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2923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总结的教育与教育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 1 节 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1.最早将“教育”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杜威则认为“教育即生活” 。3.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 (2) (3)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与动物界共享的一种自然活动)代表:利托尔诺 个人种的教育演变 “教育超出人类社会以外,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沛西能 教育原理 “教育是一个生物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前者只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是一

2、种定型化的反射过程,产生于动物界的生理需求,因而内容也大都与生存本能有关,为生存服务;后者却是为生活,在社会中的生活。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和具有社会性的活动。(2)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将经验类化,使人具有自觉的类意识。(3)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却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进行一种自觉的学习。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4. 教育活

3、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分解:对象人,既指下一代,也指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层次的人;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影响身心发展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落脚点,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教育可看成是类主体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5. 学校教育 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为核心)定义: 学校教育是 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际活动。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有目的、有组

4、织、有计划地进行) ;专门性(专业人员和场所设备及对象) ;相对稳定性。6. 大教育观(一定程度上可称为“泛教育”观)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 、 “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即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终身教育”思潮:1965,法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72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确定“终身教育” ,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从时间上看,它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

5、连续性的教育过程;从空间上看,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从方式上看,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从教育性质上看,既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终身教育思想是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基石。2、教育的历史形态(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2.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学

6、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即指具有类型和层次结构的,按年龄或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制度。指向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4.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针对其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想。重要体现:提出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代表人物:库姆斯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家庭教育的特点: 启蒙性; 随机性和经验性; 个别性 1 2 3社会教育 对象的全民性 地点的广泛性 内容的实用性 时间的终身性 形式的开放性

7、1 2 3 4 5(三)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三大社会类型:1.以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为标志的原始社会,主要用石器或天然工具;2.以手工工具为标志的物质生产力社会,包括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二者统称为古代社会;3.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3、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一)原始的教育形态特点: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即教育的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 3.教育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为内容的同一、对象的同一和目的的

8、同一(二)古代社会的学习教育形态1. 学校的产生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产生条件:物质上的准备: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社会条件: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 2现实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学校教育出现最早的地方也是文字产生最早之处, 3如古中国、古埃及、故巴比伦、古印度等)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1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2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9、。 3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4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5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3. 阶级性和等级性唐代:官学(中央和地方) 、私学中央 “六学二馆” ,地方 州学、府学、县学(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有名额限制,只有地方官吏和富豪地主的子弟才有入学机会)国子学:招生对象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学、书学和算学:八品及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和通晓律学、书学或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二馆 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大臣的儿

10、子。西欧:宫廷学校:皇室子弟骑士教育: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教会学校教育:僧侣及其子弟家传父教、师傅带徒弟:劳动人民的子弟4. 保守性古代奴隶制时期我国: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斯巴达 军事训练,重视军事体育;雅典 :“文雅教育”的源地,军事和体操训练,到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读写算,音乐和哲学方面的教育,并重视后者封建社会我国:“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天文,医学西方:教会学校 “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世俗封建主的学校 “骑士七技” (骑马,击剑,游泳,投枪,打猎,下棋,吟诗)西欧教育最明

11、显的特点:宗教思想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5.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东汉末年“鸿都门学”一所文艺专科学校;西欧最早 雅典弦琴学校(3)现代教育形态1.特点: 鲜明的生产性 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内容日益科学化 班级授课成为教学 1 2 3 4的基本组织形式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52.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 教育社会化 教育生产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 教 1 2 3 4 5 6育多元化教育生产化的两种形式:产学合作;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教育民主化 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具体表现为: 教育的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

12、策 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包括教育自主 1 2权的扩大 教育内部的民主化 教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3 4教育现代化:1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2 教育功能的现代化 3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4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3.1763 普鲁士 “强迫教育法令 ”规定 5-13 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意味着人类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4.夸美纽斯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目标,并找到班级教学这种有效的实施途径。5.西方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治教。第 2 节 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13、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任务: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论语 “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天性相差不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后天教育 1因而重要 大力办私学,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 2 3准,强调忠孝仁爱,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继承西周六艺 4教育的传统,主张“博学于文,纳之以礼” ,教学基本科目为诗、书、礼、乐等 教学思想 5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发,不悱不发”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 6致用2.墨 “仁爱” “非攻” 重视文史知识和逻辑

14、思维能力并注重实用技术 认为“亲知” 1 2 3“闻之” “说之”是三种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依靠推理的方法追求理性知识 43.道家 回归自然,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4.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5.汉董仲舒、宋朱熹、明王阳明、明末清初王夫之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问答: 苏格拉底讽刺 定义 助产术(即启发) 1 2 32.柏拉图 理想国 区分“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 ,后者是完美的世界,前者只是 1后者的摹本和影子 灵魂有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理性表想为智慧,意志为勇敢

15、, 2情感为节制 人分三等: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受 3情绪驱动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人类通过教育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 重视教育 4 5与政治的密切联系3.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1 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都应收同样的教育 3 教育的目的是造成好的人,好的公民 4 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5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6 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的和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两种性质的功能4.古罗马 昆体良 论

16、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 “教育学之父”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写成 1657 发表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2. 法卢梭 小说体名著 爱弥尔 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引起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3. 德康德 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第一次将教育列入大学课程4. 德林克将康德讲座的内容整理并发表康德论教育5. 瑞士斐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德卢梭的信奉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示范教育的先河。6. 英洛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