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83177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0月月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级高一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1)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3 分) ( )A.挥斥方遒(qi) 灰烬(jn) 刀戟(j) 雾霭(i) B.浪遏飞舟() 摇曳(y) 流岚(ln) 倩影(qin)C.六艺经传(zhun) 跫音(qing) 坍圮 (tn) 戕害(qing) D.锲而不舍(q) 槁暴 (p) 句读(du) 慰藉(ji) 2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

2、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A鼓励 研读 不是/而是 B鼓励 阅读 不仅/而且C激励 阅读 不仅/而且 D激励 研读 不是/而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昆仑山有着万山之祖的美誉,它高耸挺拔,龙飞凤舞,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色壮观。B.广药集团本就具有明显的优势,此次回收“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更是为虎添翼,这将会确保其市场领先地位。C. 莫言被归类为寻根作家,他立足于家乡山东高密,惨淡经营,创作出许多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3、的作品。D.事实上,这般细腻的描写,在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这篇文章的精彩,恰恰就在这里。4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 )A.数峰无语立斜阳 B.水面风回聚落花C.蝉曳残声过别枝 D.楼上春容带雨来 5.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序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 B. C. D. 二、文言文阅

4、读(22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10 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

5、,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谪居于黄 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C一发得之 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相类似7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闾里之侠皆宗之

6、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A.句相同,句不同 B.句不同,句相同C.句不同,句不同 D.句相同,句相同8、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3 分)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C、小学而大遗 D、吾从而师之9翻译下列句子(10 分)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2 分)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 分) 选自介之推不言禄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分)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诗歌,完成题

7、目。溪桥晚兴郑 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4 分)(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 名句填空故木受绳则直, 。 (劝学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师说 )吾师道也, (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劝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君子之交淡如水, 。 (庄

8、子外篇山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

9、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額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

10、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

11、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

12、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3“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

13、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

14、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选文有删改)13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 分)14“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