,最适宜本症证型中的虚、瘀二证。再加之临证时按不同证型适当加减运用,将辨证与辨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只辨证不辨法的不足,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更为难得的是患者不一定要住院,在门诊同样可以完成治疗,可以大大节约患者的治疗费用。【参考文献】7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2 Dorwart RH.Spinal stenosJ .is.J Radiol Clin North Am,1983,21:301-3033 Schneck CK.The anatomy of l

12、umbar spondylosisJ.Clin Orthop,1995,193:20-214 胡晓亮,方弟弟,厉国定,等.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析:附 42 例报告J .实用骨科杂志,2002,8(1):4-65 Yoshida M,Shima K,Taniguchi Y,et al.Hypertrophied ligamentum flavum in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Pathogenesis and morpholo-gyic and inn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J .J spine,1992,17:1353-13556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