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83441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言九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言九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言九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言九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言九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言九鼎》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艺术第三单元铸造永恒之一言九鼎教案司利娟教学思路: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这一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到这个古老、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里畅游一番,让他们领略祖先遗留下的艺术瑰宝。本课教学从含有青铜器皿的成语导入,在欣赏的同时,简单了解青铜器皿的造型与用途,顺着欣赏这一条线,着重将视点集中到“鼎”这种器皿上。作为国之象征的鼎,历经几千年演绎,凝练了浓郁的“鼎文化” ,学生在感受这厚重文化的同时,去挖掘“鼎”的造型、纹饰之美,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着设计一个鼎。教学目标:通过了解青铜器,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2、,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教学重点:了解青铜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教学准备:PPT 课件鼎字成语和名鼎图片资料,等。一、感知与体验 感受鼎文化教师讲解鼎1、展示鼎的篆文,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引申它的蕴义之重.2、回忆鼎字成语.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志昌盛,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人声鼎沸,春秋鼎盛.这里每个红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3、点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的鼎文化”。二、学习与创作 (二) “鼎”文化1

3、、欣赏鼎,分析其形态特征。好,继续欣赏,看这些器皿,圆圆的体态、三足两耳?对,这是鼎,三足圆鼎。最初人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用来煮烧食物,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夏代改用青铜浇铸,这时起,鼎的功能就开始发生了变化,究竟有什么变化呢? 2、赏析“司母戊大方鼎” 。分析其形态特征,引申到成语“拔山举鼎” 、 “一言九鼎” 、 “大名鼎鼎”等;来看这个鼎(司母戊大方鼎) ,在造型上有什么特征?对了,这是鼎的另外一种形态四足方鼎。知道它有多大吗?比划一下。好的,再大些;有一米多长、七十多厘米宽,高一米三三、到老师这,它是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鼎;有你们二十个人的总和那么重。这么重的鼎你能扛起来吗?可是有人却能扛起来,

4、他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物项羽。 史记记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智过人,成语“拔山举鼎”便出自此处。由此而出,形容一个人说话很有分量,便有了“一言九鼎” ;形容一个人名气非常大对, “大名鼎鼎”名称的来历:让我们继续了解这个鼎。知道吗?三千多年前,商王的母亲叫“戊” ,商王非常尊崇她,母亲死后,为了纪念她,特意浇铸了这个鼎,在每年祭祀活动中使用,所以称为“司母戊” ,又因其又大又重、四四方方,因此称为“司母戊大方鼎” 。这时候,鼎便成为了一种礼器,而且位居礼器之首。3、鼎国之象征。鼎文化浅析。不仅如此,自从夏禹制九鼎象征九州起,鼎便成为国家的象征,知道“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吗?(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

5、陆浑之戎时,曾向周定王派去的使者王孙满打听周王室九鼎的重量与大小,显示其想夺权、称霸的野心。)一旦夺取政权,安定国都,便称为“定鼎” ;迁移国都,可用哪个词?(迁鼎或移鼎)你还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词?人声鼎沸、钟鸣鼎食、三足鼎立、鼎新革故世纪宝鼎。有这么多与“鼎”有关的词汇,可想而知,鼎不仅占居了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至今,我们国家在一些重大的场合还在使用鼎。前不久在十运会开幕式上有没有见过?这还有一个融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世纪宝鼎 ,95 年在联合国五十华诞时,我们国家作为和平、发展、昌盛的象征送给了联合国。 我们来看这个世纪宝鼎上是什么纹饰?最主要的纹饰动物纹,这是

6、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兽面纹,也叫饕餮纹;这是青铜器最早的纹饰“实心连珠纹” ,是继彩陶纹饰延续发展而来,这是几何纹花边,我们在学习原始彩陶那一课时画过许多,谁三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 (出示范画)老师这里也画了一些花边。 这些花边可以沿着器口一圈,也可以围着器物的一个面一圈(出示范作) ;今天你们可以参考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鼎。4、学生绘画用油画棒或水粉描绘鼎的纹样。三、评价与拓展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完成的同学请将作品放到这个展区。我们来看,透过这些作品,老师忽然想起:一为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我们今天欣赏、了解了一些青铜文化,也制作了“鼎”,在即将结束的这一刻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不如说上几句、相互交流一下,课后你也可以与你的父母、好友继续探讨我们古代的青铜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