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635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探求、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人任知识。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教学内容:一、研究的内容:1、 从古代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及其发展历史,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社会古人生存状态。(1)从古代诗歌看古代交通工具(马、车、舟、轿) ;(2)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道路(陆路、海路

2、、栈道) ;(3)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 ;(4)从古代诗歌看民间通讯;(5)从古代诗歌看古人的出行观念;(6)从古代诗歌看古代战争。(7)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交通发展的历程。(8).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减轻劳动负担,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能够得到很多的启发。从古代诗歌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

3、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活力中得到力量。3课题介绍: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 、 楚辞 、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且深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本课题研究,通过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二、资源准备1.推荐书籍: (1)唐宋诗词鉴赏方面

4、的书籍。(2) 中国交通史 (白寿彜著)(3) 中国古代交通 (赵去旗著)(4)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5)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三、探究活动1.围绕三个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 1 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状况;第 2 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情况;第 3 组负责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2.温习以前所学过的古诗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搜集阅读材料中有关古代交通的信息以及涉及古代交通的诗歌。3.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古代产生众多的送别诗进行探索。4.每组组长在班上进行专题发言。5.将探究的成果写成小论文,与同学、老师交流

5、。四、有关资料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

6、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2.中国古代出行交通素描 我国古代的出行交通工具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和利用代步工具了。传说黄帝之时,曾“刳木为舟” ,即用一个大原木从中剖开制独木小舟以济深行远。传说,中国最早的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从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记载可见,夏代之时已经出现了适应于不同用

7、途的交通工具。据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即训练牛马等家畜以驾辕驱车。到商汤之时,已将马车作为战车用于征伐阵战,商汤正是凭借着这一先进于夏王朝的坚船利炮, “革车三百乘” ,一举打败了夏桀王,而建立了商王朝。从甲骨文内容来看,除了用于征战以外,商代的车子也用于商王及贵族们的出行和田猎。从商代晚期殷墟遗址已经发现了的车马坑来看,车子已有复杂的构造和精美的装饰,当时已由发达的车马制造业。从甲骨文“舟”字等字形来看,商代已经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的一大进步。3、古代的道路道路径、途、道、路、阡、陌。.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栈道

8、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送元二

9、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 ,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 ,即阿

10、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753 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 ,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4. 古代交通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车、马、牛、舟、船、轿。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船(不用解释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马(此诗是说给杨贵妃火速运荔枝的事,其间大部分交通当然需要嘛,不然荔枝就不新鲜了)其日牛马嘶孔雀东南飞牛车(车自古就有。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又

11、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但到了东汉后期,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 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 。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 ”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 。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

12、雨驴(诗里如是写着,既然杜甫骑驴,自然是交通工具)无数铃声遥过碛凉州词骆驼(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自“铃声”看出。 )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2、 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上面给

13、你列了马和船了,这个是车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 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古代的交通都是采用原始、粗糙落后的工具,因此,信息交流很困难,人们的交往很受局限。古代落后的交通:道路的曲折、工具的原始、设施的简陋,因此出行艰难,使人们出行时弥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之情,也产生了很多的送别诗。一部古代的交通史,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部文化史。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古代交通情况的信息,初中学生也储备了一定的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那么,该如何从古代诗歌

14、中了解到古代交通的状况呢?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

15、萧班马鸣。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

16、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