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3361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文理学院第 1 页 共 22 页旗袍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摘要:旗袍,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经典传统服饰,曾经辉煌一时。而当今的旗袍,无论从社会地位、审美角度、人文情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旗袍的诞生、发展到演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利用人体工程学和服装特征线学的有关原理探究其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最后以笔者大胆畅想旗袍造型设计风格的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尝试。关键词:旗袍造型设计、人体工学、风格、视觉要素Abstract:Cheongsam, as our most familiar with the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es, once gl

2、orious. Whereas the current cheongsam, regardless from social status, aesthetic Angle, humanities emotionally changed greatly. This article from cheongsam of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evolution of a simple discussion, and use of human body engineering and clothing characteristic line to learn

3、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reason and probe into its evolution features, and finally author bold imagination cheongsam modelling design styl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try. ToKeyword:Qipao modelling design, ergonomics, style, visual elements前言: 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 2

4、0 世纪 20 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妇女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妇女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从而显的女性十分苗条、俊美。作为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旗袍的设计发展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情趣爱好的演变而变化的,在个过程中,强调人文因素成了人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人类自始至终在追求审美,而这种审美需要正是人类人文因素的一种高级的外在的表现;我们的祖先将那个年代的人文因素合理的融入到旗袍中,使得旗袍在其造型上充分展示了女性美感,恰到好处地遮掩过分的“ 性” 感,在审美和美感的欲望中,延伸东方神韵,尽情舒展个性魅力。1 1 绪论 绍兴文理学院第 2 页 共 22 页1.1 研究背景 1.1.1

5、 旗袍造型设计概述 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服饰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女性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的女性服饰文化象征意义。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3 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旗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

6、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 十八镶” (即镶十八道花边) 。清代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1.1.2 现代旗袍造型设计的发展和特点 改革开放刚以后整个 80 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 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90 年代以来,改良旗

7、袍受国际时装流行思潮影响颇大,低领、无袖、紧腰、高开衩、超短、袒胸、裸背等各种形式变化无穷,珠片、刺绣、毛皮饰边、织物印花等工艺装饰大放异彩,颜色绚丽、跳跃、浓重、柔和,大胆突破了旗袍的旧有模式;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旗袍与时装联手共存,从一种崭新的角度,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抒发着一种崭新的情怀,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绍兴文理学院第 3 页 共 22 页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 30 年之久的它,在 80 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

8、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 80、90 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 。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如图)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 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9、。 1.1.3 旗袍造型设计中的风格 旗袍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很多种风格:古典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中期旗袍发展为京派与海派,所谓京派、海派之称,最早出现于几十年前的旧中国文坛。海派一词是当时北京一些进步作家的发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风。 “京派 ”是相对“海派”而言的。再往后,京派和海派便分别象征着两种对立的文化了。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不再以地域为界,京派旗袍绍兴文理学院第 4 页 共 22 页即并非只有北京的才叫京派,也不是凡上海的就是海派。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

10、化上的两种风格。2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海派风格反映在服饰领域内称其为“ 海派服装”。虽然“京派服装”的提法并不常见,但这种服装风格相对于“海派 ”肯定是存在的。旗袍的京派与海派就各有其鲜明的个胜。海派文化完成于本世纪年代,海派服饰也在年代达到辉煌灿烂的顶峰。而海派旗袍则在年代的海派服饰中一统天下。只要提起年代,人们无疑会联想起旗袍美女的绰约风姿来。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 、“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的西化,当然也无所谓“海派旗袍”了。海派旗袍最大的风格特点就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当时不仅把

11、西式外套、大衣、绒线衫穿在旗袍外,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 “” 形领、荷叶领,袖型则有荷叶袖、开衩袖等。到后来还出现了改良旗袍,结构更趋西化,一反传统地有了胸省、腰省和装袖、肩缝,甚至加入垫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旧式的大襟和繁琐的装饰则逐渐消失了。旗袍面料由于纺织品的大量进口而极为丰富,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类、纱罗,应有尽有。某一段时间旗袍流行“透、露、瘦” ,于是就采用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或丝绸。其次,旗袍廓形修长紧身,尤其适应南方妇女消瘦苗条的身材特征。正因如此,旗袍才始终扮演着流行的主角,风靡于上海滩的街头巷尾。、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种既稳定又变幻无常的时装。摆线高低来回更迭,稍不留神便会

12、落伍,这种时髦确实是需要“追赶” 才能及的。时尚是商业的催化剂,作为商业化大都会的产物,海派旗袍不仅顺应社会心理,更切合商业利益,由于开埠之初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上海深受欧美流行的影响。时装业发展迅猛。年代上海已成为一切时髦之物的中心,称之为“全国时装中心”也不为过,更有所谓“ 东方巴黎”之美誉。海派装束尤其是海派旗袍成了各地摹仿的典范。相对于海派的创新,京派就显得守旧一些。旗袍的京派自是指区别于海派,不为流行所动的传统式样。也许海派文化可称之为海洋文化,那么京派文化则可称之为内陆文化。一方面北京的地理位置当时并不有利于西洋文明的引人;另一方面,旧京的官僚绍兴文理学院第 5 页 共 22 页军

13、阀又阻碍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京派旗袍的特点不是中西合壁的艳丽,而是本位本土的拙朴。民初的京城女性以上流社会为源头,中等阶层妆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但缺乏整体更新的内在动力。上流社会以旧清遗留下来的大家望族和军阀政客为主,多沿袭旧制而着旗袍。旗袍款型类似过去,通常平直宽肥,有大襟。面料以传统的绸缎为主,偏厚重。平民的旗袍多采用棉布,可单可夹。印花面料比海派要少,花色也未受到西方的影响。相反,旗袍的装饰却比海派来得丰富。海派旗袍由于特别显示女性身段,因而服装在于表现人而非衣服本身;京派旗袍衣身的宽大使得人体退居第二位,所以在装饰上就不得不考究起来,服装以繁复的刺绣纹样或织纹为美,充分展示旗

14、袍自身的魅力。京派旗袍不如海派旗袍那样具有流行感。、年代,北京女性除了穿长裙就是穿旗袍,式样并不丰富,不似海派服装常翻常新。上海的新款至少四五个月后才会出现在北京,其中特别洋化和大胆的则不会被接受。尽管如此,北京女性的旗袍还是日渐受到海派旗袍的影响,摆线随之抬高和降低,不过时间上滞后一些罢了。京派和海派实际上是各有千秋的。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浪漫。但随着历史变迁,具有现代特点的海派逐渐成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传至今没有什么改变。中国妇女的传统形象也与之紧密相联,难以割离了。 1.2 旗袍造型设计风格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人体工学的研究 传统旗袍的造型

15、最早是清顺治年间建都北京时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由于当时的审美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受到封建礼仪的限制,先是为了便于戎装女子在马上的驰骋搏杀,其服装采用直硬款式、宽下摆、不收腰、袖子窄、外形肥大;定居后由于社会开始安定,不再需要女子戎马狩猎,这时的旗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领高盖住腮碰到耳垂,袍身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目的是为了耐磨损。满汉两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得刺绣引入到旗袍的装饰中,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饰,从而在视觉上很好的满足现代旗袍绍兴文理学院第 6 页 共 22 页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其审美特征仍以清代封建统治者病态的鉴赏水平为准,不显露形体的自

16、然美,旗袍造型硬朗、平直,重服饰图案而不强调人体曲线;衣服虽然以人体为形成的基础,但人的形体并不能最终决定服装式样;封建思想对女性的禁锢,使得旗袍的设计制作没有充分根据女性身体造型特点,是对女性自由的剥夺。而现代的旗袍则与古代的完全相反,现代旗袍则看重对女性身材的修饰,抬高腿部的开叉线,使用轻薄面料,根据现代人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加以应用。凸显女性的曲线美。1.2.2 基于造型技法的研究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现代旗袍与原来的旗袍不同。现代人基于人体工学使服装更加科学化,贴近人体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