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90021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临汾洪洞县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 、 “三王”时代。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

2、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

3、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 、 西游补 、 封神演义 、 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 ) ,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

4、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2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特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时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

5、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

6、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C因为西游记 、 封神演义 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

7、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A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

8、分)(一)古代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 ”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

9、,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 ”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 ”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

10、。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有删改)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 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 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 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 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 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 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 仲举尝杀彬

11、所招使者 /城陷/彬执之/仲举曰/ 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 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

12、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5(

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89 题。 长安秋望 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8.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分析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屈原在离

14、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百行路难中“ , 。 ”,表现了诗人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愿望的强音。 (3)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25 分) 命若琴弦 史铁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

15、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6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