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08497 上传时间:2017-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万能公式1 表现手法 2 内容 结合问题相关内容分析,得出答案。表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效果: 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的特征,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用 形成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态 情感:表现了什么情况下(思想内容)的(具体)情感孤独、寂寞、悲伤、愁苦、苦闷、失落、惆怅凄凉、孤傲、喜悦、激昂、昂仰、自信等常见思想内容: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例:与朋友离别的悲伤忧愁之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惆怅之情羁旅在外,渴望回家的孤独失落之情。戍边战士厌倦战争思归思情的悲凉孤独。 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

2、遇的苦闷彷徨。等等语言表达格式: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1、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即事感怀2、描写:衬托(正衬反衬) ,对比,虚实结合(实写虚写) ,动静结合(动景静景) ,白描渲染,2正面侧面,空间顺序(近景远景、高低) ,细节描写,点面结合,3、议论:4、记叙: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借代、对偶、排比、互文、叠字、顶

3、真、通感三、其它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抑扬变化、联想和想象等。四、结构形式: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1、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4、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5、 送别 :离别的依依不舍、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3分析技巧型答题格式提问格式:试分析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一、抒情(抒怀)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即事感怀(一)直抒胸臆直接把所想的,所感的情绪表达出来。1、 抓抒情主人公的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 结合时代背影、主人公的身世经历。1、例:请分析登幽州台歌作者如

5、何抒情的?(3 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答:作者直抒胸臆。 (1 分)直叙登上高台后,作者俯仰古今,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怆流泪。 (1 分)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抱负难展,苦闷悲寂之情。 (1 分)本诗直抒胸臆(1 分)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 (1 分)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抱负难展,苦闷悲寂之情。 (1 分)2 练习:本词下阕的的表现

6、手法有何特色?试分析。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答:下阕诗人直抒胸臆,直叙国耻未雪,恨怨未消,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吃敌人的肉;口渴了;喝敌人的血。表现了作者“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信心,更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报国的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二)借景抒情(融情于情、情景交融)由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1、 景:自然风景的特点 氛围*抓住意象、修饰词(形容词) 、动词

7、、 时令特点2、情:热爱 憎恶 赞美 快乐 悲伤*具体情感:(结合主题思想)3、写法:以乐景写(衬)哀情 以悲景写(衬)悲情 以乐景写乐情 以悲景写乐情3、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 分) (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分)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 、 “虹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

8、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也可。)4、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四川卷)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4注筇:此代指竹杖。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

9、物寓意)1、物:(具体的事物)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3、步骤:1)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2)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3)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步骤:物象特征的词物象特征品质 诗人经历、品质,社会环境志4、格式:通过描写 事物的 特点。表现诗人 的感情(志向、爱好、愿望等) 。5、例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

10、,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问:试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物咏怀,借杨柳从前在春日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对比杨柳秋日之时,清秋斜阳,秋蝉哀鸣的萧条凄凉。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借此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6、课堂练习: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问:请细加揣摩本诗,分析其寓意。答:本诗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 “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11、;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四)借古抒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现实原因。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怀古咏史几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7、例: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12、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问:结合颔联与尾联分析作者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说明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尾联用“日”喻帝王, “浮云”喻小人。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小人当道,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8、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7、8 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 年)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问: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

13、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8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 “六朝如梦” 其繁华早已破灭,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国势衰微,怀古伤今,痛惜伤感。(五)即事抒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9、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

14、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试分析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第一句回想去年今日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情景,与今年今日却又一次漂泊在外,浪迹天涯,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全国卷 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

15、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6二、描写技巧衬托(正衬反衬) ,对比,虚实结合(实写虚写) ,动静结合(动景静景) ,白描渲染,正面侧面,空间顺序(近景远景、高低) ,细节描写,点面结合,六)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可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物,以景物烘托人物。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11、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12、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