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353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远教工作规规 划划文文 件件讲讲 话话资资 料料汇汇 编编汇川区教育局远教站2013 年 6 月 .目 录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全文)12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53杜占元副部长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334 杜占元副部长在 2012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55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366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摘要).427 杜占元副部长在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 ”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摘要).498杜占元副部长在 2012 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529省教育厅关于下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的通知.5410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十五章).5911贵州省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摘要).6012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全文).6313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摘要)6714陈至立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讲话(摘要)7015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培训扎实推进 “村校结合 ”工作的通知 .7516遵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

3、远程教育工作督查通报制度.7817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及组织管理的概况8018海淀区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化区级软件平台8119海淀区信息中心培训、教研工作思路与方法8220科技促进教育发展北京二十中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分享8421技术为教学服务 教学为发展服务中关村二小学校信息化建设.8522名词解释9123图解信息化9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部-2012 年 3 月)目 录序 言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现状与挑战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三章 发展目标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四章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第六章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八章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九章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第十章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 行动计划第十二章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第十三章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第十四章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第十五章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第十六章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第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第十八章 完善政策法规第十

5、九章 做好技术服务第二十章 落实经费投入实 施序 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 教育、个性化学 习和终 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 术对教育 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6、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 施, 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

7、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现状与挑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必须清醒地认

8、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 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

9、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 .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统筹做好

10、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 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第三章 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

1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 资 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 .成。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超前部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

12、息网络, 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13、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 伍能力、 创 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第四章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缩小数字化差距。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 .

14、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促进所有学校师生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15、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 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 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 专业人员支持力;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