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1631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2012年12月月考语文科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年级 2012 年 12 月月考语文科试题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第一卷(选择题 30 分)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18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姿态 赏玩 训鸽 黄城人海B、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C、嘻戏 宛然 和谐 妖童媛女D、斑驳 风致 渺茫 一泄千里2、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A、你这么混混沌沌地过日子,怎么能对得起你的父母和亲朋。B、眼见山河破碎,家破人亡,他不禁触目伤怀,不能自已,留下了悲伤的泪水。C、苍松劲柏盘曲在古道两旁,那苍翠的颜色绿得都能滴出水来,浸润了空气,显得没精打采。D、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形色色,而患者的

2、维权之路更是曲曲折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 后” ,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 ,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C、在进入新一轮住房限购预备队的城市中,仅有浙江的衢州和台州、广东的珠海跟进出台了相应的住房限购措施,且其执行范围均为中心城区,尺度也较为宽松。D、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的山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4、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彼竭我盈,故克之A、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 “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 “尔”不同,两个“彼”不同5、下列各组中不好通假字的一组是(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可怜体无比 B、叶叶相交通C、处分适兄

4、意 D、徘徊庭树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鼓瑟吹笙A、榆柳荫后檐 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 D、又非君所详8、下列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要) 匪来 贸丝,来即我谋(就) 莫知我哀(不)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满意)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 )体无咎言(灾祸)A B C D9、下列句中“为”字的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为仲卿母所遣 为诗云尔 君既为府吏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黄泉共为友 遣丞为媒人 阿母为汝求A、 / / / B、 / / / / C 、 / / / / D、

5、/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6 分,每小题 2 分)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 ,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

6、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 “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 “杂彩三百匹” “从人四五百” ,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 “自专由” 。2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明明白白地告 诉我们,并

7、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 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

8、,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 “热衷富贵” “时刻希望往上爬” “自私自利” ,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

9、,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 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第 11 期,有删改)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 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11、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太守、

10、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12、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 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 孔雀东南飞

11、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012 题(6 分,每小题 2 分)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

12、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方食 方:正B.终 再拜 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C.进取于君 进:前进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分食 食之 食之不以其道B. 使吏 致千金与市租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3C.寡人不知 孰谓汝多知乎D.忠臣不为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5、下列各句中加点 “之

13、”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分食食之 言之公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一豆之食 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 婴闻之 以君之赐 寡人之过也A. B. C. D.第二卷(非选择题 70 分)四、古诗文表达13、翻译下列句子(8 分)(1).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译文:_ (2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 分)桃 夭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3。桃之夭夭,有蕡4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5。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桃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灼灼(音茁):鲜明貌。华:花。于归:指姑娘出嫁。宜:与仪通。仪,善也。这里用着使动。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音 fn,果实将熟的样子。音 zhn,草木茂盛的样子。这是一首送嫁歌,反映出淳朴美好的民俗。它的比兴手法很精彩,请具体分析。 (3 分)这首诗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 分)钱钟书反复读这首诗,总觉得二三节顺序调换才好,你觉得有道理吗?(3分)五、语言知识运用15、诗词默写(6 分)(1)_,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2)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3)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4)山不厌高,_ ,_天下归心。(5)榆柳荫后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