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49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竹园中学 刘 磊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世界地理 (上册) 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用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 ,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袄

2、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2、加强情感教育,创设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为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象春风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例如: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同学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3、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的鼓励似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特别对普通中学来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因此,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3、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作为地理学科来讲,多媒体辅助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使课堂素质教学达到更高境界,从而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目前,多媒体辅助地

4、理教学的利用越来越广,并随着家庭条件的日益富裕,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与校园网的并轨,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地理教学软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 学 、有思 、有 乐 、有美的享受,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以便改变重教 轻学 、重讲 轻思、重 灌轻趣 、重 知轻智 这种现象。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黄赤交角为零。这样,可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想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不符的同

5、时,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4、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学生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较好的解决课堂上难于克服的困难。从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来看,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胜心、自我表现欲,他们不愿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因此,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因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此,学校应有 简易制

6、作室 ,并安排适当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简易制作室: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简易地图、简易模型等,培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野外考察:通过对各地区的经济、人文、土壤、气候、水文、水利、交通的考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乡土地理、生态农业、生产过程和诸多地理要素。地理资料收集:通过收集各种地理图片资料,并装订成册,以便讲授地理知识时可以展示各类图片,传递信息。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纸上谈兵 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重视智力的

7、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祖国造就更多的新世纪人才。1、在课堂开展还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 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

8、惯性力的分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2、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又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较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沦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个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

9、、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三)要让学生养成的几个有利于创新的习惯1、教会学生问问题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后面往往隐藏着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并可以随时举手发表看法,不必拘泥于课堂进程。为了让学生爱问、会问,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随便问,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评价,但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问问题的热情大为提高。2、教会学生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思考,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在分

10、析具体问题时,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3、教会学生说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但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还应该看是否能外化。变成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或能用来解释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掌握。因此我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要求所有发言都要在讲台前进行。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这种氛围,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对一些基本的常规和语言进行了培训。现在学生都喜欢到讲台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进步。4、教会学生问鼓励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如果这种好的理念能够被广泛的接受并形成一种课堂风气,这将改变我们整个民族给人留下的因为崇尚谦虚而导致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内向 ,受益的

11、将是整个中华民族。因为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思维习惯,许多都是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四、结论(一)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收效1、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一年来,初中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创新教育的实验,各方面的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使他们的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艺术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成绩与平行班同学相比明显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也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如 2000 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初问卷调查中,表示对地理感兴趣的仅占 26.5%,在第一学期末问卷调查中则提高

12、到 75.6% 。3、教学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我校 2000 级初一地理教学实验中,实验班的教学成绩明显地好于对照班。2000 级初一地理第二学期统考成绩也列全校第一。4、地理活动成果显著,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学校举办的地理小论文和地理调查报告评选中,有不少优秀作品获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给了有关部门。5、推进了教育科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课题研究上,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各级评奖中获奖。课题主持人缪兴菊在课题实验的几年间,连续两次获得市级教学成绩奖,一次区级教学成绩奖。(二)几点启示1、再也不

13、能低估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有些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例如,在讨论成立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时,教师怕学生不愿意参加,只确定每班 3 到 5 人,但报名结果各班都超过了三分之一,只好将各班人数增至 8 人,并将部分学生婉言谢绝,但仍有部分学生以列席、旁听身份积极参加活动。教师上完课后,总有不少学生围住老师,提出许多问题。以上情况说明,现在的高中生对地理发生兴趣了,这是十分可喜的变化。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是能促使学生学好地理的。2、再也不能低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学生写出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例如,他们通过调查研究

14、,能利用地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写成调查报告和论文。在调查报告沂河河水的污染现状调查中,对污水的来源、危害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治理方案。在学生的小论文人类活动与气侯变暖质疑中,学生对气候变暖问题,提出了与教材相反的观点,有一定的新意。此外,有的学生对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对地理教学有一定地帮助。3、再也不能忽视地理教学改革了地理课由于受“中考开卷指挥棒”的影响,从学校到学生一直不重视,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不活,感到枯燥无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初中地理教学,除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外,还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新教材的实验中,有力地配合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