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趣闻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11041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趣闻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药趣闻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药趣闻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药趣闻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药趣闻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趣闻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趣闻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趣闻集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些忌讳,人们在言行上常常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就连一些中药也是难逃“劫难”。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 的。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了 2 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其名为“薯蓣” 。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代宗李豫之讳(因“蓣”与“ 豫”同音) ,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 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玄参: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玄参,其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名。到了清代,因避

2、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 。 “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玄明粉:是从中药芒硝中提炼所得,又被称为“风化硝”。在清代,遭受了与玄参相同的命运,因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 元”,故得名“ 元明粉”。延胡索:常常用来治疗胃脘痛的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已开始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 玄胡索 ”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 。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 ”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 ,现常简称为 “元胡” 。“皮陆”踏青对药诗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两人诗文齐名

3、于世,人称“皮陆”。唐咸通年间,春一日,两人相约去踏青。郊外阳光明媚,白云朵朵,草木萌发,绿竹婆娑,繁花似锦,香气袭人,流水东去,扁舟争流,好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情趣。勾起皮日休诗兴大发,遂做七绝一首:“数曲急流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不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 ”陆龟蒙听后,灵犀点通,当即指出诗中暗含着“竹叶、通草和远志”三味中药名。接着陆龟蒙亦不甘示弱地吟了一首七绝:“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缓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 ”请皮日休也猜猜他诗中暗含的药名。皮日休也猜出诗中所含的“紫葛、黄连和地骨”三味药名。“皮陆”是一对志趣相投的文坛好友,两人巧妙地将药名拆开分散,头句诗的

4、末尾和下句诗的开头,须合读才能得出药名。 “皮陆”巧藏的药名诗,赋草木以生机,自然贴切,耐人寻味,不仅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增长了中药知识。李煜与牵机药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有一个被人称为“帝王词人”的皇帝,此人便是世称“李后主”的李煜。李煜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工于书画,妙于音律,尤以诗词擅长。前期诗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 、 浣溪沙等;后期诗词在思想内容上有较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 、破阵子 、 浪淘沙等。然而,他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君。李煜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其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李煜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可是,却换来极为悲惨的结局,只活了 42 岁。公元 975

5、 年,宋军入金陵,俘获李煜,南唐灭亡。在被囚禁的第三个年头中秋之夜,李煜仰望圆月,不禁触景生情,勾起了满腹的丧权之耻和亡国之恨,提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在思想内容上,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这也许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由于这首词,更被宋太宗认为是李煜“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变天。于是,赐

6、给李煜“牵机药”自毙。服药后,李煜腰直不起,头足相就,状如牵机而死。那么,李煜所服的“牵机药”究竟是什么药呢?其实, “牵机药 ”就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别名番木鳖,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其种子性寒味苦。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由于马钱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解力困难,如过量服用,即可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与困难,甚至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当年,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佝偻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李时珍掀开曼陀罗花神秘的面纱在李时珍的故乡蕲州,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7、曼陀罗花。独茎直上,显得素雅端庄;花叶相间,又显得秀美清丽,不禁使人想起李时珍爬山涉水寻觅它的情景,想起李时珍献身本草的高贵品质。“曼陀罗”,是印度佛教名词,梵文 Mandala 的译音。另译“曼荼罗”、 “满拿啰”等。其意译应为“坛”、 “坛场 ”,取平坦之义。所谓“坛”,是印度密教在修 “密法”时为防止“魔鬼”侵入,在修法场地画上一圈或建一土坛,有时在上面画佛和菩萨像。这样以修法场地或坛场,通称曼陀罗。曼陀罗药,是以曼陀罗命名的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明朝以前的医书未见记载,是李时珍第一次将其收入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解释这个名称时说:“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 ”又“ 道家自来

8、有陀罗量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此为花名。 ”由此可见,曼陀罗花这一名称,带着浓厚神秘的宗教色彩。李时珍对曼陀罗花很感兴趣,他翻山越岭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现了其踪迹,欣喜之余,不由得手舞足蹈。他从武当山带回了许多曼陀罗花种子,把它们撒在故乡的土地上。在研究曼陀罗花的性能和功用时,李时珍听人说:“笑采其花酿酒饮,令人笑;舞采其花酿酒饮,令人舞。 ”他对此半信半疑,决定亲自尝试一番。这一天,李时珍准备了曼陀罗花酒,喊来徒弟,打算共饮。李时珍先饮了两杯,不觉已有些醉意。徒弟望着师傅醉意朦胧的样子,忍不住合掌而笑。师徒二人亦笑亦舞而不知所终。后来,李时珍把自己亲自尝试曼陀罗花酒的情景

9、写进本草纲目:“相传此花笑采酿酒,令人笑;舞采酿酒,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酒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关于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还介绍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这是李时珍把我国劳动人民用曼陀罗花作外科麻醉的经验,第一次做了简明的阐述。用于麻醉,只是曼陀罗花功能的一个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第十七卷)曼陀罗花的“主治”条里,首先写道:“ 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 ”于“ 附方”条里,还介绍了三个验方:1.面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2.小儿慢惊风,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少十枚,

10、天南星(炮) 、丹砂、乳番各二钱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3.大肠脱肛,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三五沸,入朴硝少许,洗之。这些单方、验方既具科学性,又简便廉验,极具实用性。 神秘的曼陀罗花,就这样被李时珍掀开了面纱。茭白虽佳蔬菰米却难觅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诗句。有人曾对“跪进雕胡饭”作解释,把“雕胡饭”说成是吃饭的姿势,完全是一种误解。所谓“雕胡”,又名菰或茭白,是盛产于我国南方水乡的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叶如蒲苇,其生成的种子叫菰米。它是历史上出名的“六谷”(稻、黍、稷、粱、麦、菰)之一。据说用菰米煮饭,香味扑鼻,又软又糯。古人对菰评价也高,如宋

11、玉的“主人之女,炊雕胡之饭”,杜甫的“ 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以及王维送友人南归的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之句都是吟诵雕胡的名句。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菰米甚白而滑腻,做饭香脆。 ”这都说明菰米曾是一种受人青睐的美味食品。然而现代喜吃茭白的人越来越多,却很少有人见过菰米,更莫说尝过它,其原因何在呢?原来,大约从汉代起,菰草(茭白)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菰黑粉菌病,该病菌能分泌出一种异生长素,刺激草花茎,使之不能开花结果,茎节细胞因此加速分裂,并将养分集中起来,形成肥大的纺锤形肉质茎,这就是常说的茭白。茭白老后,可以看到许多黑斑,这是黑粉菌寄生后遗留下的痕迹,这又为下一代的茭白提供了形成“菌

12、瘿”所必需的孢子。如果没有黑粉菌寄生,菱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籽,它能长出雕胡,但农民不喜欢,称之为“开花茭”。一发现便将它剔除,以保证能长出肥硕的“ 真茭白 ”。这样,菰草经过痛苦的脱胎换骨,由谷物变成了一种水生蔬菜。如今,茭白被列为江南三大名菜原料之一,著名的品种有杭州的“一品红” 、广州的“ 大苗茭笋”及无锡的“中介茭”等。茭白现已被列入健康蔬菜,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公认。作为蔬菜,茭白的营养成分丰富,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尼克酸、烟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茭白吃法多样,生吃脆嫩可口,炒煮堪称美味佳肴。用茭白,肥瘦适中的肉丝,红、青辣椒混炒,色香味俱佳,令人大开胃口。茭白讲究

13、吃得新鲜,若市售的剥壳茭白,宜现买现吃。若需贮放一段时间,应保留外壳即毛菱,食用时可仍保持洁白柔嫩。茭白也可入药,最早见载于南朝的名医别录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无毒,入肝脾二经。单独或配药使用均可,能除烦止渴,清热解毒,催乳,通利二便,解酒毒等,用于治疗阴虚、高血压、心脏病等也有一定疗效。民间也有用茭白节焙焦研末,敷治风疮、白癞、酒齄面赤等,日本人还认为茭白可以美容。如今,尽管茭白可点缀餐桌,但菰米已难觅踪迹,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假如我们有计划地培育一些,使之绵延不绝,不也可以丰富国人的饮食品种吗?诸葛亮的养性与养生说起诸葛亮这个历史名人,几乎人人皆知。这位三国时代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先

14、帝刘备拜为丞相,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诸葛亮的一生非常短暂,未过花甲。后人对他的健康方面评价是:养性有余,养生不足。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静气超人而闻名于世。若看过三国演义者一定不会陌生借东风、草船借箭、卧龙吊孝、空城计等情节,诸葛亮临危不惧、智慧过人,尤其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性格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空城计,更能凸现诸葛亮静气逼人,以静制胜。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空城计的主要情节:当司马懿兵临城下,而西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是空城一座的紧急关头,诸葛亮毫不慌张,悠闲地站在城楼“观山景”,并饮酒抚琴,寻觅“知音的人”。这静气,吓退了疑心过重的司马懿。那么,诸葛亮为何总能在危急时刻表现出非凡的静气

15、呢?这与他自幼注意以静养性分不开。他在诸葛亮集一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养生,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尽管唐代诗圣杜甫在八阵图中描写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是他自幼家境贫寒,青年时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高卧隆中,躬耕南阳,俭朴的生活很利于他养德明志。诸葛亮精于养性,却疏忽养生,以致于正值挥军北伐,以祈恢复汉室之时,却不料“星落秋风五丈原”,壮志未酬,五十三岁而卒。杜甫有蜀相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一下诸葛亮英年早逝,不可否认的主要原因是

16、积劳成疾。这一点,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早有洞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受先帝刘备之托,辅佐后主刘禅,因急于破敌,军事政治,无论巨细,事必躬亲,缺少运动,体质虚弱,生活没有规律,终因积劳成疾,岂能不英年早逝?这方面,诸葛亮似乎也有所意识,他在空城计中唱道:“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亮怎比得上先辈古人。 ”同样以养性著称的周室丞相姜尚还十分注意养生,享年九十七岁。显然,诸葛亮养生逊于姜尚。由诸葛亮疏忽养生,我们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人不乏英年早逝者,多数也因疏忽养生所致。人到中年,犹如多事之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几大健康杀手往往爱好光顾中年人。而现代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企业家工作忙碌、生活少有规律,因此,在养生方面应值得引起注意。板桥画竹解肝郁相传,郑板桥喜爱画竹。除了竹的风骨能表现他洒脱、豁达、坚忍不拔的精神追求外,还因为画竹曾治好过他的肝郁症。郑板桥原是个有大抱负的学士,博闻多才,满腹经纶。由于他性格孤傲,既不逢迎讨好,也不随波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