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5545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战灾难,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同时并存,十月革命,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说一说,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 习 目 标,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主要内

2、容及重要意义。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快速浏览找一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课本理解含义,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

3、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快速思考比一比,战争破坏国民经济 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 政治危机,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产品。,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4、中小型企业国有化,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作用:,原因:,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三、影响: 调动广大农民工人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白

5、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请你务必在心,1922年,15,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请注意区别: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二、苏

6、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看书思考,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实现 的步伐。,农业集体化,2、农业集体化,工业化进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背景:,目的:,开始时间:,措施:,完成时间:,1937年,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

7、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1936年,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8、,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1.积极方面 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 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评价:,2.

9、消极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各行业协调发展。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质量、产量、种类并重。 从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总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

10、史时期,1.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17年11月7日,1991年12月21日,拓展与延伸: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示意图),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11、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自主探究,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

12、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能回答吗?,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D,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练习,“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

1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发挥巨大积极作用。,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D,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

14、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 B重工业C轻工业 D商业,B,巩固练习,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C,D,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

15、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C,D,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B,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