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3781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里关爱途径的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北农村高龄失独老人心理关爱途径的探析摘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对高龄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也愈加关注,不仅是对他们的物质生活加以扶助,也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倍加关注,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高龄失独老年人脱离于社会之外,他们日常所遇到的困难都被加倍放大以致难以解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抑郁、敏感等情绪,他们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生活单调空虚,内心焦虑无助,时常感到抑郁绝望,甚至有人因为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患上抑郁症,更严重的还会试图自杀。这样一群特殊人群,其如何加强对其的精神干预,解决其心理问题值得社会广泛探讨。通过政府的官方倡导、社会的大力支持,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关爱老年群体,那么他们的生活会更加

2、舒畅,心理上的问题也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关键词:农村 高龄失独老人 心理关爱前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自古便有尊老爱老的传统,为了发扬这一美德,响应规划的号召,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促进我国关爱老人传统的发展,结合长期以来在老年人心理关爱调研工作上的经验,以江苏省北部区域农村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调研和剖析,方便后续更好地进行老年人心理研究和相关的心理干预。一、江苏北部独身老人的普遍生存状况

3、本论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老龄化严重的区域,60%以上的家庭是空巢老人家庭。这些区域包括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徐州等五个城市,6%的空巢老人同时又是失独老人,他们大多数人都在 70-79 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逐渐衰弱,第一是身体素质下降,慢性病越来越多,恢复越来越差,越来越需要旁人的帮助和照顾;第二是大脑机能减弱,反应缓慢,识别能力差,很多生活琐事不能自己解决。随着身体和大脑机能的变化,失独老人的心理状况也发生转变,吃饭穿衣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能独立解决的生存压力,刺激了他们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心理认知,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安慰他们孤独焦虑的内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党委、各级政

4、府部门、社会人士不能不关注的问题。二、失独老人中多发的心理问题我国经济大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等问题烦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为人所关注。特别是物质文化丰富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独老人群体的精神生活需要、心理健康需要更加突出,要引起各级党政机关、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机关院校、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目前,高龄失独老人中多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1. 孤独感孤独是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或与外界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单困苦的感情,它反映的是人的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政府以社区为单位对离退休老人进行管理,而这些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

5、没有子女陪伴、出现残疾等种种原因,与长期相处的同事、朋友隔离;他们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群体,个人价值的丧失使他们感到孤独。这种感觉非常主观,呈现出社交生活上的孤立无援,由于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并且不被主流人群接纳,这会带来非常痛苦的个人体验。2.寂寞感由于沟通不畅或者无法与其他人沟通,老年人陷入病态的、无聊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不能得到与人交流的满足感,无法与这样孤独的自己想出,甚至变得无所适从,时常处于焦虑之中。不仅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当一个人单纯由老年人组成的时候,老人同样会有这样的寂寞感,寂寞使人愈加消沉,甚至变得抑郁,对空巢老人、残疾家庭尤其如此。只有身处喧闹的人群中,有其他鲜

6、活生动的人群陪伴,有相对丰富的社交生活,才能疗愈他们寂寞的内心。3.失落感失落感的产生源于失去。当人们认为某样东西属于自己,而现在它由于主观客观原因被从自己身边剥离;或者人们在某些事情上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就会产生这样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由多种负面情绪混杂而成。年轻时自己身体越健康,个人成就越出众,获得的荣誉越多,年老时感觉到的剥离感越强烈,过去的成绩、曾被自己保护如今飞离怀抱的子女,这些都导致了老年人巨大的失落感。4.自卑感自卑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同,甚至自我贬低。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很低,否定自己的价值。产生这种心理并不是由于对自己的认识和其他人不同,而

7、是个人感觉的好坏。老年人评价自己的标准仍然和年轻时看齐,要求自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自己要像年轻时那样干练,为自己树立标杆等,他们无视自己现在的年纪,追求高于实际的成绩,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烦恼,使自己陷入自卑和自责的负面情绪中去。5.无助感当一个人无法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时,他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陷入无助的凄苦状态中去。即使某一件事是人力不可控的、注定要失败的,他却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自己的才智不足、能力缺陷,这样的状态下,个体会在心里暗示自己能力不足,无助和消极的心理就会逐渐弥漫开来,他将失去成功的动力,感到孤立无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很多事情不能自己独立

8、完成,这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强烈。6.痛苦感痛苦原来是指人体的疼痛和某种令人不适的味道。现在人们常常用它描述人们内心难以忍受的感觉。当人们感觉到不愉快,精神和身体承受了不舒服的事情,比如身体的疼痛、精神的幻灭,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苦涩的感受。老年人由于要忍受更多的疾病,或者面临失去亲朋挚爱的窘境,常有更多的痛苦感。7.忧伤感忧伤是七情六欲其中一种,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伤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快乐、不高兴的表现,忧伤会让人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愫,也是加速衰老的催化剂和强化剂。人在忧伤的时候会心烦意乱,让人的身体内会分泌产生出一种毒素。这种毒剂会导致我们的心情更差,还可能会伤

9、及身心。忧伤过度会伤及内脏器官,长此以往,就算不伤及内脏器官也会得上心理疾病。诸如:抑郁症等心理上的障碍。老年人一生经历丰富,往往由于年龄的增长容易触景生情,联想到以往的我们之所不知的事情而忧伤不已。8.焦虑感焦虑感通常的表现形式类型有:恐怖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身体障碍和疑虑症、情感爆发、创伤后应激障碍。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有这种感受。焦虑是正常的,无论做什么这种感觉都无法避免。所以与其徒劳地去尝试避免,去寻找一个“治疗”方法,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如何减少它的不良后果上,这就需要有他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介入。9.抑郁感抑郁感是指老年人自身感觉处于低落状态,其心境抑郁、悲观

10、厌世以及忧心忡忡,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轻者兴趣索然、无心治事,没精打彩,进而愁容满面,双目含泪,自觉生不如死、愧不如人。严重者有忧愁的暴发。即由于找不到摆脱难以忍受的忧愁的出路,开始辗转不安,自觉一切绝望,并可突然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这种老年人的精神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并伴有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这是躁郁性精神病抑郁型的典型症状,也见于反应性抑郁等。长期抑郁就容易患抑郁症,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抑郁症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表现,就是思维缓慢、精神迟缓和情绪障碍。10.恐惧感恐惧感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

11、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这种情况独居老人、失独老人表现较突出。11.绝望感绝望感是“希望断绝,毫无希望。”同时当代人生活勇气消失之后的重要精神表征。绝望是人的精神沦落和毁灭的一种境遇,它是一种“世界的黑暗化”,亦即“精神的阉割、瓦解、荒废、奴役与误解”,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意义中心的离弃,从而呈现出世界的无意义化。所以,绝望是对生存意义虚无的精神态度,对世界不抱任何希望的心理体验。发展的结果容易出现自杀倾向。3、失独老年人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分析独特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和家庭情况,给年

12、龄较大、因失去子女而孤独生活的特殊老人群体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1.社会发展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居住条件的改变,推动了空巢家庭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居住环境被改变的情况下,还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同时也给老年人和其儿女一个互不干扰的环境,中国传统的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的情况已经急剧减少,空巢老人的人数不断增加。2.计划生育的原因。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较多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结果,随着生育观念的不断变更,如今“丁克家庭”的数量不断的增多,这就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存在周期。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一子化的程度都不断提高,一旦孩子楚先生

13、们疾病或意外灾害不幸去世,就会使一个家庭成为失独家庭,也会给这个家庭老年人日后的生活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3.疾病伤残的原因。有些老人因为患有疾病等身体上的因素,在生活中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生活或者是生活自理有困难,需要有人的照顾。所以,来自身体上的不便,疾病的打击,以及对子女的想念,都会使老人情绪不振,心情烦闷,对生活失去希望。4.农村对老人的关爱意识不强。在大多数村里,各家各户每天都忙着各自的事情,村委会在各项政策落实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使得这些老来失去子女的老人的生活仍处在孤独的情况中,所以即便是政府对其实施了关爱的方针,也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关爱。四、失独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干预每周末假期、生病

14、或是遇到家人的生日、邻居朋友的喜事时,孤独的老年人群体在心理上的问题尤其突出。1.对心理问题严重的老年人进行专业心理干预。要及时选出年纪较大的、失去了子女的老人群体的心理问题,要派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去给老人的心理做疏通,以缓解和改善老年人心理或精神上的一些问题。2.对家庭养老参照机构养老给予补贴。在我们国家,其养老模式是以在家养老为主,以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养老为辅。依靠国家建设大规模养老中心的方式来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撑,更加需要后期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如果将老人分配到各个家,让老人的子女来照顾老人,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减缓国

15、家建设的难题,还有利于提高老人生活的品质,使被照顾的老人生活更加舒心。3.对能自理的老年人开展互助养老。老年人由于年纪大,更加需要适当的运动,所以能自理的老人,应该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社区应该多建设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将老年人分配到不同的兴趣点里,让老年人多和其他人交流,多活动。同时政府还应该对老人适当的补贴一些水电费。青岛就开展了这样的工作试点,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4.对出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六送活动”。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政府还可以多开展政府送货的形式,将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中。以青岛的市南区为例,这个区就开展了“送奶、送报、送家政”等送上门的爱心活

16、动,这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有利于治疗老人来自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5.对常年不能出门的开展“爱心陪伴空巢老人”活动。可以向社会征召爱心志愿者,让这些志愿者和精神上有需要的老人配对,让这些志愿者抽空多去老人家聊聊,帮助老年人做些家务,料理老年人的生活。这既可以为爱心人士提供服务的机会,还能真正关心到失孤老人们的日常生活。6.政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多老人的社区开展一系列尊老敬老的活动,或是开办老年人社区,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让老年人多和同年人在一起交流活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应该起到牵头的作用,多在社区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还要多去老人家串门,及时解决老人的生活困难。7.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政府发布的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对基础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补充,建立起了长时间护理、医学护理和家庭护理三种形式,将解决失孤老人的就医治疗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当前已有上万老人从中受益。8.对失独家庭出台专项政策。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一子化家庭成为社会常态,所以老年失去孩子的家庭应该得到政府的关照。民政部的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