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637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21 与朱元思书一、 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 【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 【转】通“啭” ,鸟叫声。 【反】通“返” 。 【见】通“现” ,露出。3常规词语 【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pi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 【直指】笔直

2、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ng) 】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 (yun)飞戾(l)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 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3、什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生长 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 层峦叠嶂, 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 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4、心;经纶世 务者, 窥谷忘反。有这样的“奇山异水” ,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 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 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2三、拓展延伸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

5、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 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四、 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向东时而偏向西。 从富阳到铜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

6、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 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部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占着自己的地势争高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得最 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鸣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 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2 五柳先生传一基础知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 ,作

7、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 。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二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期在必醉 :希望一定喝

8、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三古今异义: 造饮辄尽 造 古义:往、到; 赞 古义: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义:常用于“创造” “制造”等义。 今义:常用于“赞美” 、 “夸赞”等义。四一词多义: 以:因以为号焉:把; 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言:闲静少言:说话,说,以此自终:凭借。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译为“的” ;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如: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的样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亲旧知其如此:像五词语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

9、,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六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3省略句: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 倒装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 “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 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 3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喝醉了便

10、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全文翻译: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 华富贵。喜 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句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 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就请他来喝;他一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

11、丁,饭篮子和瓢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向。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戚(q)戚于贫贱,不汲(j)汲于富贵” (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 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23 马说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是其中的第四篇。(二)文言词语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

12、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 不以千里称(著称)也 故虽(即使)有名马 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 食(通“饲” ,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 ,喂)也 是(这样)马也 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 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食(通“饲” ,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才能,本领) 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 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 其(同岂,难道)真无马邪(通“

13、耶” ,吗) 其(大概)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三)字形字音 袛(zh) 骈(pin) 枥(l) 粟(s) 石(dn) 一食(sh) 食(s)马者 而食(s)也 外见(xin)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 1 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 2 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 2 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 3 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4第 1 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

14、(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5第 1 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6第 2 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8第 3 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10文中“伯乐” 、 “千里马” 、 “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 统治者; “千里马” 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