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47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12 页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已 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目前有过亿数量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健全与提高。只有摸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状况,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 问题,才能从本 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是本文所将要阐述的基本问题。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解决措施

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12 页目 录1.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判定标准41.1.什么是心理健康41.2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4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42.1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42.1.1家庭因素 42.1.2学校因素 52.1.3社会环境因素 62.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6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7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85.怎样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8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应该怎样做9结 论10参考文献 11致 谢1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12 页引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更加激烈,相对稳定的内

3、心世界受到的撞击越来越强烈。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单调而紧张、太郁闷了。近 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了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中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致使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

4、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探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现代中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12

5、 页1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判定标准1.1.什么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则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中小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1.2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6、,也会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不同的国家、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阶层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同一国家、地区的标准也会因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而有不同的标准。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曼曾将正常人的行为列为 11条,认为符合这些条件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1) 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2) 有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已和苛责自已。3) 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4)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无过度的幻想。5) 能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并有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6)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

7、的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过分地否认和压抑。7) 能保持人格的和谐与完整,个人的价值观能随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在个人的生活目的中,含有利己和利人的两种成分,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9)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和动机。11)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谀,也不过分追求社会的赞美。然而台湾学者黄坚厚则简单地从四个方面

8、来判断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人是乐于工作的,能将知识与本身的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同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之感。2) 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与人相处时,正面的积极态度(喜悦、依赖、有爱、尊敬)常多于反面消极的态度(仇恨、敌视、嫉妒、怀疑、畏惧等) 。3) 对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不以为羞,不做无谓的怨尤。4) 能与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对现实环境有正确、客观的观察,并能作有效的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12 页不企图

9、逃避。根据前面两位的观点,并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点:1) 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调控自己的短处。2) 是能友好接纳别人,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3) 是对学业充满热情与自信,取得成绩不骄傲,遇到挫折不气馁。4) 是对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勇于尝试,追求成功。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外在和自身内在的两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2.1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2.1.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们最早也最久生活在家庭之中,人们最初的经历和教育都是由家庭提供的。家庭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

10、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后,学生的经验逐渐由家庭扩大到学校、社会,经验积累增多,也越丰富。但又总离不开家庭所造就的最初模式。1)父母之爱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祖辈和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他们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学生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2)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念、行为品德,无不体现在对子女的教养之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家庭的教养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过度保护

11、的、控制的、放纵的或平等的、民主的。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在所有的研究中,专家们都强调,唯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才是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在这种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信任、尊重学生,对学生充满关怀和爱护,尽可能的与学生沟通,并用心投入学生生活之中,对学生尽量使用明确而富于鼓励的表述进行纪律要求,对学生行为上的不当也当以明确态度进行合适的处理。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学生,一般是心理健康,生活适应良好,能与人沟通,情绪平稳,也多数能在学业上去得较好的成绩。 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学生家长的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学生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

12、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学生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2.1.2学校因素学生时期,花在学校的时间是所有时间的 32%,仅次于在家庭的时间。学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6 页 共 12 页对学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仅次于家庭的影响。学龄期是身心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一般认为,学

13、校是指导学生行为最理想的场所,为学生提供的机会也最多,其影响也几乎是终身的。1)教育思想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思想的根本改变。应试教育单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追求升学率来考评学生和学校,就比人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在学校管理上,若仅注重学生的的服从,忽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不顾及学生的情绪,也都会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损害。2)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

14、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3)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人格和情绪,无不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如有健全的人格,则学生的学习气氛和情绪就会是和谐快乐的;教师本人如有人格缺陷或神经质,即是他具有丰富的学识,态度认真,仍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纷扰及学习困难。教师应避免性情暴躁,神经过敏,讽刺挖苦,虚伪偏私,喜怒

15、无常,缺乏同情,悲观消沉等人格特点。否则不但破坏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将造成学生人格发展的损害。4)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学生时期,中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中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5)教师的伤害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时会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嘲笑。这在学生心中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受到损害,导致他们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严重的会使他们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这部份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1.3社会环境因素在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时,一定要看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综合进行研究。1)文化文化对心理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