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9126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李永军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我国侵权责任法于 2009 年 12 月 26 日顺利通过,这是我国又一重大民事立法,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民法典的基本部分已经完成。同时,这一部法律颁布的本身,也将会对保护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侵权责任法最终要落实到“责任”,因此,研究责任的承担方式就极其重要。我国侵权责任法除了用第 15 条规定了 8 种责任 1外,还在其他不同的章节和条文规定了具体的承担方式,他们主要是“连带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相应的责任

2、”、“相应的赔偿责任”、“适当责任”、“适当补偿”、“补偿”(第 87 条)等。另外,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了减免责任的统一与分别事由、双方分担损失等。那么,这些责任方式的具体构成如何?应如何评价和适用?特别是减免责任的规则,在“一般规定”中有统一的减免责任的规定,在具体的类型化侵权责任中,又有具体的减免责任的规定,它们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间的关系如何?因责任是整部法律的落脚点,又加之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对其研究殊有意义。二、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及分析(一)侵权责任法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连

3、带责任的规定主要有 14 个条文,它们分别是第 811 条、第 1314 条、第 36 条、第 43 条、第 51 条、第 47 条、第 59 条、第 83 条、第 86 条等。那么,第 67 条是存在疑问的,该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那么,该条是关于污染者对受害者承担责任后内部责任的分担性规定还是外部责任的规定?从字面上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外部责任规定,即受害者只能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来请求污染者承担赔偿责任;二是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受害者有权向任何一个污染者请求赔偿(污染者应当向受害者承担连带责任),任何一个

4、污染者赔偿后,就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部分有权向其他污染者追偿。污染者之间的责任分配即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从中国具体的司法实践看,第二种更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因为,如果让受害者证明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恐怕是特别困难的。即使作第一种理解,该条也应该有两个辅助性规定: (1)规定举证责任倒置,即由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污染者就自己的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进行举证; (2)不能证明的,平均承担责任。但是,该条没有这样规定,因此,最好作第二种解释。(二)关于连带责任的分析可以说,在我们国家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最不确定的概念就是连带

5、责任。连带责任应如何定义和分类,其效力如何,在司法实践与理论上存在巨大的争议,给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带来了困难 2。由于对连带责任的不同认识,甚至连一个统一的概念都难以定义。因此,首先从分类入手进行分析。关于连带责任的分类,学者有不同的标准和观点。绝大多数学者将连带责任分为真正的连带责任与不真正的连带责任 3。这些学者一般都认为:连带侵权责任是指受害人有权向共同侵权人或者共同危险行为人中的任何一个人或者数人请求赔偿全部损失,而任何一个共同侵权人或者共同危险行为人都有义务向受害人负全部的赔偿责任。共同加害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全部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则加害人全体免除责任。承担了超出自己份额责任的加

6、害人有权向其他没有承担责任或者承担责任没有达到自己应有份额的加害人追偿 4。侵权法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对一个受害人事实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行为人基于不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同的行为而致使受害人的权利遭受损害,各个行为人产生的同一内容的侵权责任,各负全部赔偿责任,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责任人的责任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 5。一般认为,不真正连带责任与真正连带责任除了发生原因上有区别外,在对外效力上并无区别,只是在内部责任分担上,有重大区别:真正连带责任人在承担了责任后,对其他连带责任人有求偿权,而不真正连带责任

7、人承担责任后,对其他连带责任人并无求偿权,仅对终局责任人具有求偿权 6。有的学者将连带责任分为一般连带责任和补充性连带责任。认为:在理论上,有的人认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之间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求偿;在诉讼中,各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其地位完全平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从理论上看,连带责任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就多数人之债中债务人作为一个整体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清偿关系而言的,它不否认各债务人之间对该共同债务或者连带债务的形成及清偿地位上的差别,也不排斥在具体清偿过程中对各债务人作主次或者先后顺序上的划分;同时,这种划分只是对债务人各自承担责任的区别,而

8、并不影响权利人实体利益的最终实现。从实践来看,对债务人不作主次之分,固然对债权人十分有利,但对债务人来说,在很多情况下却显得过于严厉和苛刻,甚至有悖于公平、合理的法律精神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司法原则和政策。在连带责任中,一种责任的基础是共同债务,即该债务是由各债务人共同行为或者共同参与而产生和形成的,各个债务人对同一债务负有共同的或者同等的清偿义务。所以,在债务清偿时,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每个债务人应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责任,债权人也可以不分先后或者主次顺序,要求任何一个有履行能力的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这种责任可以

9、成为一般的连带责任;在另外一种连带责任中,由于责任的基础是连带债务,即该债务是由债务人一方的行为而产生,其余连带债务人并没有直接参与,所以,对债务人应区分为主债务人和从债务人。只有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从债务人才承担补充性的清偿责任。在这种连带责任中,从债务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这种连带责任为补充性连带责任 7。尹田教授也主张这一观点 8。我国的司法判例大量采用一般连带责任与补充连带责任的分类,有大量判例把补充责任写成是补充连带责任,如最高人民法院在“东方公司南宁办事处诉舞阳神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3民二终字第 47 号)中,就判决:镇远县建材化工

10、公司在贵州舞阳神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发油房及设备、东风汽车、招待所、蕉溪办公室、污水处理站等抵押财产不能清偿时,就舞阳神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对凯里市中行的 272 万元借款本息承担连带责任。另外,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特别是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年 12 月 4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299 次会议通过)更是扩大了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还有的学者将连带责任作了更加广泛的分类,具体为:一般连带责任与补充连带责任、无序的连带责任和有序的连带责任、

11、相向性连带责任与单向性连带责任等 9。由于这种连带责任分类的独特性及远离法律规定,故在此不作讨论。我们应当坚持连带责任的一般的学理分类,即真正的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分,并坚持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区别,就如有的学者提出的要“捍卫侵权连带责任的纯洁性” 10,不能任意创设连带责任类型,任意扩大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我国侵权责任法实际上也是坚持这种划分原则的。按照这一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8 条(共同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第 9 条(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第 51 条(以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者报废机动车的责任)等为真正的连带责任;第 10 条与第 11 条(无意思联络

12、而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第 36 条(网络侵权责任)、第 43 条(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责任)、第 59 条(医疗产品或者制品的侵权责任)、第 74 条(遗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第 75 条(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第 83 条(因第三人的过错使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第 85 条(物件脱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或者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第 86 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等为不真正的连带责任。我们作这样的区分,实际上就是坚持了传统的区分普通连带责任

13、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标准:行为人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目的的主观关联,普通连带责任人之间具有为共同目的的主观关联性,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则没有这种主观关联性 11。我们在坚持普通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区分的同时,要区分其效力。在对外效力上,债权人可以请求全部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一个或者数个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债务不得以内部的份额责任对抗债权人的请求。就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全部债权债务关系因一次全部履行而消灭;在履行瑕疵方面,在真正的连带责任,一债务人或者部分债务人的履行迟延、不完全履行等对其他连带责任人产生影响,而在不真正连带责任,则不产生影响;在内部求偿权问题上,在真正的连带责任,一连

14、带责任人真正连带责任人在承担了责任而超过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后,对其他连带责任人有求偿权,而不真正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后,对其他连带责任人并无求偿权,仅对终局责任人具有求偿权。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不承认不真正的连带责任的学说在德国和日本都存在,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仍然在发展中 12。因此,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我们仍然有继续研究和讨论的余地。但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上述规则符合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通说。三、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赔偿责任”和“相应的补充责任”的分析(一)侵权责任法关于“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赔偿责任”和“相应的补充

15、责任”的规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9 条及第 35 条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为了叙述和比较的方便,我们在此不妨将条文列出。第 9 条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第 35 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49 条及第 60 条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赔偿责任”。第 49 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

16、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 60 条第 2 款规定:“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4 条、第 37 条、第 40 条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补充责任”。第 34 条第 2 款规定:“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第 37 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