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5000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葡萄及葡萄酒传入西域探析 摘要:葡萄是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产品,本文就古代葡萄及葡萄酒的种植或酿造方法传至西域作了详细叙述。包括葡萄的命名以及历史演变,葡萄的原产地,葡萄的种植方法,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自汉至明清的吸收外来经验与自我创新等等。葡萄的传入西域是传入中原的前提,对我国的中医学及饮食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葡萄 葡萄酒 西域 传入 正文: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事件,莫过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早在古罗马时期, “丝绸这种新颖的和异国的产品就大量地渗透到人民的风俗习惯中了” 。 1当罗马人正陶醉于被称为“赛里斯” (意为“中国人” )的丝绸时,中国中原人也沉湎于葡萄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

2、的芬芳之中。丝绸的西进,葡萄的西渐,大概可以算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盛事,它对东西方文明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讨论的葡萄栽培、葡萄酒以及其经营等,均生动的反映了不同文化在交流中互相促进的盛况。我国古籍所记中原地区的葡萄和葡萄酒来自西域,酿造葡萄酒也法于西域。而我们所说的西域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西域专指葱岭以东、阳关以西的新疆地区,广义西域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本文所指的西域多以狭义范围新疆地区为中心,同时涉及一些境外地区。一、 关于葡萄的传入以及名称变迁中国古代的葡萄,是外来的物质文明,其原产地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带,大约五

3、千年乃至六千年以前,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等地区开始栽培和进行葡萄酒的酿造。其东传的路线学界基本可以认可为:从费尔干纳盆地(即古大宛)传入新疆吐鲁番地区,再东传而来。其中吐鲁番地区可以说是我国葡萄引入的一个关键中转站。但在我国古代葡萄的传入过程中,特指葡萄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蒲陶、蒲桃、蒲萄等。尤其是在吐鲁番地区,从出土文书看,葡萄的名称不下五、六种。葡萄名称使用上的不规范、不统一,带来了一些问题。(一)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桃” 、 “陶” 、 “蒲桃”吐鲁番文书是 1959 年到 1975 年从吐鲁番古墓葬区以及一些古城、洞窟遗址出土的纸质写本,大约属于东晋十六国到元代这

4、一历史时期。其中关于“桃”和“葡萄”等不同名称的记载很多,是研究我国古代西域吐鲁番地区在高昌郡、高昌国及唐西州三个不同时期有关研究葡萄酒物质文化(包括葡萄酒名称)的珍贵资料。陈习刚先生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桃”和“葡萄”等不同名称做过详细的统计。涉及“桃” 、 “蒲桃” 、“陶”等不同名称的文书出自 39 个墓,达 58 件。从称谓角度看,其中高昌郡时期文书 3 件,均称为“蒲陶” ;高昌国文书 27 件,其中“桃”12 件,“蒲桃”8 件, “浮桃”2 件, “蒱桃”1 件, “桃” 、 “浮桃”并用 1 件, “桃” 、“蒲桃”并用 3 件;唐西州时期文书 28 件,其中“桃”13 件,

5、 “蒲桃”41 L 布尔努瓦著,耿昇译:丝绸之路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三页。件, “蒲陶”1 件, “陶”6 件, “蒲桃” 、 “桃”并用 2 件, “蒲桃”与“桃” 、“蒲桃”与“桃”并用 1 件。 2可见,在吐鲁番文书中,尤其是在高昌国、唐西州时期,有关桃、蒲桃等名称繁多,有桃、蒲陶、蒲桃、浮桃、蒱桃、陶等。称谓众多,因此,辨析文书中“桃”是否指“葡萄” ,对于葡萄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二)典籍、诗歌中的葡萄名称考辨我国古代通称的葡萄,属于欧洲葡萄,这一名称的使用较晚。从典籍记载看,葡萄, “史记中写作蒲陶 , 汉书写作蒲桃 , 后汉书中写作蒲萄 ,后来才逐渐使用葡萄这

6、一名称。两汉时,今新疆地区的伊吾、车师、且末、龟兹、焉耆、于阗等地也都盛产葡萄。龟兹一家能收藏数千斛葡萄。这众多称谓,是随着人们对它的熟悉和喜爱而从繁多到简单的演变规律的反映。在唐人诗歌和文献记载上葡萄名称最普遍的有“蒲陶” 、 “蒲桃” “蒲萄”几种。如李颀“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3岑参“葡萄宫锦醉缠头” 。唐代史籍中也使用了“蒲陶”一名,如新唐书卷 221西域传上记载焉耆国“蒲陶” 。从上述在唐代诗歌、典籍中“蒲陶” 、 “蒲桃” 、 “蒲萄” 、 “葡萄”互用,以及吐鲁番文书中的“蒲桃” 、 “蒲陶”并用互为印证,表明“蒲桃” 、 “葡萄”是唐时葡萄的通称。自唐以后,历代主

7、要的典籍、类书及文集等,对葡萄的称谓多以此为参照。如资治通鉴 、 文献通考 、 文苑英华 、太平御览 、 太平广记等多记葡萄为“蒲桃” 、 “蒲萄” 、 “葡萄” 。尤其是元史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就更多只记葡萄。通观葡萄传入后,在我国典籍文献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名称为中原人们接受并相对固定使用是在唐代。二、 西域的葡萄和葡萄酒葡萄酒的酿制以及饮用葡萄酒的习俗与葡萄种植的发展息息相关。多年以来中外学者对葡萄种植的原产地、传播路线作了大量的考证性研究,虽然莫衷一是,但在某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人工栽培葡萄最古老的是西亚波斯、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叙利亚等地。(一)葡萄种植的传播考古发现证明,古代尼罗河

8、流域的埃及是最早栽培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处干旱地带,终年雨量稀少,气候非常干燥,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使得狭长的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为谷物的生长,果木的栽培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埃及考古发现, “葡萄酒最早出现于第 1、2 王朝,但当时葡萄仅仅在王家和贵族领地上栽培,葡萄酒产量少,葡萄酒通常献祭供神,称为神酒 ,也是贵族阶级的贵重饮料,常在宴会上使用” 。 4在公元前 27 世纪古埃及的一份珍贵资料梅腾自传中,记载了一位名叫梅腾的官吏,在其住宅周围种满了无花果和葡萄。他另外还有一处独立的葡萄园,并在那里酿造大量的葡萄酒。 5传

9、世的古埃及抄本哈里斯纸草文献中又记载公元前 12 至 11 世纪新王国末期的一个国王对阿蒙神庙的捐献,其中2 陈习刚:唐代葡萄和葡萄酒考述3 李颀:从军行 , 全唐诗卷 19,中华书局,1960 年。4 刘文鹏:古埃及史 ,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5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仅葡萄园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几十万个。由此可见,古埃及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酿酒业之发达。古代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技术也较早地出现在腓尼基(今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沿海地带) 、两河流域。公元前 3000 年末的腓尼基就盛产葡萄酒,优质葡萄酒在腓尼基的贸易交往中已起了很大作用。公元前 2000

10、年前后,两河流域种植葡萄已很普遍。 6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王朝颁布的法典,已有关于葡萄酒买卖的法律。后传到波斯、巴勒斯坦等地区。古代伊朗早期葡萄种植也很发达,古代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说喀马尼亚的农产物和波斯农产物相同,其中就有葡萄。希罗多德说波斯人很爱喝酒,而且是大喝。他们习惯于在陶醉的状态中讨论重要的事情。现在公认的事实是,波斯、埃及和腓尼基人的葡萄种植技术迅速的向其周围地区传播。从地理位置看,波斯人和埃及人、腓尼基人的葡萄种植技术“从东方传播到希腊和意大利,而罗马人又把葡萄移植到高卢和莱茵河两岸” 。而向东传播的时间估计不迟于公元前 64 世纪,因为在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入侵中亚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

11、证明,中亚地区已普遍种植葡萄和各种果木了。 7中亚南部在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受波斯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也是学者公认的事实。由此再向东传播到古代新疆地区,又辗转到中原,这个传播轨迹是可以为学界认同的。(二)新疆地区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葡萄种植技术传入新疆的时间不迟于西汉,大约是从葱岭以西的大宛等地东渐,首先在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推广种植。据汉文史籍记载,中亚古国大宛、大夏、安息以及中国新疆地区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历史也很早公元前 2 世纪这些地方酿制葡萄酒的经验已非常丰富了。 史记大宛列传:“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

12、陶肥饶地” 。 8汉代的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大小七十余城。张骞出使西域后,大宛便与中原王朝都取得了密切联系。从其所酿的葡萄酒,可保存数十年之长来看,大宛地区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有关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种植葡萄的记载详莫过于佉卢文文书。“在我国,佉卢文文书主要通行于鄯善、于阗和龟兹等古代绿洲王国” ,“其流行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至公元四、五世纪” 。虽系残简,但多处有关于新疆南部地区葡萄种植情况的记载。斯坦因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考古时发现一座很大的葡萄园并拍了照,他说:“对于此地所引起的特别动人的证据是离小桥不远,大约遭受风蚀围以高沙丘的低地

13、之中,找到一所很大而保存完好的果园遗址。各种果树同葡萄架的行列都很整齐,死去虽已十六个世纪,而犹罗罗清疏,可以考见。 ”9这是有关新疆葡萄种植业的最早物证,它展示了公元一至三世纪民丰县尼雅遗址的葡萄园面貌。尼雅遗址为西域精绝国故地, 后汉书所记距精绝国千余里的伊吾地也“宜五谷、桑麻、葡萄”说明新疆东部地区葡萄种植也很早。可是诸条史料都6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人民出版社,1973 年。7 汉布里主编,吴玉贵译中亚史纲要 ,商务印书馆,1994 年。8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中华书局,1983 年版。9 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上海书局,1987 年版。没有提及葡萄酒,说明

14、新疆葡萄酒酿造业的起步应稍晚于大宛地区。但是由于新疆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中亚接近,交通相对便利,所以,中亚酿制葡萄酒的工艺应该很快便传播于新疆各地。魏晋以后,有关西域葡萄酒,特别是新疆的记载逐渐增多。与斯坦因考古发现的尼雅葡萄园相得益彰的是尼雅出土的佉卢文文书的记载。这些文书不仅有大量的饮酒、酒账的记载,还有不少地方记录了葡萄种植业以及酒的酿造情况。因为葡萄产量众多,所以当地所产之酒也大多为葡萄酒。在当时,酒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甚至与谷物并重,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物资和实物税金,即使是买卖转让土地,也可以用酒来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晋朝及十六国时期,西域地区的葡萄酒产量已相当丰硕,由于酒品可以作

15、为支付手段,富商大贾都贮藏葡萄酒,借以作为财产储备。据晋书吕光载记记述,吕光率军七万西征,进入龟兹,当地“胡人奢侈,厚于养生,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矣” 。新疆吐鲁番哈喇和卓曾发现一座北凉墓葬,墓壁上绘有一幅葡萄种植和酿酒的壁画。其中一人捣葡萄浆汁,一人用酿酒器酿酒。酿酒器呈上下两层,底部装有支架,酿酒者手捧圆盆,正在准备接酒。这幅壁画形象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吐鲁番地区酿造葡萄酒的生动场面,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葡萄酒工艺提供了直观画卷。从这些珍贵的文书资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是相当发达的。据南北史籍所载,西域葡萄酒尤以高昌、焉耆和康居所产为多

16、,如梁书诸夷传载:“高昌国出良马,蒲桃酒” 。 北史高昌传:“多五果多蒲桃酒” 。 北史康居传:“康居者,迁徙无常,不恒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多蒲桃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 ”由此可知,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西域地区,葡萄酿酒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势头。隋唐及两宋时期,有关西域葡萄酒记述时而可见。 中国古代籍账研究录文载有唐开元九年于阗某寺支出簿的文书资料,其中寺院 5 次购进 2 石 3 斗葡萄酒,每斗价格 40 文,说明当时葡萄酒是一种用量极大的消费品。据伯希和在敦煌千佛洞所得沙洲图经载:“蒲桃城南去石城镇四里,康艳典所筑,种蒲桃于此城中,因号蒲桃城。 ”10康艳典为何要在石城附近建蒲桃城,史料无载,但根据康国所在地撒马尔罕自古就是葡萄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地官民皆有食葡萄饮葡萄酒的习惯来看,食用和酿酒是主要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