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3 页四十一、溴及其化合物一、溴单质1、组成:分子式:2、结构:电子式: 化学键: 晶体类型: 作用力:3、物理性质: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比水重可溶于水的液体4、化学性质: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1 )铁和溴单质加热:(2 )溴水中通入二氧化硫:(3 )溴水和氢氧化钠反应:(4 )溴水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共热:(5 )溴水与氢硫酸反应:(6 )溴水与亚硫酸反应:(7 )溴水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8 )溴水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9 )溴水与硫化钠溶液反应:(10 )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5、制法:(11 )溴化钠与氯水反应:6、用途:制备溴化物、制备溴代物、二、溴化氢1、组成:分子式:2、结构:电子式: 化学键: 晶体类型: 作用力:3、物理性质: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4、化学性质:酸性、还原性(1 )铁和氢溴酸反应:(2 )氧化铁与氢溴酸反应:(3 )氢氧化镁与氢溴酸反应:(4 )碳酸钙与氢溴酸反应:(5 )硝酸银与氢溴酸反应:(6 )二氧化锰和浓氢溴酸共热:(7 )溴酸钾和浓氢溴酸混合:(8 )高锰酸钾与浓氢溴酸混合:5、制法:(9 )溴化钠固体与浓磷酸共热:6、用途:制备溴化物三、溴化钠:1、组成:化学式:2、结构:电子式: 化学键: 晶体类型: 作用力:3、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4、化学性质:盐、还原性(1 )硝酸银溶液与溴化钠溶液混合:(2 )溴化钠溶液与氯水混合:(3 )溴化钠和溴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5、制法:(4 )氢氧化钠与氢溴酸反应:6、用途:制备溴单质、检验银离子7、溴离子的检验: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色沉淀产生四、溴酸钾1、组成:化学式:2、结构:化学键: 晶体类型: 3、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4、化学性质:氧化性(1 )溴酸钾和浓氢溴酸反应:(2 )溴化钾和溴酸钾的混合液中加稀硫酸:5、制法:(3 )溴单质和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共热:第 2 页,共 3 页6、用途:用于制备溴单质五、氯酸钾1、组成:化学式:2、结构:晶体类型: 化学键:3、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4、化学性质:氧化性、不稳定性(1 )氯酸钾与浓盐酸混合:(2 )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加稀硫酸:(3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5、制法:(4 )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6、用途: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氯气六、相互转化关系:KBr HBr Br2 KBrO3七、强化训练:1、 G、Q、X、Y、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或分子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 Q + NaCl ②Q +H 2O X+H 2 ③Y+NaOH G+Q+ H2O ④Z+NaOH Q+X +H 2O(1)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2)臭氧(O 3)与二氧化氯作用,可得到红色油状液体的六氧化二氯(Cl 2O6) ,遇有机物会爆炸它与碱作用得到氯的两种含氧酸盐,代表该反应的是上述四个反应中的 ,其离子方程式是3)亚氯酸钠(NaClO 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分解,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条件下因生产亚氯酸而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氯、盐酸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氯也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该化合物中氯原子是否满足8 电子构型 我国广泛采用经过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的柱内的方法来制备二氧化氯,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其实验流程如下:除去悬浮杂质 浓缩 氧化剂氧化 热空气 Na2CO3 吸收 H2SO4海水 Br2 【NaBr、NaBrO 3】 Br2(1)取 24L 除去悬浮杂质后的海水,浓缩至 2L2)向其中通入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通入热的空气的目的是 3)将吹出的溴蒸气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反应得到溴化钠、溴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产物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 1g 白色沉淀4)将吸收溴后的溶液用足量的硫酸处理得到溴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理论上可以得到溴的质量为。
5)经计算海水中溴的浓度为 g/L3、下列过程都能够使溴水褪色,其中反应中既体现了溴的氧化性又体现了溴的氧化性的是( )A、乙烯使溴水褪色 B、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C、氢氧化钠溶液使溴水褪色 D、氯化亚铁溶液使溴水褪色4、向溴的水溶液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液体分为两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呈橙色,下层几乎无色 B、这个操作叫分液电解第 3 页,共 3 页C、说明了四氯化碳溶解溴的能力强于水 D、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