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7258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设计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科书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教科书还是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

2、,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第三部分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教科书以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第三部分的最后安排了“学与问”,要求通过讨论,分析置换反应等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并要求学生用交叉分类示意图简要表示这种关系。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等。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

3、学建议如下:1.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可结合实例,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到电子转移,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当然,也要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本节所设置的两个“思考与交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学与问”则对两种不同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类型反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讨论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讨论过程(如可设计不同的思路引导讨论,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同时注意教学中要留出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练习巩固,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高考资源网(

4、)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对于第一个“思考与交流”,可首先组织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不能分开,从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对于第二个“思考与交流”,要引导学生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这样一方面突出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也把初、高中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3.正确、辩证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有关物质的相互关系是很重要的。例如,讲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应着重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从还原剂获得电子而被还原,还原剂则

5、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而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在反应中是相互依存的。4.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教科书只要求学生知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不要引入“双线桥”“单线桥”以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内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也仅限于教科书中的例子。二、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 1】1.提示:硫、铁、铝与氧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等。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为得氧即氧化反应,失氧即还原反应。2.提示: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既有氧化铜失去氧发生的还原反应,还有碳得到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思

6、考与交流 2】1.Fe+CuSO4=FeSO4+Cu Fe 的化合价升高,Cu 的化合价降低Mg+2HCl=MgCl2+H2 Mg 的化合价升高,H 的化合价降低S+O2=SO2 S 的化合价升高,O 的化合价降低CuO+H2=Cu+H2O H 的化合价升高,Cu 的化合价降低2.不是,只要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学与问】1.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2.提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多种表示方法):三、习题参考1.提示:

7、碳元素和铜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C3.C、B4.提示:反应中元素的原子发生了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失去(或偏离);获得(或偏向)。教学资源1.科学方法简介类 别 名 称 定 义 方法举例观察 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方法 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实验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常是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方法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思想实验 按照实验的模型展开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实验方法 理想实验想象实验比较 通过相关对象之间的对比,确

8、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并发现其共同规律的思维方法求同比较求异比较综合比较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分类 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树状分类法二元分类法多元分类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类比 根据两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共存类比法因果类比法对称类比法综合类比法归纳 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演绎 与归纳法相反,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维方法 分析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或把过程分解为阶段,或

9、把动态凝固为静态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 与分析相反,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的思维方法 假说 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新事实作出的假定性说明 模型 通过研究模型来解释原型(被模拟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理想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理论 是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完整地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 系统方法 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模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信息方法把系统的过程当作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以达到对某个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方法反馈控制 用系统活动

10、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的方法 功能模拟 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模仿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 横向科学方法黑箱方法 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输入、输出信息来研究黑箱功能和特征,探究其构造和机理的方法 2.丁达尔效应和光散射1869 年,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发现了丁达尔效应。光射到粒子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粒子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当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粒子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效应;只有溶胶才有比

11、较明显的乳光,这时粒子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散射光的强度还随着粒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小。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3.跨世纪的纳米材料196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教授费曼(R.P.Feynman)曾在1959 年预言:“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时间仅仅过去了二十几年,到了 1982 年,费曼的预言便成了现实。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制成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 STM),它不仅能使人类观察到了原子,而且能够利用仪器的针尖来操纵原子,德国

12、科学家宾尼(G.Binnig)等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镍板上将硅原子组成了“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英文缩略语)的字样。不久,日本科学家又将硅原子堆成了一个金字塔。于是,人类也像大自然一样,成了主宰原子和分子的主人,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去认识和利用大自然造就的原子和分子。这样,到了 20 和 21 世纪之交,人类正在悄悄地进入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纳米科技时代。纳米科技是在纳米的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及其结构信息的高新技术,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用具有纳米尺度的原子、分子制造有特定功能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由粒径1100 nm 的粒子组成的固体材料),它是 21 世纪很有希望和前途的新型材料。(1

13、)纳米材料的发现组成材料的物质颗粒变小了,“小不点”会不会与“大个子”的性质很不相同呢?这便是纳米材料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格莱特(Grant)的科学思路。那是 1980 年的一天,格莱特到澳大利亚旅游,当他独自驾车横穿澳大利亚的大沙漠时,空旷、寂寞和孤独的环境反而使他的思维特别活跃和敏锐。他长期从事晶体材料的研究,了解晶体的晶粒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越小,强度就越高。格莱特上面的设想只是材料的一般规律,他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组成材料的晶体的晶粒细到只有几个纳米大小,材料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格莱特带着这些想法回国后,立即开始试验。经过将近 4 年的努力,终于在 1984 年制得了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包括各种金属、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超细粉末。格莱特在研究这些超细粉末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众所周知,金属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金子是金黄色的,银子是银白色的,铁是灰黑色的。至于金属以外的材料如无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它们也可以带着不同的色彩:瓷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