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810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章节汇编(培优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年历史高考必修三试题分章节汇编整理:马红梅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1 (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C儒家“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2 (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 13 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2010 年高考上海单科 4 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

2、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4. (2009 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5. (2009 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 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 (2009 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

3、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7. (2007 广东卷,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8.(08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1 分) 三宇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墨子 荀子 老子 苏格拉底A. B. C. D. 9(08 上海历史,A 组 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0.(08 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4、;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1.(08 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2【二】12 (2009 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13 (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 13 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5、 D韩非子、董仲舒14. (2010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2 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5 (2009 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6、16.(2007 宁夏,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三】17 (2010 高考广东文综 15 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 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8 (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 17 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

7、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9 (2010 年高考湖南文综 26 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0 (2010 年高考上海单科 9 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1.(2009 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22(高考江苏单科

8、)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3.(2007 海南卷,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324.(08 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四】25 (2010 年高考江苏单科 5 题)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9、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26(2008 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7.(08 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28.(08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4)(1 分)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10、,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29(2008 上海历史,B 组 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30 (2009 高考上海单科)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 B C D31.(2008 上海历史,A 组 16) 明清之际是

11、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 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 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 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 分)32 (2009 高考上海单科)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4(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 分)33.

12、 (2009 广东)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 材料 结论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 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 分)(2) 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 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 分)34.(2009 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