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0880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病,是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此病往往来势凶险,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来势凶猛,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与心肌梗塞发病有关,且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是促进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手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理 护理 干预1、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征:1.1 恐惧 由于心肌梗塞常伴有心前区剧痛,窒息感,加上死亡率高对患者造成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速度,患

2、者会暗自产生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恐惧感。入院后由于病情需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多路静脉输液等,全身布满各种线路,加上仪器报警的声音,会加重患者恐惧感。1.2 焦虑 【1】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乃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监护与治疗以及对经济问题、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愈后的不确定感,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1.3 忧郁

3、 病人往往曾经有过多年的心脏病史,在经济上、生活上给家庭带来负担,病人对治疗不抱希望而信心不足出现消极、忧郁。随着病情病人卧床时间的延长,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忧郁心理反应。另外,【2】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易发生忧郁还与性格、生活自理能力程度有关。2、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2.1 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尽快救治。同时也应牢记,这类患者情绪反应强烈,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

4、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只能单独向家属交待,并提醒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稳重,使患者产生对治疗的信心,以稳定患者的情绪。2.2 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护士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如患者在胸痛时,护士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亲切和蔼的言语、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就增加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随时将对患

5、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有与亲人亲近的需求,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指导其听音乐、看报纸、聊天以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可以降低患者的孤独。家属不仅是单独的探视者,也是医护人员的合作伙伴。2.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些患者由于过分自信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急于想活动,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此时应做好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后瘢痕恢复和侧支循环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在恢复期其危险性也高于正常人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为客观合理的认知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

6、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2.4 加强非语言交流对危重患者不愿或不能说话时,看到他痛苦呻吟时,护士应用语言加手势以确定其不适,并告诉患者“我正努力去办” ,以解除患者的焦虑,使患者放心。2.5 消除依赖心理对于要离开监护室的患者,护士要一方面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疾病已经缓解,要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原护理方案不能突然中断,要制定强化护理和预防复发的护理措施,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如病情稳定转出时,告知患者逐步提高活动耐力的重要性,避免过度紧张不敢活动,也不宜操之过急,同时告知 PTCA 手术支架植入并非一劳永逸或根治的措施,仍需要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因。2.6

7、 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 放松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达到一种主观的安静状态,逐渐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可以用来与可能引起的焦虑情况抗衡。放松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常用的放松训练有以下几种:深呼吸放松法:让患者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使患者体位舒适,闭上眼睛集中意念做深呼吸;然后进行肌肉的收缩舒张的交替训练,坚持每天做 1 次,每次 15min。想象放松法: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做想象放松前,要求患者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开始由护士给予言语指导,进而由患者自行想象。护士要事先了解患者在什么情境中最感舒适、惬意。【3】音乐治疗: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 ,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音乐欣赏疗法

8、,可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让患者感到放松,心情愉快。3 讨论:3.1 稳定患者的情绪越早越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在人院 48h 内焦虑水平较高,这种不稳定情绪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治疗与抢救的同时采用观察法能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3.2 心理问题一旦确定,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且不姑息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中,除了应用常规的评估方法外,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人格类型、主观体验、不同年龄、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 ,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

9、心梗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3.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积极因素。3.4 重视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 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影响,主观的安静状态可以逐渐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可抗衡焦虑。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以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 曹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里干预.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7【2】 杜秀丽,姜亚芬.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整分析.中国护理杂志,2003,38(10)【3】张虹 李利平 吴建楠.音乐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