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785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314琵教师版琶行导学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琵琶行五、学习内容及程序【课前预习案】 【知识链接】1、 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2、 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

2、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形式一般用五言、七言、杂言。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兵车行都是歌行体。【课内探究案】一、 给下列划横线字词注音。湓浦( ) ( ) 铮铮然( ) 商贾( ) 悯然( ) 憔悴( ) ( ) 转徙( ) 恬然( ) 谪( ) 浔阳( ) 荻花( )轻拢慢捻( ) 霓裳( ) ( ) 六幺( )迸( )裂帛( ) 虾蟆( ) (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阑干( ) 呕哑( ) ( ) 嘲哳( ) ( )二、小序在文中的作用。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3、凄切的感情基调。 三、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第一段:(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二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四、合作探究,研读剖析细读第二段描写琵琶曲的语段1、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请找出相应的诗句并概括旋律特点。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旋律特点是_低沉抑郁_。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

4、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学习注记2旋律特点是_欢快明朗、清脆悦耳_。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特点是_“冷涩” “凝绝”_、幽愁暗恨_。第四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旋律特点是_高亢激越、悲愤不平_。 2、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音乐的,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讨论明确:手法 诗句 作用比喻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

5、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花 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 、幽咽(双声)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另有动作神态描写,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的动作。3曲终收拨当心画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作用: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朗读全诗,进入情境1、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的人物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

7、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领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关键诗句。请比较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理解诗句中“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体会:见教学用书P147【课后练习案】1.诗句默写填空:浔阳江头夜送客,_。_,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_。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_。_,添酒回灯重开宴。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_,似诉平生不得志。_,说尽心中无

8、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_,小弦切切如私语。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银瓶乍破水浆迸,_。 _,四弦一声如裂帛。 _,唯见江心秋月白。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春寒料峭B.“徒”应为“徙” 。C.“崖”应为“涯” 。D.“翻”应为“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弦弦掩抑声声思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离去回来 D满

9、座重闻皆掩泣掩饰哭泣(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4下列句子中,画线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琵琶女的身世 相同点 诗人的遭遇年轻 色艺双绝 春风得意 贬前 才华横溢 积极进取如今 年长色衰 门前冷落沦落如今 冷落浔阳 孤独失意4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 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0、(“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5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 “大弦” “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 “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 “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C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

11、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注释:秋江月澄澈:一作“江月秋澄澈 ”。娉婷:姿容美好。一问一沾襟:问一次就哭一次。沾襟,泪湿衣襟。译文:晚上停船在鹦鹉洲,秋天的江水和月亮十分的清澈。从旁边的船上传来歌声,听着声音感觉好像很愁苦。歌声停止便听到哭泣声,抽泣声和哽咽声一直在传过来。我寻着这声音看见了这个人,是一个妇女但肌肤

12、如雪一样。她独自的在帆樯边靠着,姿容美好像十七八岁的少女。在晚上看她留下的眼泪像珍珠一样,一滴一滴像一轮轮明月。我问她是谁家的媳妇,为何哭得如此悲凉凄惨?我问她一次就哭一次,低着头就始终都不说话。7诗中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解析:由“颜如雪” “娉婷十七八”可知主人公年轻美丽,由“发调堪愁绝” “泣” “咽”等可知其孤独凄婉。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_8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答:答:_解析:首先要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比 较 可知, 琵琶行并序不但写了琵琶女身世,也有自身不幸的深切感怀,意 义更为深广。解析:相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 谪浔阳宿于鄂州和琵琶行 描写的时间、情景有很多相似之 处,都是写秋夜闻琴,又见到歌女,琴声也都是悲伤幽怨的,歌女生活都是凄惨的,同时歌女都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不同:琵琶行的描写更具体细腻,对音乐的描摹、 对歌女身世的叙写以及 对自我被贬的感叹都生动感人,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基本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来展示月夜歌女的形象。答案:相同点:都写了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本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 琵琶行并序不仅写了琵琶女的身世,5还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